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修模式让团队建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路径
2017-09-20郭玲
摘 要: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着教育专业发展,所以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依靠集体和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可以让教师的职业成长之路走得更长更远。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重点路径,仅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创新研修;团队建设;专业发展;路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能力及影响是远远不够的。注重学习共同体建设,依靠集体智慧,携手团队的力量,才能让每一位老师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我校坚持以“学科大组研究”(围绕一个学科进行系列研究)、“年级小组研究”(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究)、“青蓝结对研究”“个人自我研究”(我的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作用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大致来讲,我校的校本研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 “理论引领+内化实践”问诊式研修
每位老师扎根教学一线,对教育现象有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他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做?因此,学校在每学期初向老师们征求研修话题,然后按照“提炼问题——确立主题——专题培训——实践内化”的步骤开展研修活动。在上半年的校级“人人争上一节家常课”的活动中,年轻教师何芮执教的古诗《乞巧》,引起了语文教学团队的审视:我们的教学应该将祖国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课堂40分钟,植入到孩子们的血脉中。于是,针对这一关注点,团队查阅资料,比较不同教学,了解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时政消息,对《乞巧》教学进行颠覆性的重构,先后在本校、猇亭一小反复试教磨课6次。12月份送课到当阳市河溶镇中心小学,引起与会专家、与会教师的共鸣和深思。
二、 “学科知识+专业素养”订单式研修
学校针对部分老师学科功底不够深厚的瓶颈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一是借助外部优势,坚持“外出+请进”结合培训。学校支出近6万元资金,派出教师100多人次教师到北京、宜昌、宜都、武汉、黄石、孝感、天门等地学习、观摩、培训,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吸收教学精华。二是依托自身优势,开展校本培训。相继开展了微课制作、“教育云空间”搭建、希沃智能平板一体机操作、软笔书法、粉笔字、普通话、课标教材等校本培训,更新理念,夯实功底。在教育云培训过程中,老师们对教育云强大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勤奋钻研,写文章、传资源,建模块,积极打造自己的教育云空间,在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云个人空间建设的检查中,我校10位老师的教育云空间被评为“优秀空间”。在每月一次的校本培训活动中,语文组开展朗读展示,数学组进行教师口算竞赛,英语组组织英文歌曲表演,其他教研组根据自身学科特色进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教师参与热情高,效果明显。
三、 “细节研究+整体跟进”反刍式研修
教育教学过程中,细节最能展现教育思想。一个关键的教育细节,也许只有几分钟,却能引起有益的思考,进行深入的探索,收获意外的惊喜。“反刍式”研修就是通过录像回放、细节搜索,再现课堂中的关键细节,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咀嚼、回味、吸收,帮助教师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思考状态、审视教学行为、让研究更深入。在研修过程中,我们遵循五个步骤:聚焦细节——细节回放——找準话题——深入探究——行动跟进。
四、 “系统规划+特色呈现”课题式研究
学校坚持以课题为抓手,提档教师科研水平,助推教学效率提升。在学校每位老师个性“微课题”基础上,积极争取课题立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今年课题领域捷报频传:学校省级课题《中小学经典诵读》、省级课题《小学品德支撑教学目标的主题活动教学创新设计与有效实施研究》、省级课题《关注课堂生成,拓展教师评价》都已顺利结题。11月,课题《国学诵读的策略研究》在宜昌市正式立项,顺利开题为我校经典诵读活动提档升级,书写新章。我们开辟“晨间经典欣赏”“快乐午读时光”“好书家长推荐”“班级好书漂流”“国学馆体验”等形式开展晨诵、午阅、暮省,经典民乐、国学读本、各类戏剧等经典文化充盈整个校园,逐渐掀起国学学习热潮。组织开展“歌咏盛世、圆梦中华”的万人吟诗活动中,场面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全体师生的风采与活力。
五、 “牵手名师区域合作”推行共同体研究
名师工作室是优化师资的切入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是造就名师的大学堂。学校教学副校长郭玲加入了宜昌市“陈琼名师工作室”,她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亲身引领,联络省、市级名校名师,共同携手,力建实小教学精英团队。一方面学校团队立足本区,积极与猇亭一小、高家店、长堰堤等区内兄弟小学开展“日常性”教学联谊活动、磨课互动、议课重构。今年12月2日牵手“陈琼名师工作室”赴高家店小学开展送课联谊活动,我校20名语文老师前往观摩,与名师进行零距离交流。二是学校团队踊跃参与宜昌市小学语文“陈琼名师工作室”发起的活动,不仅送课到周边县市区学校,强化“猇亭教育”效应,更是敢于走进“名师课堂”,走到国家知名特级教师身边,丈量教师自身、猇亭教育与名师的距离,在不断攀升的活动平台中,不断向上奋进。
作者简介:
郭玲,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市猇亭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