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分组实验
2017-09-19汪燕
汪燕
【摘要】初中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通过有效的方式把分组实验融入到课堂中,既降低了课本内容的理解难度,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分组实验;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7)18-0057-0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物理实验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物理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学生分组实验是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组织器材,小组讨论完成新知识探究的实验。对这两种教学方式,我更注重于后者。我认为通过分组实验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理念,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也提供了更有效、简便的方法,通过分组完成实验的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对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初中教师面对的就是一群孩子,这些孩子对学习大多数是凭喜好,有趣的课堂就喜欢,喜欢你的课堂就会喜欢这门学科。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数是注重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我在讲《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内容时,课堂上把准备得十分充分的器材在学生面前依次演示了一遍,让光在牛奶水、玻璃砖和磷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传播,开始学生还兴致勃勃,十分好奇;但由于演示实验的可视性毕竟有限,后来孩子们就表现得有点厌倦,特别是后排的同学,他们看不清楚,就更加不耐烦。课后我认真的总结了一下,把这几个实验改成分组实验。下个班上课时,当同学们看到课桌上的器材时就已经十分兴奋,都跃跃欲试的样子,而且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还有了自己的发现:有的组发现玻璃砖的下边缘还能看到一条光线(反射光线);有的组发现在气体里传播时不时会弯曲(介质密度不均匀);有的组发现照在牛奶水上面的光好像截断了(光的折射)。当大家提出这些问题时我很开心,学生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向教师寻求答案。对于教学而言,这些都是学生的收获,如果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这不就是现在提倡的教学模式吗?为了能够弄清楚自己的疑问,这节课大家都听得很仔细,效果显著。
分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不被广泛的应用是因为老师觉得实验过程会占用大量时间,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其实,只要能把分组实验按步骤合理安排好,它不但能节约很多讲课过程中因抽象的问题而浪费掉的时间,而且还能一劳永逸。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所谓合理即在分组时要注意到优差生的搭配,男女生的搭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男生的动手能力普遍比女生强。
其次,为每组指定一名认真负责的组长。组长的任务就是在课前组织小组成员预习,在实验中收集问题,并能在实验时担任小老师的角色,为本组同学解决一些问题。
然后,老師在整个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前做好预习案,预习案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案能够清楚本节内容学习的目标,知道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怎样操作。让学生根据预习案的引导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准备好相关的器材(最初只准备实验需要的器材,随着学习的深入便可准备多样器材供学生选择)。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把本组实验的原理、方法、结论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其他同学还可以提出疑问,或者提供更好的方法。有时候,教师也可以充当临时学生,对小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做实验既丰富了实验方法,又使学生活跃了起来,课堂变得轻松、有趣,以前沉闷的课堂气氛顿时得到改善。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各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实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优生而言,拓广了其知识面,加强了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优越性,使他们更优秀;对差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接受,他们看得到、摸得着,而且整个过程中也有他们的功劳,使他们的学习地位得到肯定,内心受到鼓舞,对待学习的态度也逐渐向良性的方向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以《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节为例:
教师课前给出预习案,在预习案中把实验过程清楚展示出来。
探究一: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即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探究二: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探究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探究四: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每个探究过程都把具体的操作方法清楚展示,最后综合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①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
②像与物的大小;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即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交流讨论:
1做该实验时,我们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实验中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的?。
4实验中为什么要让平面镜竖直放置?。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目的明确、过程清楚,学习效果好也不会浪费时间。
当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许多实验不见得一定要严格遵守教材上提供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观点,改变实验的步骤或工具。这样做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物理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更重要的是在课前预习案的精心设计和实验器材的准备上,预习案既要简单扼要,还要重点突出,能给学生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其实,只要能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做这样的工作也是一劳永逸的事。
实验操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过程。许多实验即使是对实验步骤、实验用品、实验工具控制的非常精准也是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加上学生们还在初涉实验阶段,在整个过程中难免出错,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各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导,给学生多些建议和鼓励,少一些责备和轻视,甚至可以帮助个别较弱小组一起完成实验,和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和对待科学探究的正确心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