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态性地构建等量关系

2017-09-20谷慧卿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核心知识小学数学

谷慧卿

摘要:北师大新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P64-65页,鉴于等量关系的重要作用,教材为等量关系安排了独立的课时进行学习,给出了等量关系的名称,并对如何找等量关系进行了讨论,突出体现了核心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等量关系;核心知识

一、在动态中解读问题串

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教材采用口述、画图、写式子等方法,多种形式表示姚明与妹妹身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些方法之间的相互转化,理解等量关系。静态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组织讲解,先可以画图表示(教材中的图形把两个量重叠,突出不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式子表示,学生被动接受,对等量关系的本质理解不深。能否预设这样的动态处理过程。

(1)出示姚明身高与妹妹身高的关系:姚明的身高是妹妹的2倍,即姚明的身高大干妹妹的身高。尝试让学生画图,并要求学生合理估计两条线段的长度(下图1)。

(2)采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姚明的身高和妹妹的身高有相等关系?

(预设学生)姚明变矮、让姚明蹲下去;妹妹增高,妹妹站到桌子(凳子)上,就和姚明同样高……

(3)通过动态过程的讨论,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使他们的身高有相等关系。这时可以抛出问题:姚明要下蹲到哪个高度?妹妹要增加到哪个高度?他们的身高才具有相等关系呢?你能在图上画出来吗?(图2)

(4)姚明的身高是怎样变的7笑笑的身高是怎样变的?你能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变化过程吗?你能用“=”表示他们的变化结果吗?

(5)出示笑笑与妹妹的身高关系:笑笑比妹妹高20厘米,同时出现线段图(如上图1)。教师设计动态活动:妹妹增高了,与姐姐的身高相等了……。让同学先完成线段图(如上图2),再列出相应的等量关系。

二、在动态中沟通等量关系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数量关系。在动态中沟通等量关系,试图通过学生的想象、推理,突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突出一个量(或两个量)需要运算变化的过程,是符合学生的顺向思维。如:“总路程、已走路程”这两个数量谁大谁小?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学生就会推想,增加一个量(剩下路程),构成“已走路程+剩下路程=总路程”。对不能比较大小的两个量,可以从关系入手提出问题。如: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有什么关系?每支笔的价钱与总价有什么关系?把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知纳入到等量关系的认知系统中。

“这两个量谁大谁小?”

“这两个量有没有关系?”

“需要增加哪一个量?”

“怎样的运算能构成等量关系?”

这些问题成为学生动态构建等量关系的思维核心,直指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你们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吗?它们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则指向学生的思维结果。

三、反思问题串三: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教材采用了“你能看懂吗”的方式呈现了其它形式的等量关系,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明确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代替。逆向描述等量关系必要吗?是不是误导教师在得出一个等量关系后,卯足劲地问:还能转化成其它等量关系吗?以致于非要三个等量关系和盘托出。对出现这样的现象,反思如下:

(1)找出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是顺向的代数思维,与用算术法求逆向问题的思考方法有本质区别,多种转化不但不突出顺向思维,也为学生以后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种种学习困惑埋下伏笔:如,要求方程解,实为算术解答;列方程时不知选哪一种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与所想的等量关系不相符等似是而非的问题。

(2)退一步说,学生在找出等量关系后,真的要求转化成其它形式的等量关系,学生自己不会举一反三吗?本人觉得,在学生找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认识到不同等量关系的统一性。想到这里,问题串三可否这样设计。

其一,通过“妹妹增高”能得出“妹妹的身高x2=姚明的身高”,“姚明下蹲”可以得出“姚明的身高+2=妹妹的身高”。教師引导:得出等量关系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这两个量的实际大小有没有变化?你觉得有哪一个等量关系就能想到其它等量关系了?学生有等式改写的认知经验,他们能做到的。

其二,以“等量关系”为载体,渗透模型思想,让学生体会同一等量关系可以融入不同的新情境,解释更多的数学问题。如出示等式“3×乙=甲”或3×乙+5=甲,让学生运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描述甲、乙的大小关系,多角度地理解两个量构建相等关系的过程。

以上从“引入模型一构建模型一解释模型”三方面分析了“等量关系”的内容。如何有效的解读数学教材,促进课堂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进7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知识小学数学
基于“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文章本质,让语文教学明晰起来
慷慨事实 紧扣核心 谨慎结论
基于核心知识自主建构的化学复习课型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