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与预防淋巴水肿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2017-09-1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淋巴患肢上肢

季 英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14500)

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与预防淋巴水肿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季 英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14500)

目的 研究将淋巴水肿预防康复护理与患肢功能锻炼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32例)与实验组(n=32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淋巴水肿预防康复护理与患肢功能锻炼,分析对比经不同护理后两组乳腺癌患者组间差异。结果 实验组乳腺癌患者术后水肿发生率3.12%、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93.54±4.44)等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 将淋巴水肿预防康复护理与患肢功能锻炼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降低发生淋巴水肿几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乳腺癌;患肢功能锻炼;淋巴水肿;康复护理

乳腺癌是国内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现今乳腺癌治疗中手术为主要措施,但因手术过程中对淋巴组织过度破坏,术后可能引发患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存在30%的发生率,所以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可能出现疼痛、肿胀、麻木、变形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引发继发感染[1]。且术后不少患者出现自卑现象,对患者日后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术后给予患者期预防淋巴水肿以及功能锻炼尤为重要。现对本次诊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康复情况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此次我院分析的64例样本数据均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前未经过其他形式治疗,排除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急性波动期、糖尿病等患者,术后予以对症放化疗。分组形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为两组,每组例数为32例,参照组中63岁为最大年龄,38岁为最小年龄,中位年龄为(51.23±3.25)岁;实验组中66岁为最大年龄,37岁为最小年龄,中位年龄为(50.24±4.15)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基础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予以正确吸氧,对患者引流管、皮瓣、切口等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引流管扭曲,对引流管进行定期挤压,保持负压有效,将渗出积液及时清除,观察引流量与引流液性质。

实验组患者予以淋巴水肿预防康复护理与患肢功能锻炼,患者术后24小时之内辅助患者开展渐进性功能锻炼,以伸指、屈腕、握拳等动作来对患侧肢体进行活动,每次3~5分钟,每天3~4次。术后1~3天之内等长收缩运动患者患侧上肢肌肉,每次3~5分钟,每天3~4次。术后4~7天之内增加肘部屈曲运动练习,不规定运动时间以及次数,以患者不感觉到疲劳为最适合锻炼程度。术后1~2周之内增加肩关节的摆臂锻炼,拆除切口缝线之后可提升活动范围,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

1.3 观察指标

以客观测量法来评估患者淋巴水肿严重程度,重度水肿为患侧上肢周径相比较健侧上肢周径粗6 cm及以上,且水肿累及患者肩关节、上臂与手指等活动;中度水肿为患侧上肢周径相比较健侧上肢周径粗3~6 cm,水肿累及患者手背与前臂等整个上肢;轻度水肿为为患侧上肢周径相比较健侧上肢周径粗3 cm及以下,术后短期内水肿累及患者上臂近端。以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来统计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2组患者水肿发生率

实验组乳腺癌患者术后水肿发生率3.12%显著低于参照组术后水肿发生率25.00%,组间形成显著差异,故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水肿发生率对比

2.2 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93.54±4.44)分,参照组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82.21±3.56)分,t=11.2620,P=0.0000<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3 讨 论

乳腺癌患者手术中因切除腋下淋巴结、术后局部感染、放射治疗、组织局部纤维化会影响淋巴管结构与毛细血管间隙,进而显著减少淋巴引流效果,促使不能平衡,导致血管外以及组织间隙中聚集液体与蛋白质诱发上肢水肿[2]。所以,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较高的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几率。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获得特效的治疗措施,仅仅只能够依据有效护理评估,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来进行护理,来提升护理效果[3]。以淋巴水肿预防康复护理与患肢功能锻炼来对患者予以有计划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恐惧情绪,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程度[4-5]。

笔者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水肿发生率之间差异存在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予以淋巴水肿预防康复护理与患肢功能锻炼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1] 李红梅.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与预防淋巴水肿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36):167-168.

[2] 娄秀娟,娄国喜,杨良权,等.艾灸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3):327-328.

[3] 周凯娜,李 津,李小妹,等.早期渐进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6):2164-2169,2170.

[4] 张丽桃.综合消肿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1例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6,37(3):474-474.

[5] 张丽娟,黄中英,朱晓丽,等.徒手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5(17):2910-2913.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1.131.02

猜你喜欢

淋巴患肢上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