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媒体技术背景下语文的情境导入策略
2017-09-18王敬兰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根据我国古代心物交融的观点以及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情境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多媒体技术无疑在情境导入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的情境导入策略有四:真实图片情境导入、音韵画面情境的导入、动画、影片情境的导入创设、问题情境的导入创设。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情境导入;策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上课时与学生互动的第一瞬间,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与环节的定调,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因而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把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当作教学的系统工程,教学导入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和形式,而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法和一种技能。导入的策略有很多,比如问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文心雕龙》提出心物交融的观点,讲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说明人的情感在对物的认识、体察中产生,而人的情感又会触发语言表达的动机,促进词语的选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对象进行交互,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因此,想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高效的知识建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导入时,可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与作者一起呼吸、体验、思考和感悟,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一、真实图片情境的导入创设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地域遥远或者年代久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经验,难以同化或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一些生活场景图片,就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背景知识,从而顺利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一课涉及到了很多著名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等人,这些伟大的人物在学生的脑海中一个空白,如果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就会一些障碍。如果教师把这些著名人物的画像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一一介绍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高涨的时候,如果教师借肖像展示引起学生兴趣的时候,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提出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些世界文坛上耀眼的人物,当他们聚在一起,会演绎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个怎样的盛况吧?”如此一来,借助图片,再用教师开门见山式的语言,一堂课就成功地开始了。再比如《最后一次讲演》一课,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再现当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爱国人士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的场面以及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残害场面,那么,在血腥、凝重的情景中,学生就会仿佛置身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真切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革命精神,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也就会油然而生。
二、音韵画面情境的导入创设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借助对美丽景色的描述表达自己丰富而细腻的感情。在教这类课文时,教师创设出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的音效画面情境,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集中起来,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中去。如《荷塘月色》一课,作者所要表达的心境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播放钢琴名曲《平湖秋月》来烘托出一种氛围,并配上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相关的照片,并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荷叶、“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的荷花等美丽景物,进而结合课文的背景描述与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的专家朗诵或者教师极富感情的范读,就能立刻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出比画面还要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独白。
三、动画、影片情境的导入创设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较强的古典名著、现代小说、剧本等,由于很多学生没有阅读过名著(或小说、剧本)的全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动画、影片的片断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创设出动画和影片情境,让学生先观看了解,自然会引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现代的学生是伴随着动画片成长起来的一代,如果能够把学习材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动画片的形式,这种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比如中学语文中《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我们可以制作成动画片的形式,先将秦国、晋国、郑国三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背景情况用独白的方式演示出来,然后再将文中“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用动画片的形式演绎出来。这样的情境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翻译课文、分析相关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些经典小说和剧本现在多数已被拍成了电影或者电视剧。在导入的时候,如果能够将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的一些精彩片断播放出来,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比如在讲经典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直接用影片《黛玉葬花》视频播出,这时候,学生对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形象,同时播放此片断也能定下了她“凄凄惨惨,孤孤苦苦,没人疼爱,没人怜惜”悲剧形象的格调,然后再引導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细致分析林黛玉在这一时期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可以将文学中的黛玉形象与影视作品中的黛玉形象做对比分析,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王敬兰,河南夏邑人,中学二级,夏邑县孔祖中等专业学校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