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的路径优化探析
2017-09-21戚娟
戚娟
【摘要】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由于发展时间局限,实践操作经验不足,理论基础尚不够扎实,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难免暴露出一些实际的缺陷和问题。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存在的必要性、创业孵化园完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及影响因素等,综合多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提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的路径优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建设与管理 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24-01
創业孵化园有利于高校学生在创业之初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利用孵化园内的公共资源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提升发展速度,增强创新活力,直至发展成熟,可以在社会层面独立经营和发展。为了更好发挥其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功能,实现其良性可持续发展,完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运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存在之必要性研究
21世纪以来,各地高校创业孵化园发展日新月异,截止到2009年,我国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就多达77个,成功入孵的创业项目也有6500余项。
以国内高校为例,高校创业孵化园在运作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局限于只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孵化,还应该全方面地从基础服务、创新管理等方面努力完善“三创”教育,较好地完成创业项目指导,继而也对高校教师素质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运行管理中突现的困难与不足
一些高校的创业孵化园在建设初期,甚至缺乏当地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实质性优惠,社会资助匮乏,没有给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可持续性运转营造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一)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
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多的大学生认为“缺乏相当的创业资金”是创业起步的最大瓶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关于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使得社会资源在大学生创业创新上未能很好的发挥扶持作用;其二,高校学生创业项目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全面,使得许多大学生在陷入资金瓶颈时也无法申请到银行的贷款,使得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二)孵化园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业项目技术含量较低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究其原因还主要在于大学生知识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没能较好地对自身项目形成有效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孵化园内部各部门的服务内容也未界定清晰,使创业孵化园无法真正统筹各种外界有效资源。
(三)地方高校创业孵化园的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中国关于创新、创意、创业的相关政策规定并不完善,地方高校的创业孵化园往往找不到相关的政策能够很好的扶持到自己的创业项目,或者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政策办理一些业务。
三、高校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探析
根据高校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和发展现状,笔者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资金保障、管理服务、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进一步完善,实现创业孵化园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多渠道保障创业资金
对于高校学生创业之初资金匮乏的相关问题,可以申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创业孵化园区的自有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划拨的专项基金、社会和校友捐赠等,主要用于支持在校大学生发展潜力较好的创业项目;其二,是社会基金,这部分款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等,在创业孵化园资金缺乏时进行补充。
(二)提升创业孵化园服务水平与政策扶持力度
高校学生往往还未在资金方面实现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在资金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要想较好地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往往是空言无补。因此高校与政府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创业孵化园的设施不断完善,才能使得大学生入园后项目发展可以得到保障。
同时,地方政府应在行政审批方面开辟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推行一站式服务、联合审批、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专项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等方式设立大学生创业发展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融资支持。
(三)建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良性运营管理体系
就目前情况而言,不同地区的高校均已在注册登记、法律业务、税务方面日趋完善,但其在入园标准、创业项目选择、机会把握等软件方面相对薄弱,亟需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有针对地根据自身教学管理和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力求全面构建起以高校创业孵化园为中心的大学生“三创”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龚萱:M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项目运行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李旭东: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建与运作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