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2017-09-21吴建华
吴建华
【摘要】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各国中小学开展母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当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的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学生在课本中所能阅读到的内容是有限的,是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此时,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利用拓展性閱读发散学生思维,扩展其视野。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拓展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78-02
拓展性阅读主要是指在阅读活动开展中,抓住所阅读素材的中心,搜集与该中心有关的一系列作品,引导学生将阅读视野从一篇文章中引入到多篇之中,以此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这里所提及的中心包括阅读材料的社会背景、内容主题、主人公、思想情感等。教师在组织拓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材内容,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引入其中,以此实现文本的精读向读物的范读的转变,在范读的过程中利用精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读语境,以此使学生在精读和范读结合的基础上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提升其阅读水平。
1.拓展阅读的教学内容
(1)阅读内容的拓展
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萨特曾经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材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托,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规定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诸多值得阅读的课文,但是这些课文的数量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阅读总量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将学生的阅读材料从教材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来丰富教材内容。在此需要注意一点,“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是有区别的,拓展阅读的展开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是源于教材内容,但是又高于教材内容的,是课堂阅读的延伸。
(2)阅读空间的拓展
众所周知,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一般局限于课堂,教师通常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阅读材料中的生字、生词,使学生达到识字、辩词、释义的程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及到阅读方面,课堂阅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阅读教师所安排的内容,这对于对新奇事物有浓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时候,需要突破课堂的局限,将学生带到课外,利用课外丰富多彩的资源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课内带动课外,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3)阅读形式的拓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阅读形式可以说纷繁复杂。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的时候,除了传统的纸质的文字阅读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来拓展文字资料进行电子阅读,甚至可以利用音像、图片、电影、电视等资源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能获得大量的阅读资源,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资料的兴趣。
2.语文拓展阅读的实施—以内容拓展为例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那么,我们要如何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开展拓展阅读呢?
(1)立足教材,丰富阅读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中有诸多课文,这些课文内容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加之,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时候,常常将阅读课上成是知识讲解课,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地引导学生写字、辩词、释义等,学生无法与文本进行对话,其兴趣自然会被消磨掉。甚至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早已为学生所熟知,小学生对新事物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对于那些早已熟知的内容会觉得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无法提起兴趣。所以,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的时候,需要从其兴趣入手,用新奇、有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①为培养创新而拓展
“想象就是创造力。”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有很多“留白”,这些“留白”正是我们引导学生自主想象的地方。如果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有效利用这些“留白”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课外内容补充教材中的“留白”,可以促进想象力的发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我在教学《小摄影师》这一内容的时候,会利用最后一自然段中的“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尔基对待记者和小男孩会与如此不同的态度?你觉得小男孩会不会回来高尔基?如果这个小男孩回来找高尔基,你觉得他会跟高尔基说些什么?如果,这个小男孩最终没有回来找高尔基,你觉得高尔基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这个故事。如此,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畅所欲言。最后,我会组织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诸如《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等,让其在阅读中思考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此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以教材中的“留白”为中心来联结课内与课外阅读,可以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②为追本溯源而拓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大语文教育观”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所有阅读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着本次阅读活动的结束,因为,我们所完成的只是教学方面的任务,而非阅读方面的任务。所谓的阅读方面的任务,包含着教材阅读任务和探究任务。这里的探究任务就是我们所提到的拓展任务。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课文都是由名著改编而来的,或是节选自某些名章名篇,这些内容为教师组织拓展阅读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鼓励学生以所阅读的教材文本内容为中心来追本溯源,以此扩展其阅读范围。比如,我会在向学生讲述完《草船借箭》这一内容之后,组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事迹等,以此在加深学生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认识的基础上,丰富其文化底蕴。
(2)立足课外,丰富阅读内容
阅读条件是学生进行良好的拓展阅读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源,还可以使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乐于阅读。在拓展阅读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资源来创设阅读条件。以阅读资源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里设计图书阅读角,将自己感兴趣或觉得有意义的书籍带到教师中来,在阅读角进行图书共享。为了保护同学们所共享的书籍,教师可以选派一两名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对其他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做好登记,以此培养其学生爱护书籍的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形式就某一主题进行阅读,如此学生可以在阅读之后就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等在小组中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实现阅读对话。而且,学生也可以分析自己近期所阅读的书籍的主题,将其与教材内容相联系,整理教材中所出现的与之主题相同的文章,在对比中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突破传统语文课堂、语文教材的局限,将教材内容作为中心来引导学生补充课外内容,将课内、课外资源结合起来,实现拓展阅读。
参考文献:
[1]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坤炽.以教材为生发点,有效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