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对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作用探讨

2017-09-15郭秀阳张彦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外渗品管圈输液

郭秀阳,张彦红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医院1.儿科;2.外科,山东 德州 253009)

品管圈对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作用探讨

郭秀阳1,张彦红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医院1.儿科;2.外科,山东 德州 253009)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风险管理(对照组140例)及品管圈模式下的风险管理(观察组140例),对比其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发药错误、核对错误、针头堵塞、静脉外渗等危险事件发生率上,对照组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确保小儿静脉输液安全,其价值值得肯定。

品管圈;小儿静脉输液;危险事件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在患者输注期间常因风险事件的出现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因此而死亡[1]。儿童作为比较脆弱的个体,其生理机能相对较弱,一旦出现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则其所受到的伤害要远超于成人[2]。为确保患儿在输液期间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特选择我院近年所收治患儿为对象,并给予其中部分患儿以品管圈管理,以观察该方法在控制静脉输液风险中的应用效果。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均经我院伦理委员批准认可。对照组140例,男79例,女61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0.7)岁;其中腹泻38例,肺炎50例,高热不退52例。观察组140例,男75例,女65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6±0.8)岁;其中腹泻36例,肺炎48例,高热不退5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输液护理,包括给药配药、输液观察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儿行品管圈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 品管圈小组成立

由护士长选择护理能力优秀的护理人员来组成护理小组,并挑选其中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护士长对全体小组成员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对品管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随后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护理目标与计划,并领导小组成员依照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方案。

1.2.2 护理风险确定

本次品管圈具体流程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是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小组成员应对过往护理风险进行统计,并对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后则应依照危险事件的主次顺序,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经调查可知,在我院2016年10月 ~12月儿科门诊的1080 例患儿中,尤以药液外渗次数最多,共计21例,其次则为针头堵塞13例,随后则为护理人员核对差错以及药房发错,分别为5例和4例。在掌握基本问题后,依据输液流程,总结出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主要是受患儿自制力差、护理工作量大、护理能力参差不齐、医师与护理人员沟通不畅以及药剂科给药差错等因素影响。

1.2.3 方案制定与执行

依据护理风险制定出以下解决方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能力培训与思想教育,提升其护理服务水平与责任意识;完善输液流产,做好输液检查工作;做好与医师之间的沟通,明确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给药时间等;与药房做好核对工作。在随后的护理工作中统计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了解此方案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输液危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发药错误、核对错误、针头堵塞、静脉外渗等危险事件发生率上,对照组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输液风险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儿科患儿因自制力较差、畏惧输液等因素使得其输液配合不够理想,加之其输液环境较为嘈杂,使得护理人员在输液期间难免会有护理差错出现,继而导致患儿发生输液风险[3]。有研究称[4],通过实施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输液患儿危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有鉴于此,本次研究特给予观察组患儿以品管圈护理管理,以观察该模式在降低输液风险上的应用效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发药错误、核对错误、针头堵塞、静脉外渗等危险事件发生率上,对照组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的输液管理而言,品管圈下的风险管理能够更好地帮助护理人员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实际上,品管圈能够通过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与技能操作等培训学习,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且其技能水平也显著提高,降低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对患儿的损伤,受到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的一致认可[5]。

综上所述,通过为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品管圈护理,可有效降低其输液危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确保患儿输液安全,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1] 岳玉慧,位亚丽,梁迎接,等.“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普外科静脉输液外渗率的效果观察[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34(1):70-71.

[2] 朱红霞,刘 媛,齐 艳,等. 品管圈在提高0~3岁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4):116-118.

[3] 郭 岚,黄 璐,谭 茜,等. 应用品管圈提高儿童输液室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6,6(10):310-311.

[4] 周喜春,王蕊娥. 品管圈对降低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 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769-769.

[5] 李汶静,陶 怡,程晓红.品管圈活动在某儿童专科医院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的临床实践[J].全科护理,2016,14(9):939-942.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2

B

ISSN.2096-2479.2017.26.105.02

猜你喜欢

外渗品管圈输液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