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蒸联合护理干预对血瘀体质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7-09-15甘海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瘀血熏蒸药液

甘海燕

(高明区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中药熏蒸联合护理干预对血瘀体质患者的效果分析

甘海燕

(高明区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目的 观察和评价分析中药熏蒸联合护理干预对血瘀体质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血瘀体质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0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联合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100例,治愈8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100例,治愈35例,有效3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血瘀体质患者进行中药熏蒸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瘀体质。

中药熏蒸;护理干预;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是指血行不畅的体质状态,基本特征有肤色晦暗、舌质紫暗。《本草纲目》记载丹参、三七、益母草、红花、川芎、桃仁、玫瑰花等可活血化瘀,畅通气血[1]。血瘀体质者平时不适宜食用肥甘厚味、寒凉冰冻、收涩 涩血作用的食物。近年来关于血瘀体质的研究主要包括血瘀体质的理论、客观化和活血化瘀药等方面,宏观血瘀和微观血瘀的概念,血瘀应分为血栓、红肿、结块、皮肤瘀斑、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形之瘀,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病灶组织液增多所致的炎症等无形之瘀。以上两种概念扩大了血瘀体质的内涵,中医认识事物的方式是形象思维与宏观观察的方法,因而其术语、概念都有模糊性,血瘀体质亦如是,它反映的内容也是多方位、多层次、多信息的,不该以单一特异性指标,否则,就会产生以点代面,而使血瘀体质失去中医特色。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血瘀体质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与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血瘀体质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0.7±3.9)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7±0.6)年;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1.2±3.5)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2.6±0.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和常规护理模式,当归15 g,生地黄15 g,桃仁15 g,红花15 g,赤芍15 g,牛膝15 g,柴胡10 g,枳壳10 g,桔梗10 g,川芎10 g,甘草10 g,1次d,煎汤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联合规范化护理干预,伸筋草、透骨草各30 g,五加皮、独活、老鹤草、赤芍、桂枝、木瓜、乳香各20 g,红花10 g、牛膝10 g,这些药物放到一起熬煮,每天熏蒸30 min,熏蒸15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效果,利用中医经络检测仪辨识体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护理方法

(1)熏蒸前准备治疗盘、药液、容器(根据熏蒸部位的不同选用盆、治疗碗、有孔坐椅等)、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或按条件和需要备中草药熏蒸治疗机。

(2)根据治疗部位选用合理体位,使患者舒适且能持久。

(3)蒸眼部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蒸;蒸四肢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四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后蒸;蒸会阴部和肛门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协助患者脱去内裤,让其坐在有孔椅上蒸。必要时,待药液不烫,即将局部浸泡于药液中泡洗。时间一般为15~30 min。

(4)采用中草药治疗机作全身熏蒸时,先用冷水浸泡药物20~60 min后,放人熏蒸机贮药罐内,接通电源预热机身(夏天15 min,冬天20 min以上),然后调好机身温度(夏天32℃,秋冬天32~35℃)。患者暴露躯体坐在椅上或卧于治疗床上蒸,每次20~30 min,1~2次/d。擦干汗液。

(5)熏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如患者出现心慌、气促、面色赤热或苍白、出大汗等情况,马上停止操作,给病人平卧保暖、马上通知医生诊治。

3 结 果

观察组100例,治愈84例,有效 12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100例,治愈35例,有效3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比较

4 讨 论

血瘀体质的常见表现:血瘀体质常见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眼眶经常黯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3]。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病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不受风邪、寒邪。易患症瘕(症:结块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结块无常,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痛症及血证。血府逐瘀汤加减以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主药以祛除瘀血;辅以柴胡、枳壳、桔梗疏肝行气,使气行则血行,加速瘀血之消散;配以生地黄养阴清热,可使瘀去而不伤正,理气而不耗阴,寓有祛瘀不忘扶正之意;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可使瘀血消散,气畅痛止[4]。

中国古代对血瘀体质的认识和描述,最早的记载出于《楚辞》,其中提到:形销铄而瘀伤,《内经》中虽无瘀血一词,但有恶血、留血、衃血等名称,而且《内经》对瘀血的病因、所致病证、治疗方法及方药均有记载和论述。而瘀血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血液运行不畅、停滞、留着、瘀积于局部;广义的指狭义之外还包括血管的病变以及各种病因病理产物的综合性病变。血瘀体质泛指血液凝滞不行,血脉不通,血液成份和性状发生变化并失去功能的现象。如果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凡使血液黏稠度增加,红血球变形能力下降,血小板功能异常及造成血液动力及微循环障碍的疾患,均属血瘀体质的范畴,如炎症、失水、高脂血症、代谢障碍等。中医诊察时常见舌色紫黯或有瘀点,脉象出现涩、代、结脉或无脉,而此种见症常能运用活血化瘀法予以改善,由此反推,这些症状或症候实属血瘀体质之范畴。中药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含药蒸汽熏蒸患处,通过热、药双重的协同和增效作用,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血瘀体质患者进行中药熏蒸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瘀体质。

[1] 曲甜甜,徐金明,吕爱萍. 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7,21(09):210-211.

[2] 王茂萍. 中药熏蒸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风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1(03):118-120.

[3] 明莹莹,姜海碧. 延续护理在中药熏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中的干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8(04):170-173.

[4] 彭莉丽,彭卉婷,潘林平,等. 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在居民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医药,2016,16(04):94-96.

[5] 李海燕,王玲玲,张 璇,等. 中药熏蒸联合护理干预对血瘀体质患者的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5,15(02):285-286.

[6] 庞亚亚.中医体质分类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06):33-35.

[7] 刘晓未. 中药熏蒸与针刀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J]. 四川中医,2016,20(08):150-152.

[8] Ruoxi Yu,Dan Liu,Yin Yang,Yuanyuan Han,Lingru Li,Luyu Zheng,Ji Wang,Yan Zhang,Yingshuai Li,Qian-Fei Wang,Qi Wang. Expression profiling-based clustering of healthy subjects recapitulates classifications defined by clinical observ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7, 44(4): 760-763.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244.9

B

ISSN.2096-2479.2017.26.143.02

甘海燕(1975-),女,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中医护理学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瘀血熏蒸药液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治斑秃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