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2017-09-20陈阳邹步张红岩

关键词:教育资源资源建设

陈阳,邹步,张红岩

(1.安徽工程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2.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大数据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陈阳1,邹步2,张红岩1

(1.安徽工程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2.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大数据;建设

纵观大数据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发现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存在多方面问题,包括忽视内涵建设、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成效不显著,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评价模式上存在重专家评价、轻学生评价等。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即学习与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与运用国家支持建设的教育资源,建立免费型和付费型相结合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大对于师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培训,探究一条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模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流通速度加快,信息传播与交流越来越迅速、便捷,大数据的概念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资源建设作为校园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其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进程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不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瓶颈”[1]。

资源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以安徽工程大学近年来的发展建设为例,除加强传统教学资源建设,如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注重加强信息教育资源建设,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精品课程、微课、教学竞赛等方式建立教学资源库。然而,虽然很多高校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纷纷开始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但是教育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教育资源信息服务意识差、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共享机制匮乏、建设规划混乱等问题。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对包括安徽工程大学在内的部分高校教学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一词最早出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与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3]。对于其概念,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4]。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定义为:“大数据”是根据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具备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不管是哪一种定义,我们均可以从中归纳出大数据具有的一些普遍的共性特征,即它是指海量、高增长率、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无法用常规软件或工具获取、管理与处理,而是需要新的处理模式。IBM公司将大数据的特点用“5V”来予以概括,主要表现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Value(价值)[5]。

马云在在台湾的一次演讲中就曾提出,未来的时代将不再是IT的时代,而是DT(即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的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数据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大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高校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只有掌握了海量的数据和资源,并学会有效利用,我们的教育资源才能不断丰富,高校才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源,促进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二)教育资源

从广义上来说,教育资源包括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教育实践活动中所积累的教育制度、知识、经验、理念、技能、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宝贵的资源之一[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资源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包括网络教育相关内容,例如教育博客、教育社区、校园网等。使教育资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资源的范畴十分广泛,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既有传统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包含现代教育资源。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将成为教育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必将成为教育资源系统中重点发展的部分[7]。

二、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国内高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教育资源建设仍较为滞后,国外对于教育资源的研究开始较早,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教育资源的研究和发展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早在1985年,美国一项旨在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2061计划中提出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思想[8]。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加拿大学者也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始探讨课程资源整合的思想。他们在教育资源研究方面,均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技术方面,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平台建设。相对而言,我国在教育资源方面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育资源硬件设施方面,过于注重量的增加,忽视了内涵建设。随着近年高校的大规模扩张,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大学城,很多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适应学生人数增加的现状,纷纷建设新校区。虽然建设了大批的教学楼,增加了实验实训设备等,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提高效果不明显。很多教师疲于奔波在新老校区之间,很少有精力驻足与学生交流学术思想,师资力量没有跟上教育资源建设的速度。同时,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力度远远不足,建设成效甚微,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资源整体的建设质量与水准。

其次,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高校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尤其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上,很多高校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缺乏有效的目标性、计划性;在主观上意识到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开发出来后,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未进行有效的规划,而关于资源的使用情况如何,也并未进行有效的跟踪。例如目前高校中已经实施了包括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共享服务信息平台,以及各地方推出的省级精品课程等资源共享平台等[9]。也有的为网络教育资源耗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奖项,但往往是昙花一现,仅仅是作为评估的手段,实际应用的人数寥寥无几。表1为安徽工程大学开放课程和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数据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资源 ),可看出未被使用的资源仍占较大比重。

表1 开放课程和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

第三,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很多高校都急于建设、开发自身的资源,但是其建成以后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在使用范围方面也主要局限在本校。在校外很难获取这些教育资源。这种片面追求以及过分强调资源的适用范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如果能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将能够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高校在资源开发方面缺乏创意,并没有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源建设与使用的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可行性论证,也未能有效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没有经过 必要的论证便匆匆上马,加上对师资队伍缺乏有效的培训,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或国家已投入经费建设的优质资源得不到推广与应用的现象。若在建设前期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完善人员培训体系,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有效避免[10]。

第五,在教育资源的使用评价上,存在重专家评价、轻学生评价的问题。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建设的过程主要是站在专家的角度去设计、开发、制作,对于教育资源建设成效的评价,也主要依据专家的观点,而学生作为教育资源使用的主体,他们的使用体验与反馈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设计与评价指标无疑是不科学的,需进行优化与完善。

三、提高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高低关乎高校整体竞争力,直接影响高等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高校与安徽工程大学自身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水平和能力。

第一,学习与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其教育资源的建设主体包括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研究力量。如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广泛影响力的ERIC(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它是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共同参与建设的,提供的文献资料较为丰富,且功能齐全,配置有在线问答系统、专家咨询等服务,可实现用户快速有效地查寻信息等。再如由多家联邦政府机构共同合作而建立的FREE联邦优质教育资源,它面向全美国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免费提供学习资源[11]。加拿大在教育资源方面建设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卓有成效。2002年,加拿大开始着手建设EduSource项目,项目的核心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创建跨越整个加拿大的国家互联同享的学习资源库网络,其宗旨是建设覆盖整个加拿大的互联共享学习资源平台,所开发建成的资源可供加拿大所有民众免费试用,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从1995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就开始规划建立EdNA(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项目, EdNA是一种教育、培训的社区网络,它囊括了公立学校以及非公立学校的教育系统,并且包含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是一个服务对象广泛的信息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这些国家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建立免费型和付费型相结合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国外的很多教育资源都是免费对使用者开放的,当然,对于部分资源的共享,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健全,导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利用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因此,建立并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刻不容缓。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归类,建立部分免费型的教育资源[12]。同时,对于某些资源,可以设立一定的收费标准。图1为安徽工程大学网络资源平台资源情况。

图1 网络资源平台资源分布

第三,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环境。制定国家层面的标准规范,建立政府、高校及社会力量共同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服务,并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环境,开发深度融合学科教学的课件素材、制作工具,完善各种资源库,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和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等,促进智能化的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安徽工程大学通过培训政策引导等方式不断加大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和推广工作。截至2017年6月底,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使用情况见表2,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自主的设计课程,包括课程栏目的设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表2 安徽工程大学网络平台使用情况

第四,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安全、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等通用基础服务,支撑优质资源全国共享和资源管理信息化[13]。 目前,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网站集中展示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并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维护和管理[14]。网站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资源服务。平台具有资源浏览、搜索、评价,课程包的导入、导出、发布、互动教学兼备等功能,是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汇聚平台和服务平台。网站建设有力于推动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五,加大师资队伍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加大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于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高校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与教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灵活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5]。安徽工程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见图2,是学校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引进的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支撑高等教育教与学的网络支撑环境综合平台。该平台以现代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安徽工程大学的教学与管理实际为依据。从规范教学程序,减轻教师技术上的操作难度、方便师生应用出发,注重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支持按照知识单元建设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组织与管理、互动答疑、教学评价与评测、学习社区、学习分析、课程管理等丰富功能,可以支持包括网络辅助教学、网络混合式教学和在线课程等不同教学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站在全局的高度统一规划和部署,形成满足学校课程资源建设和混合教学改革,满足教师多模式教学,满足学生在线交流和自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图2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四、结语

教育资源建设成效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尤其在大数据背景如何做好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欣慰的是教育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国发〔2015〕50号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强调积极发挥教育大数据在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和学习空间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大数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16]。同时,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将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从建设理念、方法、评价、管理多方入手。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成效。

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剖析,对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思路与策略,对国内部分高校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的发展必将转入以教学资源建设为内涵的发展之路,最终建成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平台,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支撑环境,为更多的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服务。

[1]黄荣怀,刘德建,等.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

[2]吴合文.“双一流”建设的系统审思与推进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7(01).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等.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4]周馨.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价值挖掘[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8).

[5]杨庆安等.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学习分析框架构建[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5).

[6]喻长志.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2013(7).

[7]王真真.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03).

[8]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9]李晓锋,赵国富.加强教学资源标准化建设,推动教学信息化进程[J].教育信息化,2004(2).

[10]熊才平.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11]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5).

[12]张颖.我国多校区大学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05).

[13]冯霞.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优化应用策略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

[14]张韵.“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

[15]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16]光明日报.杨宗凯.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与创新[N]. ( 2017.04.18.13版).

ConstructionofEducationalResourc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BigData

CHEN Yang1,ZOU Bu2, ZHANG Hong-yan1

(1. The Center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2.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resource; big data; construction

As per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high education resource under background of big data, we fou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educ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are not effect significant, sharing of education resource has not yet established effectively, low level of duplicated development is still exists, still heavily rely on expert evaluation more than student evaluation.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focused on explor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at is to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fully use and tap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that country build to establish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in combination of free and paid model type. It will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abou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bility which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2095-2708(2017)05-0089-06

2017-05-25

:2017-06-23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研究基金(全通教育)2017年一般课题资助,课题名称:高校促进教育大数据应用的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7YB101。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安徽工程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大数据视角下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机制优化及实现路径,项目号:2017JYXM05

G641

:A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资源建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资源回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