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7-09-18黄光华
黄光华
【摘要】本文基于国外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论述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探析了实施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 体育训练 竞赛
组织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10-02
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在管理和运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发展规模萎缩、设施不配套、管理不流畅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更好地发扬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作用,锻炼青少年的体育精神,学校在青少年当中开展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校通过开展体育训练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一、国外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
(一)美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
美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不受国家主导,通常以学校模式为主。常用的管理系统是运动协会系统、非政府和私人组织系统。运动协会系统是非营利性组织,主要负责国内中学、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和协调竞技运动的开展,包括制定运动项目及运动员相关规则,举办全国性竞赛活动等。非政府和私人组织系统主要协调开展私人组织的竞技运动。美国境内比较著名的私人组织系统有基督教青年会(YMCA)和业余体育联合会(AAU)。其中,业余体育联合会(AAU)主要负责各种运动项目的训练活动和竞技比赛。
(二)歐洲国家的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
欧洲国家的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大多为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模式。俱乐部不受政府控制,专门为会员提供各项服务,包括运动设施、体育训练、竞技比赛和社会服务等内容。俱乐部也组织全国性或地域性的运动竞技比赛,包括大众体育、一般运动队伍、优秀运动队伍三个层次。在某一地区会有多个不同的运动俱乐部,相同的运动俱乐部之间组成运动协会,这些协会通过与其他地区运动协会组织体育竞赛,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体育协会。
(三)欧美国家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的特点
欧美各国的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虽然在具体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欧美国家运动协会发展理念较为先进,发展规模较大。第二,各国政府一般不对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及其举办的各种体育活动进行直接控制。第三,多个基层俱乐部自愿联合构成协会,多个协会构成全国性联合会,从而形成纵向的组织结构。第四,不同的运动项目均有全国性的协会,各协会之间形成平行的良性竞争关系,并构成国家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结构。
二、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立足点及主要思路
(一)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立足点
改革和创新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需要基于两个基本事实。首先,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确立的,而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后,原本的不合理因素逐渐被扩大,使得当前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的发展被严重制约。其次,虽然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的改革已经取得一些新的成绩,但无论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还是在普通学校创办运动队都只是一种局部的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存在的问题。
(二)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思路
1.注重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就是将青少年业余体校纳入普通学校系统,以体育和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责任共担的模式,共同为国家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体教结合既有利于解决业余体校在发展运行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又有助于划清相关部门的权责。青少年业余体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虽然学生的运动水平方面远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但却是建立在体育运动人才培养的专一性和目的性基础上,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是极大的。此外,业余体校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体育训练,较少时间用于文化知识学习,当他们退出运动场后,必然会因个人技能单一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在权责范围上,文体局等政府行政部门应将业余体校的管理权限移交给教育部门,改变政府直接办体育的管理模式。同时,各省、市、区均应把握尺度,既不再成立由政府财政出资经营的业余体校,也要及时撤销已经无力运营的体校,加大体教结合试点工作力度,尽早实现体教结合全覆盖。但是,体教结合的改革方式也存在一个弊端,青少年业余体校一心做体育,容易出成绩,但普通学校又担负着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训练任务,基于普通学校对文化成绩的重视程度,又极有可能造成学生体育成绩的下滑。我们只有努力克服这一悖论带来的困境,才是将体教成功结合的关键所在。
2.注重体社结合
一方面,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负责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由教育部门负责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又有可能造成学生成绩下滑,为此,我们只有采取体社结合的模式,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体社结合是将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分离出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由民间自发组成的俱乐部、私人组织等非政府性质的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并开展活动。体社结合需要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达成目标共识,相互扶持、相互配合,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各俱乐部、私人组织之间要形成横向联系,减少教练人员在训练之外的事务性工作,加强体育训练的配套设施,强化体育训练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分配运动员在俱乐部和学校内的时间,保证青少年在俱乐部接受体育训练、参加竞赛活动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在学校进行文化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化素养。
3.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
建立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是整合全社会体育运动力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创新的客观要求。运动协会是由多家运动队伍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各运动队伍提供协调服务,维护基层运动队伍共同利益的非政府管理组织机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协会与各基层训练队伍和运动员队伍之间没有建立纵向联系,基层运动队伍相互之间没有建立起横向联系,这种不规范、不标准的运作,必然导致协会内部成为一盘散沙,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想要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的作用,政府、学校、协会就必须明确三者的定位和职责,以立法的形式肯定协会的地位,同时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协会的组织和活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协会要立足于青少年体育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加协会会员覆盖率,提高协会管理效率,维护各基层运动队伍的共同利益,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并广泛开展具有社会性、专业性的社会活动,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青少年是当前体育发展的后备人才,也是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经过多年的改革,仍然存在发展规模萎缩、设施不配套、管理不流畅等问题。鉴于此,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体教结合、体社结合的培养模式,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运动协会的管理,促进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桂琴.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10).
[2]惠陈隆.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资源整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
(责编 杨 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