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运用史料辅助课堂教学探讨

2017-09-20何明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史料辅助高中

何明

摘要:历史教学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在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典型史料,让史料教学贯穿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既可以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论从史出”的史学观念,进而全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辅助;有效性

史料为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实践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侧重科学合理运用史料辅助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有效性大幅提高,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借助史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运用史料引出新課

教材中的历史观十分抽象,辅助的历史材料也不够全面详实,课前教师可以搜集准备更为详实的图片、文字、视频史料,引导学生结合这些史料进行课堂讨论,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幅提高。例如,讲授《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教师课前精心准备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几位历史人物的照片,配上网上搜集的更为详实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

学生进行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指出:魏源作为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器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康有为和孙中山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又有学生进一步指出:这代表了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但均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进行诠释: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华民族向西方学习的艰辛历程,但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全然变了模样,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们开始从器物、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掀起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民族反思的浪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新文化运动,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导出了新授内容,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二、运用史料引导学生质疑讨论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时会感到没有抓手,运用史料可以辅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提高教学有效性。还是以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时,可以运用史料设计下面这下的问题:

提问:请结合下面材料,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1912-1919年间,中国新设厂矿379家,设立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三年以来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陈独秀《青年杂志》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

针对上述材料,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很快得出自己的见解:三组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材料一反映了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之后北洋军阀政府继续推行专制统治。材料三反映了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简单总结: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束缚,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将封建帝王从金銮宝殿上打翻在地,政权却落入了北洋军阀的手中,袁世凯及其继任者们继续推行专制统治。文化上,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废除临时约法,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在史料阅读的帮助下,轻松解决。

三、运用史料论证史学观点

史料可以使抽象难懂的历史观点得到有效佐证,学生结合史料进行学习,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的知识点和难点。例如,教学《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时,地理环境对于古希腊文明的影响是重点知识。而这就要用到一些相关的理论,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这一史学观点的认识,可以运用以下史料加以说明。

“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热带地区的人民比较容易忍受奴役,而寒带地区的人则更偏爱自由。……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与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孟德斯鸠

“文明的起源不是生物因素或地理环境单独发生作用的结果”,文明是“一种遭遇的结果,”是“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挑战”和“应战”中诞生的。汤因比

学生通过这些史料的解读,很容易获得正确的史学观念,即地区文明与地理环境之间并非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助于古希腊文明的产生,但这并非决定因素。

四、运用史料深化认识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过于简单,没有说服力,教师须对教材中的史料进行补充,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课时,为了说明中国四大发明对于欧洲产生的深远影响,教材“资料卡片”提供了一则材料:“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材的史料,让本节课的知识更加具有说服力。可以给学生提供马克思的原文史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教师进一步阐释四大发明对后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哥伦布航海、文艺复兴的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史料的解读,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发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总之,史料可以有效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师要善于运用史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历史疑难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料辅助高中
构造辅助函数妙解压轴小题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