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2017-09-16武继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差错急诊科风险管理

武继莲

(山东费县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3400)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武继莲

(山东费县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3400)

目的 探索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急诊科患者1860例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于可预测的风险拟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而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急诊科患者219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分别对比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工作中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意见以及安全隐患等。结果 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实施前高(P<0.05),且实施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投诉意见、护理缺陷等情况明显较实施前低(P<0.05),以及实施后护理治疗明显较实施前高(P<0.05)。总结 对于急诊科室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避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疏忽,以及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支持和满意度。

急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风险管理;实践与成效

急诊科室为医院内抢救的重要场所,医务人员往往从事着高难度、高危险、高技术的工作,若急诊科室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慌乱、差错可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次研究就新医改后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整改中提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报告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急诊科患者1860例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而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急诊科患者219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统计发现实施前组男1273例,女917例,年龄3~72岁,平均年龄(58.2±8.2)岁;而实施后组男1079例,女781例,年龄5~69岁,平均年龄为(59.1±7.9)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方法

1.2.1 实施前组

给予实施前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

1.2.2 实施后组

给予实施后组患者风险隐患分析和风险护理管理,详细内容如下:

(1)风险隐患分析

医院配比不均衡:目前我国的义务工作者紧缺且患者数量日益剧增。导致医生、护士、仪器等配比无法达到理想结构,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而数量的增加使得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有所疏忽和遗漏。

抢救记录不详:由于急诊科患者往往抢救较为紧迫,使得对于临床护理的记录无法达到第一时间记录,而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和矛盾,应在第一时间内对临床紧急护理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校对。

院内转运:如生命监测仪器电量不足、输液针头滑脱、转运速度不均匀导致患者痰液松动导致窒息等。

专业技术较差:护理人员由于专业实务、实践较差导致在急救过程中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2)实施风险护理管理

提高预检分诊准确性:护理人员应明确对于每一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紧急就诊的预检分诊的准确性。

提升专业知识:护理人员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学习急诊科知识,自主提升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同时不仅要明确专业知识,还应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应用能力。

明确预检分诊流程:科室负责人应根据科室特点拟定预检分诊流程,预防避免患者发生紧急情况[1]。

规范文书书写: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工作书写,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对于临床紧急抢救护理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立即补齐抢救记录。且对于书写要求应严格遵循《护理文书书写标准》。

完善运转流程:评估患者状态和综合病情;若患者自主护理功能丧失,应检查患者辅助呼吸机械设备连接是否完善、通畅,且转运前应立即给予患者吸痰护理,避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波动,痰液松动。

完善紧急事件预案:对于急诊科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如仪器抢修、氧气管路堵塞等,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上报并实施[2]。

1.3 观察指标

对于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工作中的护理缺失、差错、投诉意见以及安全隐患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见表1

表1 对比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s,分)

表1 对比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s,分)

时间 n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实施前 2190 87.28±1.37 86.49±1.29实施后 1860 98.27±0.98 97.84±1.02 t / 2.817 2.961 p /<0.05 <0.05

2.2 对比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后患者投诉和护理差错,见表2

表2 对比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后患者投诉和护理差错[n(%)]

3 讨 论

急诊科锁存在的护理风险主要在护理操作、配合、抢救的每一个患者中,若处理不当可严重的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对于急诊科可能发生的风险应进行分析,并根据潜在风险进行预防,避免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事故导致患者发生风险,激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矛盾,进而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经过本次调查发现实施前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分数无明显差距(P>0.05),以及患者投诉和护理操作也无明显差距(P>0.05)。但经过对于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患者投诉以及护理差错均得到显著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综上所述,在急诊科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在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和患者投诉意见,同时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

[1] 李淑华.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

[2] 乌日罕,李 博,娜仁高娃.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88-188.

本文编辑:刘欣悦

472.2

B

ISSN.2096-2479.2017.31.155.02

猜你喜欢

差错急诊科风险管理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