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肠神经与腓浅神经罕见丛状神经纤维瘤一例

2017-09-16齐伟亚张旭阳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腓肠瘤体外科

齐伟亚, 张旭阳

病例报告与分析

腓肠神经与腓浅神经罕见丛状神经纤维瘤一例

齐伟亚, 张旭阳

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腓肠神经; 腓浅神经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因左小腿、左足背肿块20年。于2014年3月5日入住徐州仁慈医院。患者20年前发现左小腿后侧花生米样大小无痛性包块,未予重视。近3年来肿块增大蔓延至足背伴随疼痛。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手足外科检查:左腿腘窝至足背可触及串珠样鸽蛋大小包块(图1),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尚可,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无异常。胸部正位片、左胫腓骨正侧位片、左膝关节正侧位片、左足正斜位片示:两肺未见异常;左足、左膝、左胫腓骨未见骨质异常。彩超示:左小腿神经纤维瘤(丛状形)。于2014年3月7日在腰麻下行“显微镜下左腿、左足神经纤维瘤切除术”。术中见:左腿腘窝至足背外侧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丛状神经纤维瘤,瘤体呈圆形和椭圆形,20余个,直径1.5~5.0 cm,大小不等(图2~图4)。沿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电刀剔除纤维瘤并切断腓肠神经,残端利多卡因封闭并电凝灭活,保留腓浅神经,缝合(图5~图6)。手术顺利,患者返回病房。术后病理结果示: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于术后10日出院,出院时伤口无红肿,无异常渗出,左小腿后侧及左足背腓侧麻木,左足活动无异常,伸屈膝正常。3年后患者来我院复查,未见复发,左小腿后侧感觉稍减退,左足踝活动及感觉无异常。

图1 瘤体蔓延至足背图2 小腿切开见最大径5.0cm瘤体图3 腘窝至足背切开见瘤体呈串珠状改变图4 小腿后侧与腓侧瘤体多达20余个图5 足背腓侧瘤体图6 切除所有瘤体后缝合

2 讨论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为多系统受累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分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和2型(NF-2)。NF-1型属于外周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定位于17q11.2染色体上,患病率为3/10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指出NF-1型诊断标准主要为明显肿块(神经纤维瘤)及斑疹性色素沉着(皮肤牛奶咖啡斑)[1]。NF-2型又称中枢神经纤维瘤或双侧听神经瘤病,基因位于染色体22q。神经纤维瘤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20~40岁,以青年及中年居多。NF-1型典型者出生后可见皮肤牛奶咖啡斑,形状大小不一,边缘不整,不凸出皮面。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可持续增长[2]。约30%NF-1型患者会发展为丛状神经纤维瘤,丛状神经纤维瘤起自多个神经束膜,可沿着神经的长轴生长、扩散,还可延伸至周围的组织,导致剧痛和骨骼的破坏。病理示肿块多位于真皮或皮下,呈丛状或多结节状生长,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发生退行性改变,包括囊肿形成、钙化、出血及纤维化[3-4]。超声显示低回声、变形、扭曲、增粗的螺旋状肿物,沿神经干长轴蔓延生长。

对神经纤维瘤的外科治疗是有争议性的,有主张不必切除肿瘤,除非肿瘤引起疼痛,生长活跃,或已损坏功能[5]。也有主张积极手术治疗的。对于肿物较小而局限,并有光滑的纤维组织包膜包裹者,可行完全切除;病变多发、散在分布,波及身体多部位,侵犯深部组织,或体积巨大,无明显清晰界限,无包膜,无法完全切除者,在证实无恶变的情况下,可行部分切除术,以达到减轻重量或改善功能与外形的目的[6]。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恶变率为3%~17%,恶变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20%[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2年12月21日曾收治NF-1型伴恶变者1 例,至发稿时尚无复发[7]。在临床上原有肿物突然增大、破溃、出血及局部疼痛时常提示恶变可能。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有效方法,切除不完整者可辅以放疗。

本例患者随着神经纤维瘤的增长,对腓肠及腓浅非下肢运动神经产生了压迫,手术切除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恶变,效果良好。我们体会手术取得较好疗效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手术时机:周围神经纤维瘤可逐渐扩大甚至恶变,因此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切除,并且早期肿瘤侵袭神经组织较轻,手术易做,术后恢复快。②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因肉眼手术时很难将肿瘤组织与正常神经纤维辨认清楚,术者往往惧怕损伤正常神经组织而未将肿瘤彻底切除,导致肿瘤在术后短期内复发,显微镜下可清晰分离,使神经免受损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神经功能。也有报道将超声刀应用于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手术中[8]。与电刀相比,超声刀术中出血少,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粘连,术后疼痛减少,有利于功能恢复。

[1] 金凤艳, 张哲成. 神经纤维瘤病挤压脊髓致偏瘫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134-134.

[2] 李皓桓, 王涛, 彭文飞. 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4):305-306.

[3] 郭立新, 杨光华. 神经组织瘤样病变及肿瘤[M]∥武中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514-2526.

[4] 陈育芹, 胡响祥. 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11):723.

[5] 魏平, 雷青, 陈松, 等. 正中神经丛状神经纤维瘤致腕管综合征一例[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1):63-64.

[6] 章建林, 江华. 神经纤维瘤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4):240-242.

[7] 何祥乐, 胡廷辉, 管云柱.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伴恶变1例[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4):264-265,268.

[8] 高建, 杨合英, 王家祥, 等. 小儿上臂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52-1055.

221004 江苏 徐州, 徐州仁慈医院 手足外科

齐伟亚,Email:qiweizheng@126.com

10.3969/j.issn.1674-4136.2017.04.019

1674-4136(2017)04-0271-02

2017-03-21][本文编辑:李庆]

猜你喜欢

腓肠瘤体外科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
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
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Nd:YAG激光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
VAC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效果分析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