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融合机制建设
2017-09-16陆敬闪殷一珂
陆敬闪+殷一珂
摘 要: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遇到了困难和挑战,特色办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和科研两者融合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对于教学和科研融合机制的建立,民办高职院校要坚持准确定位,构建全面的教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走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教学与科研融合 正确定位 全面考核 产学研合作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激烈,加强内涵建设,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是民办高职院校生存的唯一出路。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是衡量办学水平的两个标准,所以教学和科研融合机制建设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二者关系如何协调,多年来始终困扰着高校教师,更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改革、评价体制与用人机制改革的难点之一。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教授在《重温“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一文中指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现代大学中最重要的关系,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事关现代大学的兴衰成败;坚持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有助于维护理念大学的崇高性和大学自身的整体性。
2015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教学与科研一碗水如何端平》,从国内重点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客观倾向、一种“失衡”展开。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得更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高质量的教学将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
对于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来说,现阶段真实情况是“重教学轻科研”,但是从大学的发展规律看,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科研是民办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某些民办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某些教师年轻化,科研意识不强,科研基础薄弱,可以说科研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块短板。
二、民办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融合困境
民办院校有效弥补了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江苏现有民办高校54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高职院校20所,民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0.3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23.9%。然而,当前某些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即生源危机。以江苏省为例,2017年江苏省共有33.01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2016年减少3.03万人,江苏省参加高考人数已经持续8年下降,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民辦高校中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在没有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没有了一定规模的学生,学校生存都成了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头等工作是招生工作。“招生好—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高”,现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期望实现这一良性循环。
教学和科研的有机融合的关键是教师水平的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头疼的另一件事情是教师流动性强,师资队伍不平衡,导致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某些民办高职院校只考核教师教学,不重视科研;某些教师不愿意花精力探讨教学方法、不学习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某些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陈旧乏味而没有及时更新;某些教科研成果主要考察内容是发表论文的数量,不重视质量的提高;某些老师喜欢单兵作战,而忘记了团队协作。
三、民办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融合机制建设
尽管遇到了困难,但民办高职院校坚持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发扬创业精神、抓住机遇推动发展,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特色办学。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融合机制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定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是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修订)是指引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法。民办高职院校立足地方,面向行业、服务区域,辐射周边,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实用技术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地方和行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说:“第一个扣子扣错了,扣下去全是错的。”这就彰显了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定位准确的重要性。《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办学定位的表述为:立足江苏,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肯学,肯做,肯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将学院建成彰显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办学特色鲜明,师资结构素质俱优,校企合作机制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较高,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校园设施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应用技术型特色名校。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把握机遇,合理准确,坚持教学和科研两手都要抓,搭建广阔平台,为教师发展提供渠道,培养了近20名具有副教授高级职称的教师,他们都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名师和科研骨干,为学校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办学17年来,坚持“素能并重、知行合一”的办学特色,已为社会培养了20000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为江苏省内知名民办高校。
2.合理要求,构建全面的教师考核体系。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需要的是技能型的教师,所以“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队伍的特征。“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是评价和评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endprint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是研究生,由于行业企业工资差异,某些工科专业学历要求低,直接引入一些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年轻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进入学校后直接走上讲台,边观摩有经验的老师上课,边自己教授学生;从公办院校引进的退休教师年龄偏大;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多是兼职教师,在校时间较短。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某些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而且特色不够鲜明,“双师型”师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瓶颈。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多渠道给教师发展提供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在寒暑假在企业顶岗。目前,“双师型”教师143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0%,较2014年之前有较大提高。根据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规范并引导教师积极申报省、市、区、学院各类课题,力争每位教师人手至少一个项目,厚积薄发,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院要求教师不仅要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做好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工作,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选上加大科研考核力度。教学管理部(学校教学和科研主管部门)根据签订的《任务书》,严格审查结题材料。未按要求及时结题的老师,在年度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
3.创造环境,引导教师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
尊重教师,尊重人才。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人实现自己多少,他就有多少存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要以人为本,创造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外部环境。要经常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召开教学和科研表彰大会,对科研成绩突出、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逐步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研究项目为依托,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构建科研促进教学平台,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依托科研平台,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分解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选题,促进有效教学。2017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是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成果。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狠抓内涵建设,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于2016年修订了《教师教学工作量标准及计算办法》,给教师减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修订了《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及科研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教师进行激励,鼓励教师申报研究项目。2016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工作取得了大的飞跃。根据中国知网统计的2015、2016年南京地区三家民办高职院校发表论文数量,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增长最快,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缩小了与其他同城兄弟院校的差距(见下表)。
4.齐头并进,科研与专业建设融合。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教学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构建是通过专业学习完成的,因此,涉及专业建设的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主要内容的质量,势必会影響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建设是学院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优化工科特色专业,重点建设品牌专业,整合人文社科专业,做强经济管理专业,培育新型服务类专业,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建设省级建筑工程技术品牌专业为引领,整合现有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群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加大建设力度,完成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任务,成为国内同层次、同类型的领先专业,形成学院的专业高地。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2015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凭着多年的建设积累成功获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工程一期项目。围绕品牌专业的内涵建设,两年来在专业负责人和团队教师的不懈努力下,科研与专业建设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教研、科研工作双丰收,形成“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为学校科研与专业建设融合开了一个好头,起到了示范带头和标杆作用。
2016年专业负责人张会老师的课题《基于分阶段屈服的装配式混合连接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获批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获批江苏省教育厅2016—2017年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项目。2016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共计发表教科研论文16篇,其中科研论文11篇,2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竞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2017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获江苏省2016年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获第六届“浩辰杯”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5.探索前行,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办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民办高职院校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不仅要学习公办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还要发挥办学机制比较灵活的优势,在产学研发展道路上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之路,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7年6月,“金肯·京东校园实训中心”正式落户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京东集团在江苏省高校校园内建立的第一个客服运营中心,企业派专人负责对学生进行培训和管理,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学生以职场人的身份接受工作的检验,优胜劣汰。这是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在践行“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育人理念的突出案例。相关专业教师带队协助企业管理客服运营中心,直接参与企业工作方案的制定,教师也在工作中为自己充电。
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曾指出:高职院校的“研”不能等同于研究型大学的研究,高职院校的研究应当侧重于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民办高职院校要从自身的实力出发,量力而行,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和企业结合,教师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能力得到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就会大大增强,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有更高的应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孔宝根.高职院校科研与教育教学融合探讨[J].职教论坛,2015(29).
[2]徐元俊.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融合机制研究[J].甘肃科技,2006(8).
[3]王建华.重温“教学与科研相统一”[J].教育学报,2016(3).
[4]赵婀娜,葛亮亮,邓睿.教学与科研一碗水如何端平[N].人民日报,2015-04-27.
[5]徐元俊.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SJD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