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2017-09-16海婷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广播新闻生存媒介融合

海婷

摘 要 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作为一个传统媒体,必须以创新手段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以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分析当前广播新闻的生存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广播新闻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媒介融合;广播新闻;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083-02

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与系媒体间的界限不断的模糊,在不断更新宣传手段的背景下,宣传内容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此逐渐的弱化了广播新闻的发展优势,正在形成新一批的传播挑战。对于此种状况,广播新闻应准确的认识自身当前的生存现状,发现发展中面临的阻碍,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准切入点,积极的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变生存状态,促使广播媒体良好的融入到媒介融合浪潮当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新闻生存现状

目前,传播技术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着,也随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的形态。新媒体出现后,强烈冲击了传统媒体,媒体发展时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此种背景下,各媒体为寻求新突破,必然的发展趋势即为媒介融合。

1.1 传播及时性与内容创新性问题

媒介融合时代下,许多传播活动都通过互联网开展,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征,短时间内新闻消息便会被大众接收,且接收的方式多样,受众仅需借助相应的终端以及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便可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信息内容。相比之下,广播新闻在新闻信息传递中延迟性极为明显,新闻播报时,新闻已在网络平台中被热议,这种及时性较差问题,直接导致传播效果下降[1]。再从新闻传播内容看,当前广播新闻在内容上与其他媒体中的内容存在“千篇一律”现象,独特性與新颖性缺失。这种情况下,一旦受众在其他媒介中接收新闻信息后,对广播新闻的收听兴趣会因此下降。

1.2 受众群体渐少

媒介融合环境下,智能终端逐渐普及,如电脑、平板、手机等,更能吸引大众群体注意力,许多传统热衷于广播新闻的听众逐渐转移注意力,其直接导致广播新闻受众群体便少。同时,与新兴媒体比较,广播新闻本身不具备较高的时效性,且互动性差,受众多处于信息被动接受者,长此以往便失去对广播新闻的兴趣。而在新兴媒体中,仅需有手机或电脑,便可岁时拍摄周边新闻事件,在社交平台中发布,人人都可作为新闻信息传递者,也可作为信息接受者,同时可在平台中沟通交流,而这些优势在广播新闻上并不具备,成为受众群体减少的主要原因[2]。

1.3 画面感与新鲜感缺失

广播新闻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局限性极为明显,受众仅可从播音员声音中获取信息,缺少相应的画面感与新鲜感。而媒介融合时代下,强调在内容整合上将图像、文字以及声音等方面容易一体,为受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与听觉体验,其成为吸引受众群体的重要原因。而对于传统广播新闻传播模式,受众多认为其缺少画面感,更无从带来新奇之感,这样便造成受众群体逐渐流失。

2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新闻发展对策

2.1 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首先,应打造广播新闻品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播新闻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容量大、收听便捷等优势,不过,广播新闻依然具有比较高的真实性与权威性,而这正是广播新闻应充分挖掘的优势条件,并以此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广播新闻播报新闻时常采用的方式为现场直播形式,此种形式也最能将广播新闻的特色体现出来,因此,广播新闻可利用此种形式,以描绘实时画面的方法,提升新闻的可听性,同时,还可开发广播新闻App,让受众可以观看回访,了解各种新闻事实的发展动态[3]。其次,强化新闻内容的思想内涵,媒介融合时代中,“独家”不再是传统媒体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广播新闻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应改变这一局面,深入的挖掘新闻内容,形成具有独特性的观点,增强新闻内容的思想内涵,以观点吸引受众的注意。最后,创新节目形态,广播传播时为单信道,此种特点决定了新闻播报中声音的重要性,媒介融合下,广播媒体进可将新闻直播车开进企业,让百姓走进直播间,实现全媒体联动传播,如党代会期间,广播电台可策划一台音视频直播节目,从党代会启动开始,直至党代会结束,在乡村、工厂、企业等地点设置相应的直播车,并邀请干部及群众作为主播人员,讲述新兴产业发展、转型发展的经验。

2.2 将新元素融入广播新闻

媒介融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元素,广播新闻应充分的利用这些新元素,使受众在需求满足。首先,应丰富广播新闻的信息来源,在网络时代,信息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海量信息的存在为广播新闻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来源,广播应借助互联网,在网络媒体信息库中搜寻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经严格审核属实后进行再加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播报内容,保证新闻播报的及时性,同时,新闻记者采访时可充分的利用微博、微信、QQ等,不仅时间成本节省,而且采访速度能够显著的提升,并可完成电话或面对面时无法完成的采访;其次,应丰富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中,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形式,视频、音频等也成为传播新闻的主要方式,广播新闻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及移动终端,实现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还可利用现在大火的直播形式,通过移动直播,让受众广泛地的参与其中,促进传播效果的提升,或网红出境,吸引更多的网络受众,如在一些重大节日时,广播新闻电台可采取移动直播的形式,邀请直播平台的名人与主持人一起直播,单手实现角度的调整、拍照与拍摄,使听众与网友跟着镜头的变化,了解活动现场的全貌,同时,在线与听众及网友实时互动,及时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听众与网友感兴趣的话题,调整直播的重点,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最后,应丰富受众反馈互动方式,广播电台可利用微博等网络平台,设置讨论区、讨论群组等,让广大受众积极的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提升广播新闻给予受众的亲切感[4-5]。endprint

2.3 提升广播新闻的实用价值

对于一则新闻事实来说,受众既是收听者又是反馈者,因此,媒介发展方向直接受到受众喜好程度的影响。在媒介融合时代中,受众对新闻内容实用价值的要求不断提高,为能满足受众需求,广播电视必然也要将广播新闻的实用价值提升。微博为新媒体之一,广播传播新闻时,可充分借鉴微博的作用,促进节目的民生影响力的增強,一方面,广播电台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及时的发布新闻,提高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同时,因字数限制的存在,广播可创新发布内容,更为吸引受众的眼球,如高铁速度可达到420千米/时,对于这个速度,仅仅通过数字来播报,受众并无法真切的了解、体会,此时,主持人就可以采取微博视频功能,以实物演示的方式来让受众知晓其速度之快,此种方法使某些内容不再抽象,便于受众的理解,提升新闻内容的实用价值,促进传播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微博的平民角度,即播报的新闻话题更加亲民,并通过微博与普通大众互动,使广播的亲民力不断的提升,例如针对热点问题,发布讨论问题[6]。广播电台还可针对发生的重大事件,前移直播室,例如开通高铁时,人们都会对高铁的相关情况格外关注,广播电台可在高铁列车上设置直播室,实施的播报高铁的情况,让受众先睹为快,既提升新闻的实用价值,又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可谓一箭双雕。另外,广播新闻电台还应创新融合传播形式,让新闻亮起来,从标题、画面与互动等多方面入手,积极的创新,出奇制胜,既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又能促进新闻实用价值的提高。

3 结论

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新闻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为能实现自身的长久发展,广播新闻必然要积极探索利用媒介融合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长处,良好地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及媒体间的竞争,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受众收听广播新闻,促进广播媒体的真正转型。

参考文献

[1]方妍.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1):92-94,100.

[2]冯夏.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新闻发展的路径思考[J].智能城市,2016(6):15,18.

[3]许一零.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J].视听纵横,2016(4):68-69.

[4]张庚.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J].中国培训,2016(22):279.

[5]姜燕.广播新闻传播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创新性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292-293.

[6]武亚莉.网络时代下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4(1):252.

作者简介:海 婷,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播新闻生存媒介融合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声音的价值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