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常见研究方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7-09-17李洪波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转换法意图物理

李洪波

本课是对所学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总结的复习课。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能解决多个问题。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用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研究方法,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能想到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常物理研究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理想模型法、放大法、比较法、比值定义法、累积法、图像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含义,熟悉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学会用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各种方法的学习中体会到研究方法对知识和能力掌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用方法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基本的研究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解决物理问题。

难点: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学情分析与对策】

本节课学习的是初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散落于课本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适当地点拨与渗透,没有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归纳。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物理知识,对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头脑中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框架,没有意识到研究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没有体会到用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对这些方法只有初步的认识,没有养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实验、启发、设疑、讨论、讲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阐明观点,并把自己的想法成果展示给大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理解知识和方法的运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演示音叉实验,提出问题:如何知道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生:回答方法并演示。

师:再提出问题:学生的方法里面包含一种研究方法,是什么?

生:转换法。

师: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同类的问题,物理研究方法有很多,掌握每种方法都能解决很多问题。物理知识重要,研究方法同样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方法一:控制变量法

师:屏幕展示典例分析:如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

生:学生思考回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改变压力。

师:举书中的例子,进一步探究一个物理量与两个因素的关系。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通过两个典型的例题归纳得出控制变量法的含义,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师: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回答。

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思考、讨论、交流,小组阐明观点。

设计意图:明确控制变量法的不变量和改变量,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内涵,学会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实验、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二:转换法

师:由前面的例题引入转换法,屏幕展示四张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是如何转换的?

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阐明观点。

师:屏幕展示两张图片,分析测量转换。

生: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师:通过学生对现象转换和测量转换的分析总结出转换法的内涵。

设计意图:体会转换法的含义,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方法三:等效替代法

师:屏幕展示等效电阻,通过教师的分析:串联和并联的多个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替代,但效果不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得出等效法的定义,屏幕展示例题。

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展示回答。

师:总结归纳,强调因为等效才可以替代。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兴趣,加深理解。

方法四:理想模型法

师:屏幕展示光线和磁感线的图片,由现象抽象出模型,总结出模型法的含义,举出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的几个实例。

生:理解分析。

设计意图:注重实例分析,理解记忆。先具体后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方法五:类比法

师:屏幕展示圖片:看不到的声波与水波类比,用运动快慢类比做功快慢,分析得出类比的两个物理量要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得出类比法的含义。

师:屏幕出示水路与电路,提出问题。

生:交流、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锻炼思维。

方法六:实验推理法

师:屏幕展示“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分析该实验是如何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进而总结出推理法的含义。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实例——真空玻璃罩实验。

生:讨论分析推理。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师:屏幕展示习题。

生:思考、分析、讨论、解答。endprint

师:总结、归纳、解惑。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以举一反三,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学生做题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回顾所学方法,进一步总结和归纳。

四、知识小结,回顾归纳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学过的知识,关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生回顾知识,谈收获的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知识。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在我们所学的课本中,运用转换法的例子很多,请学生通过翻看课本查找有关转换法的实验和例子。

【教学反思】

这是国培教育的一节送教下乡课,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较强。这是一节综合复习课,涉及知识点较多、研究方法齐全、教学内容跨度较大。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可以将以前教师通过渗透、点拨的学习方法综合起来分析,把这些散落于课本的零散方法进行整合、归纳,理清易混淆、模糊之处,深入理解各方法的内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学会运用。其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初中物理最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应用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2.主体性较强。整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讨论、质疑、分析、表述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师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動性,提高学习效率。

3.习题设置有梯度。无论是讲授研究方法时的典例分析还是检测阶段的习题处理,都精选了习题,设置了梯度,由简单到复杂,既考查本节知识点,又提升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前两个题是针对全体学生考查基本知识,接着用一个综合的方法归类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最后让学生思考“曹冲称象”涉及的知识点与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加深,循序渐进,难度逐渐加大,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受益。

这段时间,我通过参加国培教育的名师策略引领和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在不断的研课和磨课过程中,不断为自己补充新的知识,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并把它们逐步渗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换法意图物理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只因是物理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