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7-09-16康丽
康 丽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康 丽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脑外科治疗的脑外伤昏迷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CD4+、CD8+、CD4+/CD8+、IgA、IgG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有提升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脑外伤昏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免疫功能
脑外伤昏迷属于临床危重病症,在昏迷到清醒的过程中可引起代谢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减弱机体免疫能力,诱发多种并发症。因此,采用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密切监测免疫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表明,早期的肠内营养有利于保护肠道,降低分解代谢激素分泌,改善代谢障碍[1]。本研究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脑外科治疗的脑外伤昏迷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9.5±7.4)岁;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0.2±7.9)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颅脑外伤史,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8分,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所有患者伤后至入院时间在30 min~28 h,其中,车祸伤42例、打击伤17例、坠落伤6例、跌伤11例;排除合并严重多发伤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建立静脉通道,以一定量的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脂肪乳剂和葡萄糖配置营养液,用微泵匀速输入到深静脉或周围静脉,使用7 d后置胃管,每日鼻饲胃肠内营养[2]。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营养匀浆膳均使用我院营养科配置的,由米粉、鸡蛋、牛奶、奶粉、白糖、红枣、香菇、油、盐等组成,于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经鼻胃十二指肠管注入葡萄糖、电解质等,逐渐过渡到匀浆膳,开始以40 mL均匀滴入,逐步增加到60~80 mL,直至维持100 ml/次,浓度由低到高,不足部分可由静脉适当补充;连续使用7 d后可减量或停用,待患者进食稳定后拔除鼻肠管[3]。护理时需保持鼻肠管通畅,每次喂养前后需用温开水冲管,以防堵塞;护理动作应轻柔准确,妥善固定,以防鼻肠管脱出,认真检查导管深度,防止过深或过浅;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注意保持管道的清洁,控制营养液的浓度、速度、温度及量;定期监测血电解质、血浆蛋白、血糖等营养指标变化,维持体液平衡,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4]。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检查两组患者营养水平,包括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复查免疫功能各指标,包括CD4+、CD8+、CD4+/CD8+、IgA、IgG,评价免疫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血浆白蛋白(mg/dL)血浆前白蛋白(pg/dL)血红蛋白(mg/dL)观察组3840.31±8.95207.59±17.62129.20±22.14*对照组3834.78±7.06138.67±15.43113.65±20.32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免疫功能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CD4+、CD8+、CD4+/CD8+、IgA、IgG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免疫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免疫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CD4+(%)CD8+(%)CD4+/CD8+IgA(g/L)IgG(g/L)观察组3851.23±5.4625.06±9.811.61±0.252.86±0.6312.15±1.38*对照组3842.38±3.5926.39±9.522.03±0.442.17±0.549.84±1.29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发生2例腹泻,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发生1例胃部不适,发生率为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外伤昏迷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合成代谢下降,分解代谢增加,使得营养的需求加大,因此营养支持治疗有重要的作用。肠道在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临床主要通过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进行营养供给。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肠内营养能够模拟正常饮食摄入方式,在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需求外,还能促进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利于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减轻应激状态下导致的肠黏膜萎缩、肠道通透性降低,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的改善[5]。同时,还有利于肠内菌群调节,使肠道细胞分泌IgA,防止细菌及内毒素吸收,抑制肠源性感染,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再者可刺激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保持胃黏膜的化学屏障作用。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注重对肠管的清洁和固定,并逐步增加营养的供给,提高患者胃肠道适应能力,促使肠道功能的恢复[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CD4+、CD8+、CD4+/CD8+、IgA、IgG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有明显提升作用,使用安全可靠,患者耐受性良好,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增加免疫细胞的分泌,增强免疫屏障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曹樱花,赵 毅,赵晓辉.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2):150-151.
[2] 王 莉.早期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93-94.
[3] 姜惠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3):126-127.
[4] 黎燕银,张雪云,冯艳兰.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2):182-184.
[5] 王 莉.早期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3):228.
[6] 李 静.不同营养支持及护理措施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6):138-139.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5.73.02
康丽(1988.11.-),女,湖北武汉人,护师,本科,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