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迁移微观机制研究
2017-09-18刘禹君贺灿飞
刘禹君 贺灿飞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西部地区特别是成渝城市群成为了拥有两座十强城市的第四增长极。成都的崛起除了龙头企业的助力,与大量中小企业的进驻有很大关系。基于理论和现实情况的分析,本文总结出影响企业迁移至成都周边地区的决策模型。文章通过对8家迁移至四川省成都市周边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案例分析,验证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和迁移模式。
关键词:企业迁移 西部地区 市场因素 政策因素 联系因素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发布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方面面临重大机遇。在产业转移“西进”的大背景下,作为独立企业,影响企业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在西部迁移过程中最终选择成都周边地区作为承接点而非西部其他地区,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研究这两个问题,为企业向西部迁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该研究对于帮助政府制定政策,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有现实的意义。
企业迁移意愿模型
迄今为止关于企业迁移理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种区位理论:新古典理论、行为理论和制度理论。新古典理论源于古典经济理论,指在完全理性、完全信息的经济人假设下,强调企業的区位和成本因素,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劳动力成本、金融刺激、政策补贴、要素价格、区位可达性等均对企业产生推力、拉力或阻力,影响企业是否迁移的决策。行为理论主要强调在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下的决策过程,关注企业内部因素、社会、文化、心理、能力等“软”因素。制度理论认为,企业区位的选择是企业与供应商、运输者、政府、其他机构等,就基础设施、价格、税收、补贴、工资以及其他关键因素进行谈判的结果,大企业谈判能力更强,小企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更大。
企业迁移的方式有很多种,广义的迁移包括整体迁移,也就是将原址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部分迁移,包括将企业某些职能部门迁移;并购或扩张,如新建分支机构;外包或分工等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生产经营。在对成都周边地区企业迁移情况进行思考总结的前期,笔者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访谈,初步了解当地企业迁移的具体情况,发现迁移至成都周边地区的企业绝大多数为并购或扩张的方式,以及在成都周边地区新建分支机构,极少数是整体或部分迁移的。所以,本文在构建迁移意愿模型时主要针对并购或扩张式迁移的企业。
基于以上三种理论和企业迁移方式,并结合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国内外关于企业迁移的实证研究和对成都周边地区社会、政策等情况的了解,本文从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联系因素建立企业迁移意愿模型如图1所示。
(一)市场因素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某种经济组织。市场则是商品或服务交易场所和交易行为的笼统称呼,包含了区位和需求等诸多因素。本文将影响企业迁移的市场因素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邻近市场,另一方面是市场发展前景。
邻近市场主要针对实物交易,虽然现代运输业已经极大地降低了商品运输成本,但是为了迅速适应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从地理和社会两方面接近和占领当地市场,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在新的市场区域建立分支。Shengjun Zhu、Canfei He(2013)在研究中认为区域化是影响企业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区域化能有效缩短交货时间并迅速补货。邻近市场一方面可以减少产品向客户运输的费用;另一方面降低了“消费-供给”的不确定性,空间邻近降低了交易成本。
市场发展前景则是企业对该市场未来业务是否扩张的判断,如果该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外部企业则不会进入,甚至有些内部企业还会迁出。学者们通过新闻检索、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量企业进行调查、总结,发现业务扩张是企业进行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政策因素
政府在企业迁移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政策因素归为三个具体的方面:成本硬性因素、服务软环境和支持力度。
成本硬性因素主要包括土地、税收和补贴和环境管制。第一,四川相较于发达地区,土地成本偏低,当地政府为了引进优质企业,会在原基础上以更低的协议价格出让土地。同时出让给企业的土地,一般以净用地面积计算,不含代征地面积。所以四川的土地成本大大缩减。第二,在税收和补贴方面,每年通过西部大开发审核或认证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当地政府会有税收减免。而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出资建设厂房并低价出让给参与灾后重建的企业,同时施行“免三减二”的税收政策。第三,环境管制方面,四川的环境评价较为严格,所以对于污染企业没有优势。
在服务软环境方面,首先,成都市是保留行政审批数量最少的副省级城市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起先后9次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截至2013年12月,将行政许可项目由原来的1166项减少到104项,2015年12月又印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下放五城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权限的意见》,进一步精简项目审批程序。便捷的行政服务减少了企业的时间成本,间接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其次,四川政府近年来聘用许多名校毕业且具备行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与企业沟通交流更加顺畅。最后,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2010年规划并建设天府新区,通过修建地铁打通和周边城市的交通,极大缩短了运输时间,对于企业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支持力度主要表现在政府担保以及一些其他的服务上,当地政府会在地方政府背景的银行对企业进行担保。
(三)联系因素
本文将联系因素主要归纳为产业联系、社会关系和偶然联系,联系因素主要影响迁移企业最后的选址决策。
产业联系指生产系统内部,工业企业之间的一种相互依靠关系,主要在于企业之间物质、信息的交换,功能、空间的联系,是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机制。产业联系具有以下作用:首先企业之间的地理邻近可以节约成本。其次是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促进邻近企业之间人才、信息、技术上的交流,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也减少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隐性成本。以成都周边的德阳为例,德阳市拥有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三大企业,以及大量与三大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中小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群,对外部地区有产业联系的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endprint
社会关系由于其特殊性,很难寻找到确凿的证据,更多是依据经验判断。例如企业管理者与政府官员拥有良好的私人关系的情况下,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会优先邀请该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企业也能够获得优先挑选地块,申请优惠政策等隐性福利。
偶然联系源于历史的偶然性,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许多发达地区定点援建四川某个区县,原本位于发达地区的企业受到政府的邀请,迁移至援建地的工业园区。据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对于迁移到成都周边地区的企业来说,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联系因素是影响迁移意愿最主要的三个外部因素。
假设2:在决定迁移的前提下,联系因素对企业最终的选址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迁移意愿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如表1和表2所示,本文选取的调研地区为成都市双流县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德阳市旌阳区、什邡经济开发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共调研11家迁移到当地的企业,由于保密原因只选取其中8家作分析。通过对上述区域内8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当地发改委、发改局、开发区管委会的有关负责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调查企业迁移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所调研的企业均为大型企業,年产值在4亿人民币以上;迁移方式均为扩张性迁移,集团分公司数目从2到40余个不等;占地面积从80亩到600亩不等。
(二)企业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
市场因素实证。所调研的企业均认为市场因素是影响企业迁移的首要因素。
其中,A、F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特定的客户,邻近市场的最大便利在于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使企业与大客户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人才、技术、信息的交流更容易,解决产品问题更及时。
E企业的产品虽然不是销往特定客户,但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西部光能资源充足,市场对光热产品有需求,所以迁移至西部地区。
B、C企业的产品需求分散在全国各地,企业需要在各个片区均衡布局。这两个企业主要从邻近市场和市场发展前景两方面进行考虑。
C企业西南区负责人:“最开始2004年的时候本在重庆布点建设基地,2008年后以援建为契机到什邡。全国大约32亿的市场,西南市场大约是5亿。四川本地做门窗的中小企业特别多,但是竞争力较弱,企业有很大扩展空间。再加上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房价其实很便宜,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D、G、H企业的产品需求也同样分散全国,认为四川对西部的辐射能力最强。一方面迁移至四川可以减少运输和服务的周期,快速占领市场;另一方面可以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市场因素虽然是企业迁移的首要影响因素,但不同的企业侧重点会略有区别。随着运输的发展,地理邻近所带来的好处从运输成本降低,更多地向交易时间的缩短和交易不确定性的降低倾斜。
政策因素实证。政策因素对大部分企业的迁移决策影响仅次于市场因素。
第一,政策所造成的企业硬性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土地成本、税收和补贴上,环境成本没有优势。由于四川土地市场价远低于发达地区,而且当地政府对于土地出让价格有决定权,所以对于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优惠。随着近几年土地升值快,对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除去土地升值的红利外,四川省的土地出让面积等于使用面积,不包含代征用地,进一步降低了用地成本。
A企业副总经理:“在武汉,土地有30%的代征地。而在四川,企业拿到100亩土地,就可以利用100亩。同时从购买土地到现在,地价涨幅超过两倍。”
B企业总经理:“对于入驻园区的北京企业,什邡产业园施行3年免租金,3年后以低于市场价续租的优惠政策。对于有意在园区内购置地产的北京企业,什邡市政府直接免除‘招拍挂手续,以‘优惠价签订土地转让协议。2009年,企业在北京用地的开发成本最低为每亩15万元,而在什邡开发成本仅为每亩3万至8万元,对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税收和补贴主要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地震灾后援建、符合“西部大开发”等要求的企业有倾斜。A、F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扶持,B、C企业享受“免三减二”的税收政策,G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其他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政策优惠。税收和补贴对企业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其优惠的程度。
A企业副总经理:“对高新技术产业,凭证明能够拿到200到400万的资金扶持。”
F企业副总经理:“政府资金支持达到1800万元,扶持力度很大。”
由于四川环境评价较为严格,环境成本相较其他省份没有优势。所调研的迁移企业均是环境友好型企业,四川难以成为污染企业的避难所。
第二,服务软环境方面,审批程序的简化和政府效率的提高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较大规模的企业也具有正向的吸引力。在支付土地全款的过程中,无法一次性拿出足够资金的企业,有时会选择进行短期的民间借贷,若审批过程延长,企业需要付出额外的高利息。而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进行审批项目的精简,极大地缩短了各项投资的审批时间;同时将多个部门合并在同一办公地点,权责不清的领域可以共同解决,避免了“踢皮球”的现象。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增加了货币周转次数,提高了整体可利用的资金总量,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也对当地整体的经济状况有较大提升。
第三,支持力度方面,在政府不能直接为企业提供足够资金的情况下,政府在地方银行为企业提供担保,可以让企业获得高于市场价的贷款,或者缩短企业办理贷款手续的时间。
A企业副总经理:“市场上的担保额为实物价值的30%左右,政府扶持企业在德阳银行能拿到70%甚至全额的担保额度,且地方政府背景的银行利率维持在20%,低于其他银行。”
联系因素实证。从访谈结果来看,有时产业联系、社会关系和偶然联系会组合出现,共同影响企业决策。产业联系主要出现在当地产业集中程度较高的行业,同时迁入企业的主要客户为特定对象。而在产业联系的背景下,再加上偶然出现的地震灾后代工,以及社会关系的牵线搭桥,联系因素的作用力更大。endprint
A企业副总经理:“2008年以前企业与四川的企业有业务往来,地震的时候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我们给四川的合作方提供了资金和物资的帮助。同时,由于地震导致四川合作企业厂房坍塌,所以我们在地震期间做代工,当时做代工也成就了一批私企,但现在金融冷却,大多数私企倒闭。2009年时,市里在招商引资时与我们联系,所以才开始准备到四川建厂。”
F企业副总经理:“在德阳,服务于三大重型机械厂的加工企业有1400多家,我们想增强竞争力只能尽量选择靠近客户。为了靠近客户,开拓市场,一开始就想着来德阳。”
社会关系更多地是向企业提供了解当地投资环境的契机,起辅助作用。偶然联系在调研中主要体现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导致的外省企业迁移,政府政策在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不仅影响企业的迁移决策,还直接确定了不同地区企业的援建地点。而迁出地政府和企业间的社会关系又与援建企业名单的确定有一定联系。
除地震灾后重建以外,因为租用厂房等偶然联系最主要影响的不是企业的迁移决策,而是企业最终的落脚点。
G企业总经理:“企业已经决定打开西部市场,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正好德阳有一个塑胶管道厂经营不善,厂房空置。我们就租用厂房进行生产,后来该厂倒闭,我们就收购了这片厂区。一开始企业也考虑是在重庆还是四川建厂,但因为这个契机,就选择了四川。”
(三)模型对各企业影响程度
由于各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难以量化,所以访谈时要求企业高管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总结该企业迁移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其他因素归为次要因素,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市场因素是影响企业选择扩张性迁移至四川的最主要因素;5家企业认为政策因素是第二重要因素,3家企业认为是第三重要因素;有2家企业认为联系因素是第二重要因素,有4家企业认为是第三重要因素,有2家企业认为是次要因素。基本符合模型。
企业内部因素较为凸显的是企业的成长性,企业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扩张意愿。
其他影响因素中,资源要素、原材料成本、环境成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影响较弱。土地成本优势明显,除了地价本身较低外,政府出让土地的政策优势凸显,该影响因素已经归入政策因素中。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四川劳动力成本属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京津以及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本应有优势,但企业反映劳动力的隐性成本高。主要原因在于四川的基本工资、五险一金基数、劳保费用较高的情况下,四川员工工作效率偏低,对于三班倒、加班的抵触情绪较大,非工作时间更愿意享受生活。
但也有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当地的工程院校、大型企业的技校等培训机构的存在,员工素质高。
F企业副总经理:“德阳有工程学院,三大机械厂又分别有技校,劳动力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所以劳动力素质较高,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总体来讲,除土地成本大幅降低外,其他成本没有特别优势。
(四)区位选择模式分析
所调研的企业选择最终迁移地址的过程具有一定规律,各企业择址过程如表3所示。
首先,“点→点”模式的四家企业,最大的相同点是都有很强的联系因素在起作用。A企业的联系因素包括产业联系、社会关系和偶然联系,企业最大客户在德阳,并希望享受产业集群带来的正外部效应,同时与德陽当地政府有私人交情,因为地震灾后重建迁移到当地。B企业和C企业情况相同,均是因为地震后北京对口援建什邡而引进,属于偶然联系。F企业主要是产业联系。
其次,含有“面”这一过程的相关企业并没有强有力的联系因素影响企业的决策,企业决策的过程是在确定开拓西部市场后,通过比较地区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选择落脚的省份,进一步比较选择地区。
最后,含有“选择”这一过程的企业也缺乏强有力的联系因素,均是在客观比较各个点之间的相应条件后做出选择。比较特殊的像G企业的“点→面→点”模式,在选择区域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联系因素影响,但选好区域后,由于租用厂房而发生了联系;E企业的“点→(选择面→)三点择一”则是因为并没有确定开拓哪片区域的市场,而是通过直接比较不同区域某一点的优劣反过来决定开拓哪片区域市场,在决策过程中事实上也隐含了比较几个市场、地区这些“面”的过程。
政策建议
成都周边地区企业迁移意愿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选择性地实施优惠政策,注重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新技术、环境友好的企业给予更多政策倾斜。第二,精简审批程序,明确部门权责,提高业务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集中办理等方式提高政府效率,减少企业时间成本和隐性成本。第三,主动建立与外地企业的联系,提供企业了解当地的机会,掌握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动权,同时加强审核,避免过度依赖私人关系引起的负面问题。第四,通过资金、担保等方式,加强对实业的扶持力度,避免资金大量流向单一市场,避免受眼前利益的诱惑,将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市场。第五,发挥地区教育优势,培育相关产业高素质劳动力市场。同时,通过减少单个劳动力的过度劳动时间,来增加雇佣劳动力的总体数量。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现代工业地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6)
3.陈耀,冯超.贸易成本、本地关联与产业集群迁移[J].中国工业经济,2008(3)
4.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
5.胡静寅.欠发达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政府职能让渡问题—以中国西部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3(1)
6.黄顺魁,王裕瑾,张可云.中国制造业八大区域转移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J].经济地理,2013(12)endprint
7.贺灿飞,朱彦刚.中国资源密集型产业区位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3)
8.李海秋.高品质集群企业迁移意愿形成机理研究—基于濮院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3(3)
9.李彦军,戴凤燕,李保霞,庞晶.政策因素对资源型企业迁移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6)
10.梁育填,樊杰,柳林,张有坤,陈小良.优化开发区域制造业企业迁移的因素及其区域影响—以广东东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3)
11.刘红光,刘卫东,刘志高.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6)
12.刘力,张健.珠三角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10)
13.劉颖,周沂,贺灿飞.污染企业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4(10)
14.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8)
15.鲁德银.企业家行为、企业迁移、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政策[J].财经研究,2007,33(11)
16.申勇.深圳企业外迁现象剖析及政策调整[J].当代经济,2008(5)
17.万永坤.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效应的实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8.王业强.国外企业迁移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7(1)
19.邬爱其,田传浩.浙江省企业跨区域成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5(4)
20.吴波.基于集聚优势耗散的集群企业外迁动因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11)
21.杨菊萍,贾生华.企业迁移的动因识别—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1(1)
22.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
23.张公嵬.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与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0)
24.周正柱.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调研报告[J].调研世界,2011(11)
25.朱华晟,王缉慈.论产业群内地方联系的影响因素—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2,22(4)
26.朱华晟,王缉慈,李鹏飞,李伟.基于多重动力机制的集群企业迁移及区域影响—以温州灯具企业迁移中山古镇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