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含华彩 心若幽兰—谈李兰的绘画艺术
2017-09-16何家英
何家英
笔含华彩 心若幽兰—谈李兰的绘画艺术
何家英
李兰 又名李春兰,1972年出生于郑州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斋号“幽兰斋”,擅工笔人物、花鸟、山水,尤精没骨牡丹、荷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协人物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委员,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笔含华彩心若幽兰,李兰的绘画就像她的人和名字一样,优雅素静,清新淡远。在我的学生里面,李兰是具有“诗心”的一位,她以特有的委婉与细腻,体悟生活、关注现实。
从李兰的绘画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家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情怀不但转化为画家表现的题材多为纯朴善良、美丽多情的青春女性形象,更多昭示的是画家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对单纯、质朴、宁静的一种追忆,以及对少年逝去、歌声淡远的一种召唤。
探求中国画形质的现代语言,是当代中国画家面临的现实选择。李兰在延续传统文脉的基础上,沿变出新,在把握用笔用彩文人特质的同时,强调线形水色的相互渗化,注重人物形象的深入塑造和画面效果的整体铺陈,追求线的变化与力度,在宽厚平实中张显着从容和大气,既有纯正的传统中国画的风姿神仪,又充斥着生动鲜活的现代特征。李兰画作《走过,走过》《河洛逸韵》《昨天的日记》《流年与君共从容》等形象变换、时空交错、画面富于动感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和明静亮丽的浪漫风采,给人以光明灿烂的阳光之美和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在古城洛阳生活的时间里,李兰以虔诚静谧的心灵去体味千年古都的春露秋霜、沧海桑田。她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祥和与崇高,在她饱含崇敬与爱怜的笔下,真实而又幽微夸张的人物形象,既是对客观世界真情表述,又是她脱略现实的形象化语言。
第153页至157页均为李兰作品
尤其是她画面中众多形象意味深长的顾盼与凝望、若有所示的肢体指向、甚至超越时空的飞奔与升腾,都给人以既真切可依又如梦似幻的多重感受。在她细微,华滋洗练而又凝重的描绘中,向人们昭示着一种希望、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境界的美丽与美好。
柔情似水,心象如虹,李兰执着地固守着自己内心的纯净天空,以特有的人生体验和艺术感悟,追求画面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纯;一路走来,兰风和畅、如诗如歌!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一年之计(季)在于春: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活顺序中,在为岁之首,万物无不充满盎然的生机……而春天,也是我写生最忙碌的季节。
因为身居洛阳,与牡丹朝夕相处,在百花当中,我最喜欢描绘的还是牡丹,她高贵典雅,仪态雍容,不与百花争春,在群芳褪色的时节姗姗开放,一发惊艳,让“六宫粉黛无颜色”;她婀娜,热情如舞者,“一枝红艳露凝香”,她颤动的枝叶清新风雅,让人能感受到蓬勃旺盛昂扬向上的生活力;她多姿,朝晴雨露各有情态,白居易《牡丹芳》中这样描绘:“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她品质高洁,不畏权贵,虽被焚烧贬谪,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焦枯怒放,成就一个城市千年的辉煌。
面对各种花花草草,我欣喜着,记录着,描绘着。在物我相观感会、相融合的内在生活体验中,心灵境界得以物化,如庄生晓梦,浑不知蝴蝶是我,我为蝴蝶。这时候的感觉正如沈宗骞描绘天机时所言:“当夫运思落笔时,觉心手间有勃勃欲发之势,便是机神初到之候,更能迎机而导,愈引而愈长,心花怒放,笔态横生,出我腕下,恍若天工……”这种绘画时所产生的愉悦感由心而生,让我忘掉所有的俗尘烦扰,心无挂碍,妙处难以述说。
在一枝一花中修行,体验生活;在勾勒点染里欣然,感悟生命。自然界的春天循时而至,每个人心中的春天各有花枝摇曳,愿我笔下描绘的春天能让您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春”的美好,从此春天在生命里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