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生命灵魂 自由的率性道场

2017-09-17孙鸿飞王豪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斯科特崇高南极

孙鸿飞+王豪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堂实录】

师:本文节选自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第九章《斯科特——争夺南极之战》,书中开篇这样写到:这个世界在20世纪的视野里几乎没有秘密,人们被探索的意志推动着找寻新的方向。几万年以来,极点作为抽象的轴线帮助地球旋转着,它们几乎没有生命存在。探寻地球的真面目,个人勇气和国家间的竞争掺杂在一起,人类竞相将自己国家的国旗第一个插在这块新领域上,以赢得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尊严,体现个体的价值和理想。这是伟大的时刻,阿蒙森代表挪威,斯科特海军上校代表当时世界实力最强大的英国,向着南极进发! 我们伟大的、悲剧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一、失败之悲

师:首先让我们随着屏幕上的图片,一起回到1912年的一天清晨,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一下图片中发生的故事。

生:这个图片呈现了第一个来到南极点且代表挪威的科考队,他们已经插上了挪威国旗,而斯科特带领的英国寻找南极点队伍第二个到达南极点,这让他们非常失望。

师:感谢你的讲述,记叙的要素十分完整,而且详细生动。是的,尽管一样到达了南极点,英国斯科特队却比挪威阿蒙森队晚了33天,在这场国家和个人的南极争夺战中,斯科特失败了,失败的阴影浓重地笼罩着斯科特一行人。(屏显: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这是斯科特上校当晚的日记,请你体会斯科特的心情,揣摩他的心理,用斯科特的口吻与浓重的情感再来读一下这段话。(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

师:好的,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生命。你体会一下斯科特说这段话的时候,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觉到斯科特十分失望,甚至绝望,他的梦想全部破碎了。

师:是的,第一个登上南极点,发现地球最后一片未知地,不仅是国家间的竞争,也是斯科特一行人的人生理想。为了这一理想,斯科特变卖了家产,离开了妻儿,一行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冒风雪,登冰原,终于在这个清晨,接近了极点,胜利就在眼前。这是多么欢欣鼓舞、激动人心的时刻,读懂了这一时刻,我们就更能体会斯科特等人内心的痛苦。(屏显: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5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师:就在这天清晨,就在梦想即将实现的清晨,同时,也是梦想即将破碎的清晨,斯科特一行人热情高涨地行走在白色雪原上,让我们走近一些,想象一下他们的神情面容、身影动作与言语交流。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你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神态动作。(屏显: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

师:(指一生)你看到了吗?

生:我看到斯科特一行5人在雪原上奔跑,跳跃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嘴里喊着:“太好了,我们终于到达南极点了。”

师:我们似乎还听得到他们热情高涨的交流,你听到了吗?(指几名举手学生)你就是斯科特,你就是威尔逊,你就是鲍尔斯,你就是埃文斯,我就是奥茨。

师:队长,前面就是极点了!

生:(兴奋地)嘿,朋友们,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成功了!

生:(高兴地)马上就要到极点了,我们终于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了!

生:(深沉地)这几个月我们的辛苦付出都没有白费呀!

生:(激动地)快了吗?这是真的吗?

师:(热情地)朋友们,冲呀!

师:这就是热情高涨的语言,这就是热情高涨的画面,每个人心中都坚信: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本以为志在必得,本以为可以第一个揭开地球的未知秘密,本以为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可是,多么遗憾的“本以为”呀!胜利化成幻影,失败已成事实,挪威国旗耀武扬威地在那里猎猎作响。心中越是憧憬、自信,面对现实就越痛苦、悲伤、绝望。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读斯科特的这段日记吧! (生读。)

师:国家重托不复存在,个人梦想破碎飘零,同学们,这就是悲剧,悲剧就是美的破碎。而更有戏剧性的是,斯科特一行人还面临着一项“冷酷无情”的任务。(屏显: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为胜利者挪威人作证他们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这一任务连作者茨威格都认为太过苛刻,太过冷漠,他称这项任务为“冷酷无情”,而且是“最冷酷无情”,你能理解为什么这项任务对于斯科特等人来说是“最冷酷无情”的吗?

生:他们之前认为自己就要成功了,而这个成功被挪威人夺走,竟还要他们作证,这实在是冷酷无情的。

师:太过冷漠,太过苛刻,失败之痛,作证之痛,痛上加痛,痛何如哉!而斯科特等人的选择是什么?

生:忠实履行。

师:你能理解面对如此“冷酷无情”的任务,斯科特等人却选择“忠实履行”的行为吗?

生:他們忠实地履行这一任务,即是对对手的尊重,对对方成功的认可,这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君子气概,西方的英雄气概,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斯科特等人是英雄。

师: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人无信不立”,在东方叫“君子风范”,在西方叫“绅士风度”。

生:我认为他们忠实地去履行,其实是对对手的一种尊重,而且既然他们失败了,接受了这项任务,没有小人的行为,而是把这种结果真实地告之他们的国王。

师:坦然面对失败,冷静承认事实,不论内心如何痛苦,也要恪守诚信这一做人的根本。美学家朱光潜说:“悲剧不仅是带给人们巨大的痛苦,而更重要的是在痛苦面前,每个人的态度和方式。”悲剧的全部力量就在于在艰难的抉择面前,我们的主人公,他们在崇高人格的支配下,毅然选择了人格的崇高!面对揭开世界奥秘的勇士,面对痛苦中毅然选择崇高的英雄,我们每个人又怎能不由衷地发出深沉的赞美之情。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让我们以斯科特为5人的代表,以“斯科特先生,我理解您 ,我敬佩您 ”的句式说几句话,表达你对斯科特一行人忠实履行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的敬意。(学生写作,教师巡查指导,选取学生优秀作品。)让我们以崇敬的心理和赞美的语气来依次诵读,表达我们的敬意。endprint

生:斯科特先生,我理解您,您想去实现您的梦想,您想为您的国家去争夺荣誉,但您却没有成功;我敬佩您,您那强大的内心世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持到最后一刻的高贵品格,您的英雄气概和绅士风度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敬佩您!

…………

(师生动情合作朗读:这不再是一场极点的角逐和竞争,而是在困境中对人性崇高的选择,他们在痛苦的失败面前,在崇高人格的支配下,毅然选择了崇高!致敬!探险南极的勇士!致敬!虽败犹荣的英雄!)

二、死亡之悲

师:谢谢同学们,探索南极点是人类探索史上的壮举,而面对痛苦后的坦然与高贵的人生态度更彰显了斯科特等人的英雄本色。赞美中我们向5位探险英雄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悼念。归程中风雪淹没了埃文斯,吞噬了奥茨,余下3人也最终覆盖在南极的冰雪之中。为人类探险的5位英雄以痛苦的心情返程,以悲壮的死亡为结局,实可谓是悲上之悲。讓我们一起走进英雄们生命的最后时刻!请一位同学深情地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一段。(屏显: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师:是的,就是这个奥茨,就是这个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了几天的奥茨,就是这个已经向威尔逊要十几片吗啡随时准备结束自己生命的奥茨,就是这个已经一再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命运同他们的分开的奥茨,在这种天气下要到外面去走走。到外面,这种天气,让我们看看外面的天气,请大家在6-11段找出关于天气描写的句子,看看外面是什么样的天气。

生: “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外面的雪很大,在这种天气下出去十分危险。

师:是的,不仅大雪纷飞,而且奇寒无比。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千多米,最高的有4千多米,而高出海平面的部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就是这种天气。

生:请同学们看第7段,“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5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我从这里可以看出天气十分寒冷。

师:是的,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0℃左右,就是这种天气。就是这种天气,5个人此时饥寒交迫,精疲力竭。这种天气,走到外面意味着什么?

生:死亡。

师:奥茨为什么主动选择走向死亡?

生:因为他们的食物和燃料都已经不够了,他为了让自己的队友活下去,他要主动面对死亡。

师:他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同伴,把必死的结果留给了自己。高贵而崇高,悲壮而伟大!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呆一些时候。”此时,他可以选择对朋友们说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

生:朋友们,永别了,我们来生再见!

师:不仅轰轰烈烈,而且情意绵绵。奥茨只是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生齐读)内心决绝却语句平淡,怀着必死之心却语气轻松,你能理解奥茨为什么这样说吗?

生:奥茨不想让同伴们感到伤心,他想让他们都活下去。

师: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必死的结果留给自己,这是人性的高贵,而此时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更是任性的纯美。其实不仅我们懂得,斯科特等人也懂得。

(屏显:我们明白,这是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英国绅士的英勇之举。他的骑兵团将因他迎接死亡的无畏方式而引以为荣,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他的英勇无畏。他是英勇之魂。——摘自斯科特日记。)奥茨一步步地走出了帐篷,走向了狂风怒号,茫茫天地之中,他回望帐篷,他可能会想到什么?

生:他可能会想到他的队友们,心中充满了不舍。

师:奥茨一步步地走出了帐篷,走向了抚摸着一切又放弃一切的大自然,他眺望南极极点的方向,他可能会想到——

生:他可能会想到他和同伴们一起奔赴极点时的兴奋和美好时光,还有他们去南极点路途中的艰辛。

师:奥茨一步步地走出了帐篷,走向了既造就了人类又收罗一切的大自然,他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家乡,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奥茨就这样一步步走出帐篷,走向了死亡,他把生的希望留给队友,把死留给了自己,他走得高贵而又惨烈,伟大而又悲壮!让我们充满敬意地一起来读一读。(屏显: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师:英雄们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强健的埃文斯、乐观的鲍尔斯、敬业的威尔逊、英勇的奥茨和他们的队长斯科特,他们有年迈的双亲,天使般可爱的孩子,亲密的爱人,斯科特在这次探险前,拿出自己的财产,吻别了刚出生的孩子,离开了年轻的妻子,为了理想,他踏上了南极,而此时却一去不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最珍贵的日记留给了她的妻子。(屏显: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师:同学们,你能理解斯科特为什么把“我的妻子”改写成“我的遗孀”吧?

生:把“妻子”写成“遗孀”,“遗孀”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写“我的妻子”时,斯科特还活着,而改写成我的“遗孀”,是斯科特清醒地知道,他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师:是的,但“我的遗孀”,准确地说,这是个矛盾的说法,“我”还在,“妻子”不可称为“遗孀”,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必死无疑,所以我将我的妻子称为“我的遗孀”。 他和妻子之间,隔着无法避免的死亡!就在这人称变换中,饱含着斯科特对于妻子非常复杂的内心情感,你能体会得到吗?

生:他对他的妻子有十分浓厚的感情,当时他意识到自己无法逃脱死亡,所以将称呼改为“我的遗孀”。endprint

師:这就是“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的挚爱深深。

生:我认为斯科特此时感觉非常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孩子出生后他不能在他的身边,而以后他再也不能陪他成长。

师:只有细腻的人才能理解善良的心。是啊,因为我,我的妻子从此失去荫护,从此独自面对风雨。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妻儿怨黄昏,无限的歉疚。所有的深爱、不舍、痛苦、歉意都融注在这一词语的变换之中,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深情又心痛地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三、悲剧的伟大

师:英雄一个一个走向了死亡,茫茫大地,风雪呼啸,英雄殒命,天地同悲,美好毁灭,理想破碎,这就是悲剧。但你能理解在“悲剧”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上“伟大的吗”?

生:赞美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对梦想追求的信念。

…………

师:对理想的追求、事业的挚爱、舍己为人的无畏、对亲友的深爱、对诚信的坚守,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最高贵、最崇高的品质,最宝贵的财富。美好、伟大的生命被毁灭,这就是悲剧,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痛苦,悲剧不仅带给我们悲伤,更带给我们对美好的憧憬、希望,这就是悲剧的美学价值,这就是悲剧的伟大所在,伟大的悲剧。

师:英雄们用青春和生命带领人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才有了我们对已知的世界越来越本质的认识,才有了我们对未知的世界越来越深入的发现,这个过程有精卫填海一样的坚毅,这个结果有夸父逐日一样的悲壮。让我们用缓慢沉重的语气重读悲剧,缅怀这5位英勇坚毅的壮士;让我们用赞美敬意的语气重读伟大,向5位精神崇高的英雄们致敬。(学生反复读题目:伟大的悲剧。)

师:英雄殒命,英雄不朽,英国国民全国哀悼,国王跪下来悼念英雄;南极极点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2002年,英国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南极探险90周年;作家茨威格亲自为其作传,并将其收入《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在文章中向斯科特及其队友们致敬,他这样赞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师:悲剧的伟大就在这里,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让我们全体起立,大声齐读,向伟大的崇高的英雄们致敬。(全体起立,大声齐读。)

师:谢谢同学们。一个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对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甚至能超越时空。这本书回顾了不同的时代和领域里那些宛若星辰般永远散射光芒、普照暂时黑暗历史夜晚的群星闪耀的时刻。

【教学评析】

会场上,主持人在孙老师上课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孙鸿飞老师把哈尔滨的冰融化作了趵突泉的水,汩汩地涌入了每一个人心中,浇灌泉城学子的心。”确实,孙鸿飞老师的《伟大的悲剧》是一堂直指灵魂的课,而且这堂课给人的影响是渐进的,是值得反复回味与推敲的,“伟大”“悲剧”这两个关键词在本堂课中被孙老师诠释得淋漓尽致,孙老师手握如椽大笔,把这节课上得挥洒自如。整节课不论是从环节的设计上、主题的定位上、教师的评语上以及孙老师的个人魅力上都是很难挑出毛病的。杨钧曾说:“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一节有特点的好课尚且需要劳费神思才能评价,而“中庸”的课着实令人难以下笔,孙鸿飞老师为人温润如玉,人亦如其课,在各方面的技术特点都很均衡,让人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其实这才是一节好课的最佳境界。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无言。”是谓此道也。下面我仅从三个最让我叹服的角度去欣赏孙老师的课。

一、链锁式的课堂结构——紧凑、严密、清晰

孙老师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清晰流畅。如把课前检查字词与让同学简要概括课文故事联系起来,又如引导学生用心理描写来体会文中的“失败之悲”,这样的连贯设计不仅仅环环相扣,而且具有很强的“递进式”关系,学生可以通过上一环节的内容直接递进到下一环节。这样的手法在此前《台阶》《心中的鹰》等课都有应用。在环节的选择上,孙老师在课堂中绝不拖沓,内容量丰富却极其精悍,并无冗余的环节可以删减。拿课程的两大主体板块来说,斯科特一行去探索南极点的失败之悲与奥茨之死的死亡之悲之间虽有共通的情愫,但是细细品鉴两个部分,内心情感却截然不同。斯科特一行人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为的就是能成为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可是当他们到达南极点后不但面对的是失败而且还要忠实地履行对手给的任务,为阿蒙森一行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作证。这其实是悲中壮,虽然失败,但是他们在困境中选择了人性的崇高,所以他们是虽败犹荣的勇士和英雄。而在返回的途中,风雪淹没了埃文斯,吞噬了奥茨,余下三人也相继死亡,这5位英雄不但承担着返程时巨大的精神痛苦,更要面对死亡,这是悲中之悲。奥茨像绅士一样默默地消失在风雪中,而队长斯科特的最后一篇日记写给了他的遗孀。第二板块的悲剧比第一板块更加深一层,茫茫大地,风雪呼啸,英雄殒命,天地同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伟大”和“悲剧”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二、直指灵魂的课堂主题——跨越国家和民族,具有普适性,人类共有

如果把课程结构比作一节好课的四肢,那主题就是灵魂。悲剧之悲不难感受,而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伟大,就是这节课的难点。孙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悲剧与学生展开了精彩对话。

只有在悲剧中才能凸显伟大,所以孙老师先讲悲剧,在学生对悲剧理解得很深之后,才过渡到对于“伟大”的理解,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就体现在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经得起人性的考验。佛经上曾经讲到,人在六道之中,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地位,却是最容易成佛的。斯科特他们的选择是很艰难的,但无疑是最闪耀的,这体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所以称得上是“伟大”。孙老师这节课不仅仅讲了悲,更浓墨重彩地讲了伟大,这个主题是很难想到的,更难在用短短一堂课的时间将其诠释得淋漓尽致。

三、诗意的评价语、多样且不可替换的教学手法

孙老师课上的每一句话都精心雕琢,并不随意。在学生用四字词语描述“这种天气”时,孙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字字珠玑。认真去审视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们发现,这样的评价语很精细,而且在课堂中已经形成一种风格,如果字斟句酌地去看这些评价语,真的可以说非常精彩,更难得的是评价语对于课堂环节的支撑作用。如在总结对“冷酷无情”的体会时,孙老师不但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学生的回答,而且巧妙地引出了下一个环节的问题。又如学生在体会“忠实履行”职责这个问题时,孙老师最后的评价语非常真诚,总结语虽字斟句酌却不露痕迹,名师风范,就在于此。

而在教学手法上,孙老师一丝不苟,可用5个字概括其执行原则:

全:目标不遗漏。朗读与表述结合,从文章字词着手,而后进入文章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主题。

深:学习的目标要到位。主题挖掘极深,不但解决了“悲剧”的主题,更延伸出为什么“伟大”的内涵。

优:教学方法的选择始终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符合学情,课堂调动充分,教师上得出彩,学生听得投入。

新:教学方法求新。借助音像进行课堂导入,巧妙使用课堂配乐,师生合作形式多样,采用了拓展型的课堂结尾。

真:教学内容尽最大可能涉及真实世界。如充分让学生感知南极点的寒冷以及体会人物心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王崧舟老师曾经说,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高境界就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其实我的这些评价和感受,与孙老师的课相比真的“无关紧要”,因为孙老师在课堂上注入了他的生命和灵魂,使课堂成为自由和率性的道场,唯有用心才能感受。

(注:此课为第八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讲堂研讨会观摩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斯科特崇高南极
呆伯特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南极大逃亡
无名的崇高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