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7-09-1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焦虑症常规心理

倪 静

(西安市东方医院心理科,陕西 西安 710043)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倪 静

(西安市东方医院心理科,陕西 西安 710043)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1:1比例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睡眠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PSQI总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焦虑症;睡眠质量;心理护理

焦虑症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研究证实[1],焦虑症患者往往会伴随比较严重的睡眠质量障碍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噩梦频繁、入睡难度大、反复惊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而这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对焦虑症患者而言,需要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60例进行分组研究,现对护理效果作如下整理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焦虑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将其他精神障碍、躯体疾病者排除。按照1:1比例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80例,常规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7.9±10.2)岁。干预组男4 9例,女4 1例,年龄2 0~7 5岁,平均年龄(48.1±10.1)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做好饮食指导,要求患者改变错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如下内容:①进行健康宣教:性格敏感、固执、犹豫不定、多疑等是焦虑症患者的显著性特点。强化宣教指导,增强患者对焦虑症发病机制和具体原因的了解和认知,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失眠问题,不要对情绪进行刻意控制,确保快速入眠。②支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查房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真倾听患者主诉,积极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和困惑,支持和鼓励其勇敢的将自己的情感等宣泄表达出来,以患者的特点和个性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促使其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③生活护理指导:对患者的日常兴趣爱好等进行充分了解,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生活小任务,使其焦虑情绪得以转移,提升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自信心。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兴趣浓厚的书法、唱歌练习等,保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将自身不良情绪记录下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或其他活动,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使体力疲劳感增强,以提高睡眠质量。④音乐疗法:护理人员在患者入睡前可将背景音乐打开,进行音乐治疗,通过指导用语和播放催眠音乐的方式,使患者保持身心放松,使其可以按照指导语的方式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各项合理要求,并将缓解疲劳和快速入睡的方法传授给患者。

1.3 观察指标

应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分值在0~21分范围内,睡眠质量与得分成反比[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睡眠质量评定结果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睡眠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其入睡睡眠、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PSQI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统计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s,分)

表1 统计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s,分)

组别 睡眠障碍 睡眠效率 睡眠时间 入睡时间 PSQI总分干预组(n=80) 0.82±0.20 0.88±0.26 0.78±0.22 0.72±0.01 5.27±1.20常规组(n=80) 0.94±0.21 1.08±0.35 0.96±0.71 1.33±0.53 7.66±2.32

3 讨 论

焦虑症患者不仅表现出情绪上的大幅度波动,还存在非常严重的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佳以及入睡困难等,会增加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还会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症状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4]。

药物治疗是临床针对焦虑症的首选治疗方法,鉴于患者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因此,在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的基础是心理指导,在此基础上配合宣教指导、行为干预和应急处理等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将患者心理支持资源更好的调动起来,对其消极和压抑的情绪进行缓解,使其始终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进而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整体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结果如下,干预组患者的睡眠障碍评分、入睡睡眠、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PSQI总分均比常规组优势明显(P<0.05)。由此充分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1] 武春建,殷 松.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55-357.

[2] 王海银.焦虑症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06(20):161-161.

[3] 郁文静,徐 静.焦虑症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3(25):337-337.

[4] 孙 蓉.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健康前沿,2017,26(2):67.

[5] 朱政仁,罗俊梅,喻露杨,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48(34):4841-4842.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1.26.02

猜你喜欢

焦虑症常规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常规之外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心理感受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