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公共议题讨论和公众意见表达中的“沉默的螺旋”

2017-09-16杜伟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欢乐颂

杜伟

摘 要 《欢乐颂》中应勤的婚恋观引发了网络热议,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几乎异口同声地对应勤采取批判态度,但是微博上为数最多的声音能否体现当代主流价值观,研究者希望应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对该情况进行验证和分析。

关键词 公众意见;沉默的螺旋;欢乐颂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003-02

欢乐颂的播出在全国引起了反响,但《欢乐颂》中应勤的恋爱观引起了争论。在公众意见争鸣过程中,体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

1 文献综述

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于1965年大选中观察到了沉默的螺旋现象,并利用“坐火车测试”等多种民意调查方式进行研究。诺依曼认为,人们在公共环境中,能够感受到意见气候的变化,处于强势意见的一方“大声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另一方可能吞下自己的观点,保持沉默,从而进入螺旋循环——优势意见占明显主导地位,其他的意见从公共图景中完全消失,并且缄口不言”。这就是人们称之为“沉默的螺旋”的过程[1]5。

在诺依曼之后,吉尔哈特等人在社交媒体中检验“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发现线上的回应与意见气候保持较高一致性,这表明“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社交媒体上同樣适应。

中国学者也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做出了多样化的阐释。龙小农认为,由于I-crowd时代网络群体传播与传统大众传播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受众接受心理结构的不同,在以网络群体传播为主导的舆论场的建构中,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出现倒置[2]。郭小安将“沉默的螺旋”理论放在舆论学中考察,诺依曼所揭示的实质是舆论的集中化和寡头化现象[3]。

2 案例对象

由电视剧中应勤的话语所产生的公众讨论,该讨论主要集中在微博平台上。

2.1 欢乐颂剧情和网络言论分析

近期,都市剧《欢乐颂》热播,其中部分剧情引起了大量的争议。17—18集中,应勤因为介意邱莹莹不是处女,选择与她分手。这样的婚恋观,掀起了关于“婚前性行为是否正确”,以及“处女情结与女权主义”等问题的全民讨论,“邱莹莹”“应勤”和“处女情结”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前列。

在微博上,大部分营销号、大V博主对于应勤的做法持不赞成态度,批判应勤的意见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批判更多集中在他的婚恋观念上,即他认为“邱莹莹在婚前发生性行为是不贞洁、不自爱的表现”。这似乎反映出,当代的主流价值观(暂且将微博视为现代较为自由、开放的平台)能够摒弃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传统伦理观念,不以处女情结作为衡量女性是否自尊自爱的标准。

但是,在微博上也有不少反对言论。例如“有处女情结的男生多得是,女生既然可以要求男人有房有车,为什么男人不能要求女人是处女”这种物化女性的言论,或是“不仅农村里,城市里也有很多人很在意,我身边朋友都是”这种用现实生活举例的言论。此类言论活跃在评论区,甚至出现在热门评论中,有一条类似言论被点赞的次数更是多达496次。

目前活跃在微博上的用户大多是城市中产阶级,并且以“80后”“90后”和“00后”中青年人为主,所以可以将微博视为当今中国言论较为自由、思想较为开放的平台。如果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尚且有刻板、僵化、老旧的传统伦理观被表达出来,可以想见在经济、文化更加落后的地方有更多人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但是他们没有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表达出来,或者可以说因为害怕被身边的人孤立而不敢表达。

因此,研究者认为,目前微博上所呈现的“封建、传统婚恋观完全被祛除”只是一个假象,大多数人只是害怕被孤立的,从而没有在社交媒体和现实生活中表达反对意见。

2.2 通过网络问卷分析公共意见的表达

在网络上使用“问卷星”软件在微信、QQ和微博等多个平台分发问卷,最后共回收114份问卷,问卷中第一题为“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或者在微博上大多数人持有怎样的看法?”本题的设置是为了探究公众对于主流意见的感知能力。诺依曼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人们能够认知多数与少数意见、赞成与反对意见,而且完全独立于是否有民意调查数据被公布出来。”这种对于在公众中占主流意见的感知能力被称为对气候意见的感知能力,被证明是一种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具有的能力。

在第一题的回答中,有71.93%的受访者表示“大多数人反对应勤的做法”。而在第二题中,当被问到“你对应勤的行为持有怎样的看法时”,87.72%的人选择了“不赞同”,即受访者中大部分人对于应勤的行为持有不赞成态度,这和他们对于第一题的回答是一致的。这样的结果显示出,被测试者确实能够对大多数人的意见进行明确的感知——至少是在该问卷的受访者中间。虽然在分发问卷时尝试向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向父辈甚至年龄更大的人群偏移,但可能仍然存在样本以一、二线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为主的问题。由于受试者的年龄、环境、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可能对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即大部分人的思想更加开放、包容,并不重视“处女情结”,对应勤的行为持不赞成态度。

在问卷第一题“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或者在微博上大多数人持有怎样的看法?”中,如果受试者选择了“大部分人赞同”,同时在第二题“你认为应勤这样的做法和态度是正确的吗?”中选择了“正确”,即这部分受试者会认为自己的想法与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如果在第一题与第二题中同时选择了“反对”答案,也会出现一样的情形。当两题答案不统一时,被测者处于“少数意见”一方。

“沉默的螺旋”理论中,诺依曼认为人的社会学本质表明,与大多数人站在一侧会更具有安全感,同时更愿意“大声说出”自己的意见;而处于少数群体的人,则因为害怕被自己所属的圈子、群体孤立,而对自己的意见更多地保持缄默。

第三题的问题设置为“在微博上,与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进行讨论/争辩”,题目设置最大限度的模拟公共环境,因为诺依曼认为,“为了将他人可观察到的态度明确地表现出来,人们要对所在阵营的强弱态势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而不只是在家庭圈子里交谈这种情况……当然这必须在信息是完全开放和公开的情况下才有可能。”[1]19endprint

以下将分为两种情况对受访者意见表达的规律进行探究。

前提一是受访者认为“现实生活中或者微博上大多数人不赞成应勤的做法”,114份样本中有78份选择了此答案。在此前提下,受访者本身也持不赞成态度的比例为95.12%,这是一个绝对大多数;而在大多数人不赞成的情形下依然坚持认为应勤的行为是正确只有4.88%。

数据表明,当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意见是主流意见的情况下,他们愿意在微博上与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争辩的意愿为17.07%,因为此项预设前提下选择“支持应勤的做法”的受访者过少,所以出现了极端情况,但这种极端情况恰好能够表明,当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意见与主流意见相悖时,他们更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

前提二是受访者认为“现实生活中或者微博上大多数人赞成应勤的做法”,114份样本中有32份选择了此答案。在此前提下,受访者本身也持赞成态度的比例为31.25%,而持不赞成态度的人为68.75%。

数据表明,当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意见是主流意见的情况下,他们愿意在微博上与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争辩的意愿为60%,而当受访者本身意见与主流意见不一致时,他们争辩的意愿降调到了7.69%。从两份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当受访者站在大多数人一侧时,他们更愿意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反对意见展开辩驳。

不过在调查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受访者意见与主流意見统一的情况下,他们“不愿意与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争辩”的意愿强于“与别人争论并大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意愿,超过了50%。

为什么当他们明显处于有利地位时,仍然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呢?笔者认为这可能源于

三点:

一是“微博上”这个公共环境的设置稍显不足,大部分人将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平台而不是舆论场,人们在微博上关注自己喜欢的博主,在自己的喜欢和擅长的圈子中休闲娱乐,而不是关注新闻、舆论和政见。即使听到了或看到不同的意见也并不会严肃对待,更不会选择在微博上与人争辩。

二是现代社会,尤其是受访者大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一代,对于不同意见的包容度更大,这种包容性表现为“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尊重你”,尤其当他们站在优势意见的一方,而这种优势在他们看来是无比正确、“没有必要争辩”的。

三是无法排除受访者的个人因素,比如性格因素,有些受访者比较温和、怯懦,并不乐于和他人争吵。这类受访者即使遭遇不同意见也并不会表达出来,大多数会选择在自己认同的意见下进行附和,或仅仅用“点赞”表示支持和赞同。

3 调查分析

诺依曼认为“表达和沉默必须与更广泛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阐释。”[1]24佩戴勋章、散发传单、阅读有一定导向的报纸都是一种表达;将报纸放在书包里或者将不那么中规中矩的几页卷起来可以视作是保持沉默。

在收集的114份总样本中,有12.28%的人赞成应勤的做法,然而他们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没有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事实是,当微博上的众多营销号异口同声地、大声且非常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出一种目前的社会环境已经对女性非常有利和宽容的氛围时,12.28%的人虽然内心持有不同看法,却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保持缄默。他们会通过点赞、转发和发弹幕等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表达类似于“将报纸卷起来”,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这种表达。诺依曼认为,那些赢得了大量年轻人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支持的观点,将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在整个社会得以贯彻。这是我们保持乐观的依据。

4 结论与反思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因为意见气候的感知更为明显,公众事件的道德感更加强烈,所以“沉默的螺旋”规律表现的愈加明显。以微博等社交媒体为例,从热门评论、点赞和转发中可以一眼窥见大多数人持有的意见。而以婚恋观为典型的有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议题,更能在网络中引起争议,“沉默的螺旋”就在此类具有争议性的公共话题中发挥作用,影响公共意见的表达。

诺依曼从卢梭的理论中得到启发,认为公共意见的本质面貌体现为社会共识和个体的倾向及信仰之间的妥协。在本次研究的婚恋观议题中,优势意见表现的更为开放、进步,因此应该毫不犹豫地利用“沉默的螺旋”理论,让优势意见在公共意见中一步步地扩大“领地”,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此推动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这样的推进需要“高谈阔论和大声疾呼”,因为诺依曼同样认为“坚实的核心”不易驯化,存在“多数意见的支持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辩论能力越来越差,因为他们不再能碰到和他们持有不同意见的人”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保持警惕,避免在该议题下出现“沉默的螺旋”倒置——互联网环境下少数分子引领公共事件的走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M].董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19,24.

[2]龙小农.I-crowd时代“沉默的螺旋”倒置的成因及影响——以“PX项目事件”的舆论引导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70-79,127.

[3]郭小安.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5(5):51-65.

作者简介:杜 伟,南京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欢乐颂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袁子弹:从白领丽人到《欢乐颂》编剧
《欢乐颂》将拍综艺版打造中国首档“星素合住”真人秀
《欢乐颂》中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曲中产的“欢乐颂”
《欢乐颂》:做人三境界,你在哪一层
好火热《欢乐颂》收官后续集引猜想
《欢乐颂》中的阶级和“血统论”
《欢乐颂》口碑两极依然成就全民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