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
2017-09-20谷慧敏
谷慧敏
摘要:医学生就业模式多样化转变,一方面就业平台的拓宽,另一方面医学生就业难问题突显。加强对医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研究,从了解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到分析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择业态度,来改进医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培养。总体来说,结合医学院校学科发展实际,从政府、学生、高校多方协同上来规范就业市场,帮助医学生端正就业态度,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观;跟踪调查
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就业观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成败。就业跟踪调查作为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重要途径,从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方向等方面来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择业态度,为改进和优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有力指导。随着医科类高校扩招规模的快速递增,在满足社会医疗服务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医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从中来发现问题,寻找破解就业难的有效路径。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就业跟踪调查选取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近十年38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与电话回访方式相结合,对该校部分毕业生进行抽取定性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对医学生就业形势的认知,对基层就业岗位的看法,对就业岗位的具体需求等等;在问卷发放上,采用网络邮件发送方式,抽取学生填写电子问卷并回收反馈,内容包括当前就业认知,就业现状,基层就业意愿,以及就业岗位心态等问题。
(三)統计学方法
针对问卷及访谈信息,建立Excel数据记录,并利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类统计,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对影响因素采用开方检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本结果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为94.73%,其中有效问卷346份,有效率为96.11%。所有问卷中,男生问卷160份,占比46.24%,女生问卷186份,占比53.76%;城镇学生178人,占比51.44%,农村学生168人,占比48.56%。
(二)就业观念调查
在被调查毕业生就业观认知方面,有47.2%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求职,32%的毕业生选择继续参加教育或自主创业:在就业地区调查中,有52%毕业生选择留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省会级城市占比较多,有42%的毕业生选择“经济条件一般的城市”,70%的毕业生期望从事“三级医院”等医疗机构单位,仅有6.4%的毕业生会选择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显示,有55.4%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仅有10.3%的毕业生表示形势乐观:在对未来自身就业态度的调查发现,有59.2%的毕业生感到就业有难度,但可以克服,有24.4%的毕业生表示很悲观,有7.2%的毕业生表示对就业很自信。在“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调查中发现,44.8%的毕业生表示“就业信息欠缺”是主要因素,有38.2%的毕业生表示“综合技能不足”是主要因素,有33.2%的毕业生“对期望岗位专业知识了解匮乏”,有34.6%的毕业生表示“缺乏人际关系和背景”,有29.4%的毕业生表示“求职技巧欠缺”等因素。另外,还有69.4%的毕业生表示“工作待遇”也会影响择业观,有61.7%的毕业生“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是影响就业观的主要因素。
(三)对基层就业的态度调查
基层医疗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大,政府在鼓励医学毕业生走向基层岗位中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调查发现,有37.2%的毕业生愿意去基层就业,仍有62.8%的毕业表示不愿意。针对基层就业原因调查发现,有47.2%毕业生选择“大城市就业竞争激烈”;有42.5%的毕业生表示“基层就业可以积累从业经验”,有38.7%的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压力小”。同样,在“影响基层就业意愿因素”调查中发现,有66.4%的毕业生认为“基层就业前景广”是首要因素,有69%的毕业生认为“基层晋升机制”是毕业生最关心的因素,有63.8%的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待遇”是主要因素。利用开方检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是否愿意去基层就业”为因变量,引入逻辑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基层工作环境”是主要因变量,P<0.05,可见,基层岗位工作环境是影响医学毕业生选择去基层就业的最主要因素;“理想中的月薪待遇”、“家庭对基层就业的态度”以及“基层就业对个人技能的效用”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三、讨论
通过对我校近十年部分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毕业生择业期望过高,对就业区域、薪酬待遇要求过高。比如一些毕业生热衷于发达城市,省会大城市医院;二是对自身学科就业状况缺乏自信,有很多毕业生认为医学生就业难,对未来就业发展感到无所适从;还有一些医学毕业生,盲目热衷于高学历提升;三是对就业依赖性心理过重,有将近一半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社会应该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指导,政府也应该出台更为有效的支持政策;有很多毕业生认为当前医学生“供需不平衡”是制约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40%的毕业生认为求职最困难的因素归咎于“就业信息不畅”,而将“自身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就业综合能力”列为次要因素:四是有一部分毕业生择业动机功利性太强,从调查中发现,很多毕业生面对就业目的将之归于“解决生计”,而将“实现自我价值”、“建立家庭”以及“贡献社会”作为次要地位;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的要素将“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列为首选,还有部分毕业生将大城市大型医院作为首要择业方向,而对基层医疗单位缺乏应有的职业认同;五是对基层就业岗位认知不够,在调查的毕业生中,有近1/3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基层单位,而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单位;有很多毕业生将基层待遇低,发展前景不好,以及与发达城市待遇差距较大作为放弃基层就业的原因;另外,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思想上,对家庭的态度也具有较大影响。
通过对我校医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很多毕业生因不科学的就业观,导致其难以正确对待就业,难以更好的适应岗位。因此,建议从学校、政府、医学生三方面来积极倡导科学的就业观。一是作为医学毕业生,要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当前就业形势,要放下心态,正确树立就业观,主动降低自我就业层次,确立“先就业后择业”态度,将医疗行业与未来的职业成长协同起来。比如从基层岗位做起,从实现自我职业理想为最佳追求;同时,医学毕业生要关注自我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提升,要从实践就业中增强职业技能,赢得就业主动权;医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要科学规划就业方向,一方面夯实自我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强化择业技巧、职场本领的学习。二是在政府支撑体系建设上,要积极宣传和鼓励医学毕业生深入基层、面向基层、就业基层政策宣传,从思想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引导医学毕业生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时,政府要积极参与建立医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尤其是在医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上,要从户籍管理、人事管理、毕业生社会保障管理等方面,扫清毕业生就业障碍,深化基层医疗单位人事改革,从财政投入、政策导向上,来关注和加强对医学毕业生双向社会流动机制的建立。三是学校在医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及综合素质培养上,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指导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将医学就业市场信息、就业形势进行客观分析,引导毕业生提升自我职业素能、增强求职技巧;同时,针对就业压力较大的毕业生人群,要融入心理疏导机制,增强他们的就业抗挫力和自信心。另外,积极拓宽校友、实习基地就业资源,完善“实习带动就业”的工作机制,从学生实习、就业环节衔接上,加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和磨合,促进每一位医学毕业生,都能快速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