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苏醒麻醉

许 鑫

(铜陵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 铜陵 244000)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许 鑫

(铜陵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 铜陵 244000)

目的 探究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100例麻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采取麻醉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麻醉患者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尽快苏醒,降低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麻醉后恢复室;常规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效果不易消退,临床大量资料显示,多数患者在术后因麻醉效果从而发生较多并发症,如寒战、认知障碍、呕吐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因此,患者在术后应在麻醉后恢复室进行恢复,从而使其意识恢复,在此期间,为其采用一套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但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本院选择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100例麻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9.56±2.46)岁,疾病类型:23例妇科,15例普外科,12例其他;对照组25例,女25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0.03±2.98)岁,上述疾病类型:24例,15例,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及日常生活照料等。

观察组采取麻醉护理,具体为:(1)PACU的合理设置:在医院内,PACU为常用设置,通常情况下位于手术室中间,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患者实现快速的运转,从而为患者获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将病房内所有床位均集中在一起,并建立单独的转运床及单元。并准备好相关医疗设备,其主要包括除颤仪、麻醉剂、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等相关设备。(2)加强人员管理:应选择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医护人员作为麻醉患者的负责人,并对其展开护理。一般情况下在医院内1名麻醉师、3名护理人员对2例麻醉患者进行护理,在对其进行护理中,应对其病情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评价直至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可转入普通病房内为止。且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其实施护理措施前,应接受全面、科学、系统性的培训,并要求其充分掌握临床器械的用法(除颤仪、呼吸机),且需对临床上常规药品的用法进行充分掌握。

(3)沟通并落实一体化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应每隔15分钟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对其术后出血情况、肢体运动及瞳孔进行详细记录,尤其对转运危重患者,护理人员应常规准备氧气、抢救药品基监护仪。待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入恢复室中,麻醉师需对其病史、麻醉药物使用情况、诊断情况及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详细介绍[2-3]。

(4)严格出科评价标准:①中枢神经意识:患者定向力均恢复正常、意识较为清晰,能够辨别地点及时间。②循环标准:血液及心率所恢复稳定的时间≥30分钟,与术前水平相比较,波动范围为20%。③呼吸标准:患者能够进行自行呼吸,已完全恢复正常通气功能,患者呼吸频率为12~30次/min。

(5)对恢复室护理记录精细化:护理人员应对麻醉恢复室记录单进行详细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名称、进科时间、Aldret评分表、生命体征表、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麻醉方法、呼吸机参数的记录以及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症状,并对患者尿量、疼痛评估、瞳孔对光反射、恶心程度、输血、出科医嘱和时间、麻醉恢复室的输液用药情况、腹部膀胱充盈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疼痛、呕吐、认知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呕吐情况1例、未发生疼痛及认知障碍)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并使患者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大大缩短。根据上述情况,本院对麻醉患者采取PACU加强管理措施,在该种措施中,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其疼痛、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生命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麻醉患者实施麻醉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使患者尽快苏醒。麻醉恢复室是麻醉患者苏醒最为重要的一个场所,而PACU则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共同监测患者病情,并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在对麻醉患者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呕吐、疼痛等并发症的情况,还能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效果十分良好。麻醉恢复室能够使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减少,还能较好的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危机情况,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且能使患者术后的恢复得到保障;麻醉恢复室是一个较强的护理单元,应制定规范、专业的护理制定,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还能使护理人员抢救技能得到锻炼[4]。通过本次研究,总结出在护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患者的意识状态判定: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若发现有任何不适应及时进行处理。②患者体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免发生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疼痛护理:患者在麻醉药剂还未完全消退时,易出现疼痛感,护理人员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其疼痛感。④苏醒延迟护理。⑤呼吸道护理。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呕吐情况1例、未发生疼痛及认知障碍)为2.00%,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麻醉患者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且有效降低呕吐、疼痛、认知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1] 龙晓宏,徐迎阳,尚 宇,等.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4):93-95.

[2] 鲁汉杰,张 穗,黄 蓉,等.麻醉后恢复室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3):34-36.

[3] 朱海娟,吕 娜,黄丽华,等.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27(23):3950-3952.

[4] 卢秋映.麻醉后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96-197.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6.166.02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苏醒麻醉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