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发热反应预防性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干扰素预防性肝炎

石 英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干扰素发热反应预防性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石 英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 观察干扰素发热反应预防性用药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7年05月收治的50例首次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预防性用药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干扰素后未给予预防性用药,实验组在使用干扰素前给予预防性用药。比较两组患者干扰素使用后发热反应情况,对于使用干扰素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给予相应临床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结果 实验组出现发热反应13例,占52.0%;对照组出现发热反应20例,占80.0%。实验组均在1~2天后退热,对照组在3~4天后退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首次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后易出现发热反应,预防性用药能在一定程度减轻发热反应,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退热。

干扰素;发热反应;预防性用药;护理效果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广谱抗病毒剂,主要给药方式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及病灶注射等,我国肝炎发病率高,干扰素是治疗慢性肝炎的常用药物之一,干扰素在作用细胞表面受体的同时,可促进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可有效抑制肝炎病毒DNA复制[1]。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首剂干扰素患者早注射后可出现发热、头痛、白细胞数量下降等不良反应,其中发热反应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在90%以上[2]。本次实验通过探究预防性给药及临床护理对我院收治的50例首次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患者发热反应的影响,论证干扰素发热反应预防性用药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7年05月收治的50例首次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预防性用药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男19例,女6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5.6±1.3)岁,15例慢性丙肝,10例慢性乙肝;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4.6±1.2)岁,16例慢性丙肝,9例慢性乙肝。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我院2014年01月~2017年05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肝炎患者均首次应用干扰素治疗。

1.2.1 对照组直接给予干扰素治疗。患者第1天给予

180 μg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隔1周后再次给予180 μg干扰素治疗,对于使用干扰素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给予扑热息痛注射液(曲瑞士巴塞尔豪夫·罗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75)2 mL治疗。对于发热反应未明显缓解的患者给予护理降温,护理降温包括物理降温及口服退烧药,其中物理降温,主要是医护人员应用30%的酒精擦拭患者额头、脚心、胸、背等大血管分布密集部位,或用毛巾沾取凉水,敷在患者额头等部位,帮助降温。对于物理降温无效的患者给予口服退烧药治疗,护理人员循医嘱密切检测个体体温。饮食护理:嘱患者多喝温开水、果汁、稀饭等食物。

1.2.2 实验组在使用干扰素前10 min预防性给予扑热息痛(曲瑞士巴塞尔豪夫·罗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75)0.5 g,口服,而后检测患者腋温,对于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参考对照组给予临床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扰素使用后发热反应情况和护理后退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发热反应

实验组使用干扰素后发热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热反应情况(n,%)

2.2 护理后退热时间

实验组平均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退热时间比较(x±s,d)

3 讨 论

干扰素可有效增强个体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除此之外干扰素为活性糖蛋白,能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从而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3-4]。干扰素在在增强免疫细胞的同时可诱使机体出现前列腺合成酶等内源性致热源物质,致使患者出现发热反应。扑热息痛属于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在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达到减少前列腺素,解热镇痛的目的。本次实验显示,实验组发热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2.0% vs 80.0%);实验组给予降温护理能在短时间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体温。

综上所述,对于首次使用干扰素的患者预先性给予扑热息痛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发热反应对患者的伤害,值得临床应用。

[1] 王 俪,张 婷,张玉洁,等.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期间发热的护理[J].四川医学,2014,11(14):489-489,250.

[2] 成金英,加丽丽,汪 杨,等.老年发热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6247-6225.

[3] 覃莺来,张顺平,陈霭鹂,等.消炎痛联合柴胡注射液治疗干扰素所致发热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4,26(1):43-25.

[4] 闫章玲.干扰素发热反应预防性用药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6,5(3):78-79.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6.44.02

猜你喜欢

干扰素预防性肝炎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