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
2017-09-21张海强
【摘要】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歌唱形式,虽然二者产生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机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如此,还能实现学生声乐水平的综合提升。本文将就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 美声唱法 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06-01
当前阶段,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是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其中民族唱法是我国独有的唱法,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广大人民的精神内涵。而美声唱法则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唱法。此二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各有所长,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融合美声唱法的内容,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1.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对比分析
1.1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同点分析
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西洋声乐,语言在其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中民族声乐强调了歌曲语言的生动性以及形象性,因此具備较强的感染能力。在民族声乐发展的过程中,民族语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西洋声乐更加注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在演唱的过程中务求字正腔圆以及铿锵有力。
1.2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分析
民族唱法的语言基础是汉字,汉字在发音的过程中可以分成四个声调,具体的发音需要唇、舌以及牙齿等多个器官的有机配合,因此,汉字的发音相对较为清晰纯正。但是美声唱法的发音基础是元音,想对于汉语而言,其形式较为简单,而且在发音的连贯性较差。民族唱法的演唱不仅要体现在单纯的演唱过程,还体现在演唱和表演的有效融合。因此,民族唱法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美声唱法在实际歌唱的过程中,并不包含多余的表演,演唱者需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上述种种就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不同之处。
2.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探究
2.1演唱技巧的有机融合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技巧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气息运用技巧的融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在保留民族声乐技巧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合美声唱法的呼吸技巧。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示范引导学生自主的体验的美声唱法的气息技巧。例如,在将气息吸进来之后,要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横膈膜将气息保持下来,同时要利用吸气肌肉群以及呼吸肌肉群所具备的对抗性作为气息的支点。这样就可以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保障气息的顺畅流动,为发声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二,咬字技术的应用。美声唱法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意大利民族语言,因此,在民族作品演唱的过程中使用美声唱法,在发音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咬字不清的现象。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借鉴实现美声唱法的融合。普遍情况下,其咬字的着力点会相对靠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达到稳固咽腔的效果,可以提起软腭,保障后咽壁的树立。在进行声音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代表性较强的五个基本元音,选择使用混合母音的方式使母音变得更加圆润。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哼鸣音练习的重视,发现声音的高位置,保障声音的统一性,促进歌曲演唱的连贯性。在熟练的掌握发音的技巧之后,在汉语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使用美声唱法的发音技巧,就能做到咬字清晰,提升发音的准确性。
其三,共鸣的应用。我国民族唱法采用的通常是口腔共鸣技术,强调了局部共鸣的有效运用。在当前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融合美声唱法的混合共鸣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演唱者必须充分的伸展自己的喉咙,从而提升声音的圆润程度。同时,还能够根据高音的实际改变情况对腔体的音色以及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改变声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调整真假声的使用比例,从而实现混合共鸣技术的有效运用。此外,该技术还能起到美化声音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雪》的演唱中,可以适当的运用混合共鸣的技巧,提升歌曲的表现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混合共鸣技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歌曲的特点对技巧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实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有机融合。
2.2在民族声乐教研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
我国古代有很多阐述声乐理论的书籍,其中大多数都对咬字以及声腔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还包括一些作品情感的表达方式。但是其中对演唱的科学原理缺少有涉及。美声唱法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美声的声乐理中不仅包含了一定的专业性理论,还涉及到了一部分生理学、医学以及物理学的内容,对演唱发声的原理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释,形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
上述内容对我国声乐理论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美声声乐理论的有机融合,我国的声乐理论研究开始向着更加全面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理论研究水平也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虽然研究内容承袭了美声学派的理论体系,但是其与民族声乐的有机融合也为我国声乐研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对美声唱法的有效借鉴不仅可以提升音乐的艺术效果,还能极大的增强歌曲演唱的感染力。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声乐研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我国高素质声乐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刚.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 戏剧之家,2015,09:240-241.
[2]颜瑜颉.浅谈民族声乐教学对于美声唱法的融合[J]. 音乐时空,2015,21:135-136.
[3]吴蕾.浅析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J]. 音乐时空,2016,04:122-123.
作者简介:
张海强(1986.1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学历,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