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祥《岁朝图》中的北宋花鸟画变革
2017-09-20严林林
严林林
一、董祥所处时代背景下的花鸟画概述
(一)从“黄家富贵”到“徐黄融合”
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北宋建立初期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集合了西蜀南唐等全国各地的众多画家,而黄荃父子所引领的花鸟画派占据了主流地位。其风格继承了五代西蜀宫廷花鸟画富贵、写实的传统,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状况直到熙丰时期崔白、崔慤及吴元瑜等人以“徐黄融合”的面貌出现于画院之内,以其体制清淡、作用疏通、极富野趣的审美倾向,从而打破了黄家富贵之体一统画院的局面。《宣和画谱》卷十八对此时期花鸟画艺术风格的转变有明确记载: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黄荃父子笔法为程式,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
《宣和画谱》中的《花鸟叙论》一节中也曾指出“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莺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立轩昂,鹰集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充分说明了此时院体画风的多样性,其绘画创作以高于现实的面目来寄寓审美理想,院体画风的多样性体现在不仅有以勾勒填彩,工丽精妙而又不失自然的黄氏画风还有以“体制清澹,作用疏通”一路的崔白、吴元瑜、董祥等。
(二)文人画的肇始
然而在画院之内绘画艺术风格转变的同时,受宋代社会格局的影响,绘画艺术活动不再只是少数世族豪门享受的生活,还有很多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普通百姓也参与其中,因此,画院之外一股“文人画”之风悄然兴起,和画院之内的绘画艺术风格相互影響、相映成趣。代表性画家主要有文同、苏轼、李公麟、王诜等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对文同的评价有:“文同……善画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者也。”
《顺斋闲居丛稿》卷七《题东坡用蔗滓画小丘寒木》对苏轼的评价云:“寒柯凋落尽,断垄剥蚀余。无心蔗滓画,有象榴皮树。”
邓椿《画继》中对李公麟云:“平时所画不作对,多以澄心堂纸为之,不用缣素,不施丹粉,其所以超乎一世之上者此也。”由此可看出此时期文化艺术思潮与宫廷所标榜的绘画风格产生巨大转变,“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共同促成了此时期绘画艺术风格的转变,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发展的体貌。董祥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与最初的文人画家同时代的宫廷画师,深受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如此一批人物的影响,致使中国画的托古之变。
二、
《岁朝图》的艺术特色
董祥,开封人。宋神宗熙宁年间为翰林待诏。工画花木,尤擅画玻璃瓶中的杂花折枝。董祥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与最初的文人画家同时代的宫廷画师,在风格上受其影响,与崔白一脉相承,是对当时画院画家亦步亦趋,不深入生活,又不敢自出胸臆的画风的突破,从它的《岁朝图》中,足以看出。
“岁朝”意思是正月初一,也称作“岁旦”。旧时此日,无论宫廷和民间,都力求呈现寓意富贵、吉祥、平安气氛的诸物。如摆插时令花草,配以吉祥物件,应节彩头等。与此同时,岁朝风俗也开始成为画家的表现对象。
董祥所绘的《岁朝图》中,有一花盆,栽灵芝两株,旁一花瓶,插松、梅、茶花,花瓶后有一水盂内插一灵芝,案上还有菊花两支。灵芝本身就被认为是仙家灵气之物,灵芝的柄头取如意的形状,寓意为“事事如意”;菊花,花之隐者,同时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梅花和松枝,是“岁朝”的应季之物,同时以传统文人画题材松、梅入画,文人气息浓郁,暗含着文人所崇尚的不畏寒凌雪欺的气节之意。整幅图构图平稳而不追求奇特。花瓶、钵式花盆以及水盂,都释放着书香之气,清雅而不浊俗。钵式花盆上的图案描绘精细,有明显的“黄体”写实、富贵之风,与其他两个器物产生粗细、疏密对比。瓶中茶花叶子用浓墨写意处理,与其他表现对象形成工写、浓淡对比。这幅图纯以水墨写就,与黄荃的富贵艳丽色彩相异,格调疏秀清赡,变化丰富,虽清雅但富贵气仍在,将“黄家”与“徐熙”完美结合,又有个人的鲜明风格。
图右下作者自署:“崇宁改元(1102)秋七月董祥写”。画上有明代娄坚题词:“写生惟花草最难,而瓶花更难。盖生动之气,全在枝叶掩映,横斜欹侧,乃能尽其天然之妙。而瓶花则既无根柢,又乏照应,欲以杂卉相骈而如出一手,非深明偏反之态者不能下一笔。”足以看出董祥的绘画功力。
董祥的画风是对黄氏及徐熙画风的继承和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深受当时画院内外宫廷画师及文人画家交流的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变“富贵”为“淡逸”;变过于追求形似为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变“重形似”为“重胸臆”,改变了绘画的认知方式及认识目标,由“穷形尽相”到“穷理尽性”,以此来展现自我的精神意识和对美好生活的神驰。董祥继承了前人以自然为师的写生精神,但改变了纯以烟汀晓雁为题材,而更加深入生活。敷彩设色从“重色韵”到“重墨韵”,在精神层面上追求文人画的古雅之美,形成了“以意写神”、格俗而韵雅的审美形态。因此,《岁朝图》是北宋绘画变革的重要物证,不仅为北宋以后的花鸟画提供了题材,也为五代至元代以后,尤其是带有水墨意趣风格的花鸟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