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黄疸 问题更严重
2017-09-15李冀
文/李冀
早产儿黄疸 问题更严重
文/李冀
在亚洲人群中,大约有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出现黄疸,而在早产的宝宝中,这个比例甚至高达80%。
专家简介
李冀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青年委员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风湿免疫学组秘书。
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来说,新生儿黄疸或许不算是陌生的名词。它是指宝宝出生后2天~3天开始,皮肤颜色出现黄染的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导致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皮肤、巩膜和黏膜变黄。在亚洲人群中,大约有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出现黄疸,而在早产的宝宝中,这个比例甚至高达80%。对于早产的宝宝来说,不仅黄疸的发生率比足月儿高,而且黄疸带来的问题也比足月儿严重许多。
早产宝宝的黄疸程度重
通常情况下,正常足月儿生后2天~3天出现黄疸,4天~5天达高峰,血清胆红素浓度最高不超过12. 9毫克/升,7天~10天消退。而早产儿比足月儿黄疸出现更早,程度较重,持续时间更长,多需要2周~3周以上才能消退。
为什么早产儿的黄疸更严重
首先,导致宝宝早产的原因本身也常是造成早产儿黄疸的原因,例如胎儿宫内感染;其次,早产儿的肝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差;第三,早产的宝宝常发生新生儿窒息、败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合并症,这些情况会使黄疸程度加剧。
生理性黄疸VS病理性黄疸
黄疸分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两类。生理性黄疸一般在3天后开始,10天到15天结束,早产儿可能迁延至1个月。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或者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现象,不需要任何处理,只需要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变化就可以。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治疗。
病理性黄疸可能引发脑病
病理性黄疸对宝宝的伤害主要是胆红素脑病。当宝宝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超过一定的上限时,就可能进入脑部,与中枢神经细胞结合后破坏神经。
皮肤的黄疸还能消退,但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却是终生的,永远无法修复。这种损伤可造成智力低下、脑瘫、听力损失等,这些可怕的伤害是永久性的。对于早产儿来说,即使胆红素水平尚未达到传统意义上的病理性黄疸水平,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这是因为早产儿出生时胎儿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比足月儿更高,出生后胎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更多的胆红素,肝脏更加不成熟,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更差,血脑屏障发育较足月儿更不成熟,甚至低水平的胆红素也会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正因为胆红素脑病有这么可怕的后果,而早产儿出现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比足月儿更大,所以要及早发现早产儿黄疸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阻止黄疸对早产宝宝造成严重伤害。
如何照顾黄疸早产宝宝
胆红素是通过宝宝的大小便排出体外的。因此,保证足够的喂养量,促进宝宝排尿和排便,有助于黄疸消退。
早产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比足月儿差,并且皮肤娇嫩并容易丢失水分。如果早产宝宝居住的环境温度过高、家长给宝宝过多过厚的包被遮盖、居住环境空气过于干燥,都会导致早产宝宝经皮肤丢失不少水分,甚至排尿减少,进而加重黄疸。因此,家长应注意调节适当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注意观察宝宝每天皮肤黄染程度的变化、精神状况、吃奶情况,记录宝宝每天排尿和排便情况。一旦发现患儿出现皮肤黄染程度加重、精神萎靡、吃奶不好甚至拒乳、排尿次数明显减少等情况,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爸爸妈妈们对新生儿黄疸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必过于紧张,因为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如果不是病理性的无须治疗,如果是病理性的,要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