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小学品德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017-09-18卢树福
卢树福
【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学品德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通过行为训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小学品德 生活实际
导入 情境 实践 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112-01
小学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是向學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精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环节。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新鲜有趣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容易引起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会提高。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内容也比较多,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品德课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时光老人对我们说》一课时,教师可用提问的形式导入: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什么?让学生不但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懂得时间的宝贵,再让学生说说一分钟自己能做些什么,并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一分钟意味着什么,从而懂得和时间交朋友,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充分地休息,做什么事情都要抓紧时间,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注重实践,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生活是品德课的来源,小学品德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品德,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事务开始,学习整理衣冠、打扫起居、为爸爸妈妈洗衣服、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改变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倡导学生热爱劳动,在学校帮助打扫卫生,擦擦黑板,多做好人好事,从而养成勤劳俭朴的好习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加强训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遵守校园规范、维护公共秩序、参加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中,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行为训练,让学生在好的行为中塑造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训练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品德境界。例如,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其中过马路的安全问题更是备受关注。在教学《学会过马路》时,教师可以将行为训练要求和动作编成快板《安全马路行》或儿歌《我是小警察》,让学生演唱、记忆、练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规则,享受到正确高尚的行为带来的愉悦感。用快板、儿歌等形式配合行为训练,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还能从中对照和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四、模拟生活,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来看,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究,学生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将规范和准则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地震发生时——绝处求生》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汶川大地震的小视频,告诉学生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在危险中不忘救助别人。强地震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夺走很多人的生命。笔者让学生根据框题中的游戏情境,结合实际的地震安全演练教学,总结出以下逃生经验: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拥向出口逃生,不要乘坐电梯逃生,不要往楼下水泥地板上跳,不要躲在烟囱旁避险,要站在空旷的地方避险;如果被困在废墟下,可用硬物敲击管道向外传递信息,保持体力,耐心等待救援等。这一教学活动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逃生本领。
小学品德课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每个学生的心灵沐浴着德育的雨露阳光健康成长。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