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可行性

2017-09-16戴红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上肢早产儿异位

戴红艳

(南京同仁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可行性

戴红艳

(南京同仁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 对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早产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对照组患者予以经上肢静脉留置导管,观察并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导管异位情况。结果 进行置管后,观察组早产儿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置管期间安全性高,刺激性较小,准确性较高,比上肢静脉留置导管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早产儿;右下肢静脉;PICC导管;可行性

PICC技术的研究能够为救治早产儿提供新的方法,保住早产儿的生命,经上肢静脉留置导管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非常令人满意[1]。所以,本次研究将我院11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7例早产儿采用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比经上肢静脉留置导管在两组早产儿的导管异位情况,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早产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男36例,女21例,胎龄26~34周,平均胎龄(30.42±1.75)周;对照组男34例,女23例,胎龄25~34周,平均胎龄为(30.21±1.64)周;两组新生儿的各项资料均符合进行对比的要求,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将此研究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对照组患者予以经上肢静脉留置导管,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 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

将患儿放于暖箱中,选择合适位置于体表进行置管长度的测量,将患儿的下肢伸直,准备进行穿刺,先使用0.5%的安尔碘将患儿右下肢至右剑突下腹部范围内全部消毒,确认导管长度后,对导管进行修剪,将洞巾铺好后开始进行手术,为了避免发生导管异位的情况,将导管置入股静脉后,对患儿的脐周进行轻压,将导管送至所需长度后,抽回血,为患儿按压止血3~15 min,出血停止后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将外露导管调至“S”型,并予以固定,将导管口接入肝素帽,之后用适量的1 U/mL肝素液进行封管。

1.2.2 经上肢静脉留置导管

静脉是导管留置的首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和腋静脉,穿刺静脉为头静脉,并测量置管的长度,使患儿的上臂外展和躯干的角度为90°,为患儿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同观察组患儿,消毒后进行穿刺,导管置入患儿锁骨下静脉,并将患儿头部转向穿刺部、压住患儿腋静脉,防止导管发生漂移或反折。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早产儿导管异位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进行置管后,观察组早产儿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导管末端异位情况对比[n(%)]

3 讨 论

重复穿刺对血管有很大的刺激,也会为患儿带来巨大的疼痛,重复多次也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增加了再次送管和穿刺的难度[2]。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穿刺固定和护理较为简便,静脉的位置容易确定,穿刺的成功率非常高,还有利于患儿上肢的活动,不限制输入的药物,合并症也非常少,留置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有效的导管维护能够防止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断裂、感染、液体渗出等并发症的出现[3]。经上肢静脉留置导管的送管方式作用力较大,用力不均会对患儿的血管内膜产生刺激和摩擦,使导管发生末端异位的现象,而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送管时的作用比较小,并且用力较均匀,对血管的刺激和摩擦相对较小,不会使血管收缩发生痉挛,有效的减少了导管异位的发生率[4]。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11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7例早产儿采用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比经上肢静脉留置导管在两组早产儿的导管异位情况,由上表我们能够了解到,进行置管后,观察组早产儿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置管期间安全性高,刺激性较小,准确性较高,比上肢静脉留置导管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郭舒文,谢丽琴,陈开珠,等.早产儿右下肢静脉PICC送管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4,29(8):13-15.

[2] 连莲淑,陈雯雯,郑淑敏,等.早产儿经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12-1514.

[3] 郭舒文,谢丽琴,许丽萍,等.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可行性[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53-156.

[4] 汪昌玉,谢桂月.新生儿经大隐与肘部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3):106-106,107.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31.163.02

猜你喜欢

上肢早产儿异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