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中老年脑梗塞发病现状与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流行病调查分析

2017-09-16孙仕凤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脑梗塞脑血管病重庆市

孙仕凤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老年科,重庆 400038)

重庆市中老年脑梗塞发病现状与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流行病调查分析

孙仕凤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老年科,重庆 400038)

目的 调查分析重庆市脑梗塞发病现状与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流行病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重庆市居民2453名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结合体检的方式调查分析其生活方式状况,进行相关危险因素检测。结果 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心脑血管病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史、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吸烟、饮酒均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个人收入、医疗保险、受教育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均是脑梗塞的保护因素。结论 脑梗塞的发病同居民生活状况具有明确关系,应加强普及关于脑梗塞预防的有关知识,提高居民认知,降低发病率。

脑梗塞发病现状;生活习惯;流行病学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公认其为危害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57个国家中死于脑血管病者占11.3%[1],我国脑血管病列死因首位[2]。据资料统计,在我国脑梗塞的发病率为10/万~20/万,每年新增病例150万人以上[3],随着人类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地位渐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任重道远,应以群众为基础,在社区基层开展一级预防。重庆市四面环山,两江环抱,常年雾气较重,居民喜食辣椒和花椒等,传统上认为这两种作料可帮助人体清除体内湿气,因此重庆人饮食习惯以麻辣著名。本文通过对重庆市2351例人口进行脑梗塞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与当地人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重庆市居民2453名为调查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为本市户籍,年龄40~75岁。当发现或检出病人后,由医生对初筛病人作详细的病史询间,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神经系统,确定诊断。可疑者先由医师检查确定,再经主任医师最后复查确诊。调查人群在人口构成、生活水平与习惯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1.2 方法

1.2.1 采用现场问卷与身体测量相结合

对于填写中遇到的疑问,给予客观一致的解答。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4],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史等),家族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卫生保健服务(如收入、医疗保险、体检等)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等。

1.2.2 病例确诊

突然出现、数日达高峰的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脑动脉闭塞性综合症[5]。颅脑CT检查阴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低密度脑组织,或经颅脑核磁共振可见水肿性病源,或者符合血管分布的缺血[6]。

1.2.3 体格检查

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腰围取肋弓下缘与髂嵴连线的中点连线水平;臀围取臀部最大周径,连续测量2次,采用平均值。

1.2.4 质量控制

调查表格每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和补充调查。对受查人群随机抽取10%复检,符合率98.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生活资料调查结果

经统计,调查对象的人口构成情况及测量指标。本地地居民的教育程度、教育情况、是否吸烟、是否喝酒、BMI指数等一般生活情况据有明显差异性。见表1。

表1 一般生活资料与个人卫生习惯调查结果

2.2 重庆市脑梗塞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心脑血管病史、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吸烟、饮酒、受教育水平、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医疗保险、收入、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7]。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心脑血管病史、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吸烟、饮酒均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个人收入、医疗保险、受教育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均是脑梗塞的保护因素,见表2。

表2 重庆市居民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重庆市脑梗塞患病率调查结果

通过体检检出脑梗死患者26例,患病率为1.06%,其中新查出脑梗塞11例,既往曾被确诊为脑梗塞患者15例。

3 结 论

脑梗塞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8],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近年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探索脑梗塞流行规律、病因学特征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世界范围内东方人高于西方人,以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一些国家较高,中国紧随其后,据80年代中期对国内6个城市和21省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结果,脑梗塞的发病率在城市居民中约为200/10万,农村为180/10万,国家之间由于统计标准不同,脑梗塞死亡率也显示出较大差别,从最低的50/10万到最高的280/10万不等[9]。

本文结果显示,重庆市40岁以上居民脑梗塞患病率为1.06%,与2012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的调查结果相当,高上于上海浦等沿海地区[10]。说明重庆市脑梗塞患病率水平已高于沿海地区水平,应加强脑梗塞防治工作。临床实践证明,一旦患脑梗塞,经治疗后只有少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因此,有针对性的一级预防工作是减少发病率的根本措施[11]。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包括2大类,一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另一类可以通过干预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酗酒、吸烟、高脂血症、肥胖、血小板聚集性高、食盐摄入量高、体力活动过少、饮食营养素缺乏、口服避孕药、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肤氨酸血症、气候变化或某些疾病等[12]。本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心脑血管病史、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吸烟、饮酒均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说明了生活习惯,个人相关疾病史的差异会对疾病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因此应有政府重视与社会支持,以及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在群众中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控制发病率。

重庆市四面环山,两江环抱,常年雾气较重,居民喜食麻辣,少食蔬菜及水果,对中老年群体而言,饮食方面应以低脂低盐为主。此外,应加强普及关于脑梗塞预防的有关知识,提高居民认知,降低发病率。

[1] 李初传,戴凌峰,郑荣杰,等.瑞安市农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选及干预措施[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6):60-61.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282-284.

[3] 支英豪,黄建平,胡万华,等.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脑梗塞疗效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0):886-888.

[4] 李富香.临沧市市直属单位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691-692.

[5] 余华峰.常见急症疾病的诊治第2讲昏迷[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3):60-66.

[6] 李万猛,秦家碧,杨土保,等.磁共振颅脑平扫与弥散成像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76-1377.

[7] 孟建勋,欧立华,徐 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8] 陈 峰,谢国民.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31-32.

[9] 王文志.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M].第七届全国脑血管病预防治疗康复学习班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国康复医学会,2000.

[10] 冯 伟,曹云生,李寿俊,等.奉化市居民脑梗塞患病率变化趋势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8):4-6+9.

[11] 潘 雪,王 倩,刘 伟.关于中风病的一级预防和治疗措施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4,43(5):17-18.

[12] 梁美光.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中医证候与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

B

ISSN.2096-2479.2017.31.171.02

猜你喜欢

脑梗塞脑血管病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