APP下载

针对小学古诗文吟诵的几点思考

2017-09-21杨轶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吟诵古诗文小学

杨轶闳

【摘要】对于古诗文教学而言,吟诵受到较大的关注度,吟诵不但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极为相符,并且还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受到历史的影响,吟诵曾被忽视,为诗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创伤。当前,语文教学界具有的教学问题,已经被人们了解到吟诵教学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依照知识能力的差异,把小学诗文吟诵教学的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小学 古诗文 吟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62-01

引言:小学语文中的所有教材中均配有相应数量的古诗文,这些作品不但是我国古诗人的名作,还是极具文质的美作。小学时期教会学生吟诵这些优秀的诗文,可以令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加丰富,提升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养,还可以让学生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被美所影响,令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加提升,以此加快学生在个性人格方面的发展。

吟诵成为了我国在语文教学当中的一项传统方式,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够感受到诗句的内涵。新课改中也体现出,学生在阅读古诗词以及浅显的文言文时,主要则是为了查看学生在记诵方面的积累情况。对于古诗文教学而言,学生应当处在平等、民族、和谐的环境内,通过层次性的朗读吟诵,逐渐进行感悟和探究,提高情思,通过不断吟诵而令古人的言语可以再次迸发出生命力与人文精神,学生则能够不断积淀与内化。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而言,层次与形式的差异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美感,感受到美,并不断追求美。

一、第一学段。

此时的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并不熟悉吟诵,应当学习最基本的规则,让学会生学会简单的吟诵。这则需让学生能够辨别书面符号,其有别于蒙童时期的学习文字,而需让学生分辨平仄与古今音异,学会韵字与破读的吟诵方法,再通过口语组合文字,之后逐渐实现古诗文中的依字行腔。在传授学生使用吟诵方法时,可以通过一些顺口溜协助学生牢记吟诵的平仄高低。有时可以通过教师细心引导,例如在传授学生辨别平仄时,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古代汉语当中的声调,是通过平声、上声、去声以及入声的构造形成的,而平声调是一类,在读的过程中较为平直舒缓,余下三种属于一类,被称为仄声调,仄则为不平,在读的过程中较为曲折,之后融合现代汉语当中的不同声调当成仄声。在教学当中,应当让学生找到诗句当中的入声字,并且依照仄声进行对待。除却让学生了解平仄,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发音。汉字的音节在发声时呈现出枣核状,发音速度要缓慢,归音要正确,吟诵时要字正腔圆,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字,也不可多字。对这些书面语言较为生疏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强化范吟的教学成效,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逐句进行诵读,从而影响学生。例如鲁迅先生曾认为三味书屋中的寿老先生所吟诵的是非常棒的文章,因为寿老先生每每读到此处,都会微笑,并且仰头摇着,还会向后拗过去。这足以看出范吟带来的力量,并且也看出古诗文在吟诵时所带来的影响。由于叶音与破读规律极为繁琐,对于第一学段时的学生而言极难理解,教师只要在学生吟诵过程中将其特有的处理方式指出则可[1]。

二、第二学段。

此学段的学生是通过将平仄吟诵好后,将节奏吟诵好。吟诵中,应当把学生处于主导位置,让学生走入角色当中,教师应当具有引导的作用。比如在杜牧的《山行》中,有这样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需将韵脚的“斜”凸现出来,并且是叶音,读作xiá,在读的过程中,应当将音调从轻细变成洪亮,并结合举头远眺神情,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山中弯曲的石径。在诗句中还有这样一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此处的“处”为四声,在落音时,音量较重,是为了提醒听赏者关注将要出现的画面,让学生联想出“白云深处”的景象。教师将吟诵和肢体语言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诗句当中唯美的画面,以及看到画面时的美好心情,从而体会到古代先人们在生活动中的乐趣以及对于吟诵诗文的雅趣。吟诵和联想往往是相互辅助的,联想形成的体会,了然于心,而吟诵往往是源自于口,通过心口呼应,以声音进行传情。并且,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步入了前青春期的阶段,拥有极为浓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以应当强化学生在吟诵当中的表演程度[2]。

三、第三学段。

此时吟诵的主要方面则为因情行调。这一时期的吟诵应当注重人文积淀与素养,引导学生通过精神层面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将品味诗文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经过反复、真诚的吟诵与诗人进行内心的交流。把擦出的情感火花融汇到作品当中,深切体会到作品的意义所在。比如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整首诗的律则为仄起仄收的结构,在教学当中,应当让学生知晓,在诗句中的“裳”字,应当读作一声,“峡”和“即”等一些入声字则应当在“即从巴峡穿巫峡”内读作去声,否则则会出现三平调的错误,巴峡与巫峡两个词当中的“巴”与“巫”两个字是平声,声调应当上扬,稍稍具有一些拖腔,而“峡”字是仄声字,在吟诵时需要短促,顿挫时收住,体现出诗人的急切心情,犹如看到了顺水前行的归舟,这时才能够进行融情教学。这首诗的第一句为叙题,从第二句到第四句则为叙述欢乐之情,第五句和第六句则為承转,形容出归心似箭的心情。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详细指引学生把自身、诗歌以及诗人的情感融汇到一起,从而构成吟诵之情。

首先,应当透过诗人的背景与经历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情感以及其所创作的诗歌中的真正内涵,透过史实能够知晓,在河南与河北是安史之乱中叛军的基地,诗歌在创作的背景方面则为平定叛军,为吟诵煽情打下了基础。其次,应当让学生将自我情感融入其中,在吟诵的过程中,应当先了解作者当时所在的环境,之后通过自己的感受进行体会。吟诵实则是对诗歌的另一次创作,如果想要将诗文的情感吟诵出来,则应当将自身的情感经历调动出来,寻找到与作者的共鸣之处。再次,通过将自我、诗文、诗人的情感进行结合,形成对话。从而才能够令融入到学生大脑中的诗文不会成为虚无,而是学生的情感及思维。吟诵还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当作古诗教学进行传授,或者当作吟诵曲目在课外随时进行传授,甚至能够通过组建兴趣小组而激发学生对吟诵的热情,从而将吟诵再次回归到小学课堂当中,令这一传统文化方式得以保留下去。透过吟诵古诗文还能够点燃学生对中文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能够源远流长[3]。

结束语:古诗文的吟诵属于中华民族在文化当中的珍宝,应当不断弘扬并传承。对于小学时期的教学而言,吟诵可以更加深入地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本身的内涵,感受到作者在情感方面的转变,以及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用心,成为了学生传承文化遗产的主要渠道。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展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活跃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徐宏,侯远利.于诵读中悟三美——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心得[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38-39.

[2]冯秀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4.(4):210.

[3]张新胜.在晨读实践开展小学低年级古诗文诵读的思考[J].学周刊.2011.(8):100.

猜你喜欢

吟诵古诗文小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