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记”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2017-09-21艾克怕尔·艾尼瓦尔
艾克怕尔·艾尼瓦尔
摘要: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1499~1551)的《世事记》被称为维吾尔古典文学里面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中的典范。作者在《世事记》中通过比较作品前后的情节,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创造出一些理想形象和理想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很好的显示出这篇叙述长诗中的哲理思想。这个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的浪漫主义作品。本文中主要讨论了它的这些特点。
关键词:浪漫主义;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世事记》
说到浪漫主义,人们马上想到的是魔幻,科幻,想象。确实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写出的文学作品充满幻想的。关于浪漫主义,学者们提出过各种解释。高尔基说:“关于浪漫主义有各种定义,但没有所有的学者共同认可的定义”别林斯基形象地说:“浪漫主义将地上的东西抬到天上,它向往现实生活的彼岸。”浪漫主义小说家乔治·桑这样写道:“艺术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研究,而是对理想的向往。”高尔基尽管说过浪漫主义没有一致的解释,但又说:“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愿望加在我们从生活中分离出来的意义上,并用此填补形象就会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对极端现实的不满,抛开现实向往想象,将神圣与超级技能寄托于人并通过这些典型的英雄来表达作者的愿望。”虽然学者们给浪漫主义的定义都不一样,但仔细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即“理想,想象,超级英雄,理想人物”。维吾尔古典文学中将浪漫主义作为主要创作方法的作品很多,比如“乌古斯史诗”,“福乐智慧”,“金光明经”,“先知传”,“海米赛”(“五卷长诗集”)...等。我们将要讨论的“世事记”是维吾尔古典文学以浪漫主义作为主要创作方法作品中的明星之作。
“世事记”是西域地方王国叶尔羌汗国大臣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的长篇叙述诗。本作品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用,但因为浪漫主义特征占主要地位并作者通过创造出一些理想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本片作品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此外,作者把理想化的情景和人物作为盾牌,无障碍地表达出了自己想法,因为想象不被现实约束。还有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家们无法直接说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但他们可以借助于创造不在生活中存在的人物形象来发泄内心的抑郁并留下一些真实的历史。
我们说“世事记”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那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之一,“世事记”中作者通过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把自己“将古典文学传统与口头文学相结合,从而创造出科幻的,浪漫的达斯坦”的向往,科幻的,浪漫的,有趣的描绘了出来,就像神话一样。
原因之二,本片作品当中的皇帝宝座,石头酒杯和蜡烛被拟人化,就象人一样,这就是别林斯基说的“将地上的东西抬到天上”,即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会说话的皇帝宝座,石头酒杯和蜡烛在“世事记”中能够说话,有别样的经历;还有作品中的巨人也是被作者故意想象出来的的形象。用木头凿出的美女,并賦予给她生命,两个断头的朋友被他们其中一个的女朋友换头复活等等情节和形象是按照别林斯基的说法是浪漫主义的典型特点。
原因之三,菲洛兹夏在一次打猎过程中“偶然”遇见梦中见到的美女天使,但这不是一般的偶然,而是被作者的理想特定安排的偶然,这就是乔治·桑说的“向往理想”即菲洛兹夏梦中的美女是该王子的梦中情人,按照乔治·桑的解释我们可以初步推断现实中遇到梦中情人本来是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的想法,要么是对完善理想形象—菲洛兹夏的愿望。
原因之四,维吾尔古典文学的很多作品里面有这样的情节,男子因为女人的美丽晕倒三天,因为女人的美丽宁愿付出生命,因为女人的美丽愿意放弃任何高贵的地位和财产;女人也因为男人的英雄气质爱他一辈子,放弃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这里面女人的美丽和男人的气质绝不是一般的,外表上的,还有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丽和气质,本作者认为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在我们的“世事记”中也有这样的精神。菲洛兹夏见到梦中情人—天使热纳后迷倒,这确实可以说夸张;菲洛兹夏在自己的现实中看到梦见的花园是“美丽的想象和愿望”,是神奇的奇景;在石头酒杯讲述的故事中三个人一块战胜巨人是通过创作理想人物形象,这就符合高尔基所说的“将神圣与超级技能寄托于人并通过这些典型的英雄来表达作者的愿望”,还有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文学概论”教材中写“使用夸张来表达崇高的理想,神奇的环境和奇异的感情,拥有神话的感觉”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
我们再分析为什么“世事记”是维吾尔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作品当中的典范?
在“世事记”中不仅仅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还有通过描绘神奇的环境以及将比较作品前后的奇异花园不同的状况来揭示了一种哲学思想,即“宇宙在不停地变化和运动中,有生必有死,快乐中有悲哀,盛兴中有衰败,宇宙总是服从这个规律的”。
从上述论述我们可以推断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的《世事记》是维吾尔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作品中的典范,是璀璨的明星之作。
参考文献:
[1]高尔基.我怎样学习写作.论文学[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2]别林斯基.智慧的痛苦-“别林斯基作品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乔治·桑.魔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