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五年外宣翻译的研究发现与反思(2003-2016)
——以CSSCI期刊为例

2017-09-15吕飞莎吴美萱

山西青年 2017年18期
关键词:论文笔者理论

吕飞莎 吴美萱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近十五年外宣翻译的研究发现与反思(2003-2016)
——以CSSCI期刊为例

吕飞莎**吴美萱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本论文将选取2003-2016年发表在CSSCI的有关外宣翻译的研究论文进行描述性研究。CSSCI作为中国大陆最权威的核心期刊,其所发表的论文质量可见一斑。笔者将以“外宣翻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将从主体、理论依托、发展前景等方面运用历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外宣翻译近十五年的总体趋势以及研究热点及其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以期能为今后外宣翻译的研究提供借鉴。

外宣翻译;研究趋势;研究热点;研究不足

一、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成为大势所趋。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一个比较有效地途径。而能够使得中国文化在异国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的关键,便是翻译。所以对外宣传的翻译成功便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因此,笔者将通过分析近十五年来的C刊论文,来探究外宣翻译的总体研究趋势是什么,研究聚焦在什么地方,以及研究是否存在不平衡或发展滞缓的现象。

二、研究方法

整个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针对近十五年外宣翻译的研究进行客观描述。其次,笔者将运用历时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外宣翻译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接下来,笔者将会汇总2003年至2016年每一年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通过研究内容再次分析外宣翻译研究是否存在局限性。

三、研究过程

在中国知网上,点击期刊的高级搜索,检索条件分别为:“关键词”为检索项,“外宣翻译”为检索词,时间设定不限,排序为“发表时间”,共获得86篇期刊信息,分别是2003年-1篇,2004年-2篇,2005年-1篇,2006年-0篇,2007年-3篇,2008年-4篇,2009年-3篇,2010年-5篇,2011年-12篇,2012年-13篇,2013年-17篇,2014年-11篇,2015年-9篇,2016年6月止-5篇。为了更好地研究外宣翻译研究的总体趋势,以及研究热点,笔者将从研究内容以及理论依托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在研究外宣总体趋势时,笔者借用了excel以及SPSS来解读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外宣翻译的研究便越多。

而在研究内容和理论依托方面,将所有文献按照年度依次转化为Refworks格式(详见附录1),并导出文献保存。之所以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是因为其包含了笔者统计所需要的内容:文章题目,关键词,发表日期,摘要等信息。通过这种方式,笔者即可分析每篇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对象以及理论依托等。在附录中,笔者用红色字体表示研究内容,绿色字体表示研究对象,蓝色表示理论依托。接下来,用表格形式将每年的研究主题以及理论依托进行分类。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外宣翻译研究总体趋势

从上图1可以看出,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是否随着时间推移,外宣翻译研究越多,笔者将再次运用SPSS对年度与研究数量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检测。首先将数据输入SPSS中,做出假设:1)原假设H0:年度与发表篇数之间并无相关;2)备择假设H1:年度与发表篇数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

图1 外宣翻译发展总趋势

选择SPSS中的相关性检验得出结果为下图2所示:

图2 相关性检验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社会学中判断是否有显著相关的标准值为P=5%,若小于此值,则表明两者间显著性相关(周世界,2013)。经检验得,显著性(双侧)即sig(two-tailed)等于0.004,小于0.05,则表明年度与篇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再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正的0.718,所以年份与篇数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时间地推移,外宣翻译研究论文数量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笔者可以得出,2003-2016年间,对于外宣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

(二)外宣翻译的研究热点

表1 研究热点

从历时来看,自2003年起直至2016年,反复探讨的主题便是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2008年起,研究开始转向外宣翻译的策略。尽管翻译策略研究相较于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数量却不比问题研究要少。

表2 外宣翻译C刊论文研究内容分类

注:译者包括:译者主体性研究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其他指关于一些翻译会议的通知,以及综述研究。

关于外宣翻译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分别达到了22篇,大约占总数的26%,而策略的论文数量为36篇,约占42%。总计篇数为58篇,百分比为68%。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外宣翻译领域研究近十五年来的热点是外宣翻译中的问题及策略。而且,2016年半年间发表的论文均是关于这两个问题的。

另外,自2010年起,论文的主题不在局限于策略和问题,译者、传播效果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开始引起关注。这说明虽然外宣翻译的研究聚焦在其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和运用何种方法进行翻译上,但其研究内容也开始不断朝多元化发展。

(三)研究发展

随着外宣翻译研究的深化,学者们对于其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开始尝试依托其他理论或视角来进行研究。同样地,也开始在不同领域针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外宣翻译中的理论依托

通过筛选86篇文献,发现自2007年,学者们开始尝试在某种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外宣翻译研究。理论依托繁多,说明外宣翻译研究开始寻求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但各理论间并未有太多重合的地方,像操纵论,目的论,顺应轮,生态翻译学,模因论,关联理论,修辞学,文化转向,建构主义等,其中运用最为频繁的便是修辞学与目的论,分别为3篇和2篇。详情见表3。

表3 理论依托

注:功能主义中涵盖了具体的:感官功能,功能对等以及政治等效。

修辞学中包括中西修辞理论以及传统修辞

文化包括文化转向以及跨文化传播

语言学只包括认知和语用

2.外宣翻译中的研究对象

从2003年的汉语新词英译研究逐渐扩大到各个领域,比如企业外宣,政治外宣等。而且不仅仅局限词的层面,开始逐渐探讨翻译成品的功能及效果。

在检索所得的86篇文本中,共有具体研究对象37个,如表5所示,其中政治文献翻译居多,共5篇,像2008年的政治文献中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1年的时政外宣等。其次便是文化翻译居首,共计6篇: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民俗,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网络外宣,以及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接下来旅游资料的翻译,共计3篇:红色文化旅游资料,宁夏旅游景点,以及云南旅游景点。还有对外新闻翻译,经济区发展,公示语,标语或者口号等。由此可见,研究对象在不断扩大,学者们对外宣翻译的理解不断加深。

表4 研究内容

注:其他包括图片说明一个,文学作品两个——《中国园林》和少数民族文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经贸外宣以及文化外宣,及旅游外宣等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会呈现持续增长。

总而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家的不断开放,外宣翻译研究也在不断壮大中。然而,笔者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不平衡现象。

(1)外宣翻译研究数量较少。虽然,外宣翻译研究总体上成上升趋势,但发展不稳定,从图一可以看出,直到2003年,才有第一篇关于外宣翻译的论文被刊登在C刊上,相对于翻译研究的整个历史来说,国内的起步很晚。再者2004年到2010年,发表数量未突破10篇,并且在2006年出现了断层,0篇。2011年-2014年应是外宣翻译研究的稳定发展阶段,最高17篇,未突破20篇。接下来一年,反而比前一年要少(2015年9篇)。所以,外宣翻译研究仍然属于新型的研究领域,需要各个学者不断努力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2)研究内容单一化研究。通过表一,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外宣翻译的研究关注在问题和翻译方法,虽然对象可能不同,但内容仍没有太大变化。而且存在很多机械性地重复研究,比如“外宣翻译的不足和成因分析”有将近10篇,毫无意义。而且,研究是针对的外宣翻译,而对什么是外宣翻译这个最基本的概念鲜有人研究。在所选的论文中只有两篇是针对外宣翻译的名与实进行研究的,其次大多为通过实践来进行问题的探讨。如果外宣翻译应如何界定都没有很清晰的话,何谈翻译策略呢。再说,虽说实践理论不分家,但理论与实践应齐头并进,最终达到最美契合点。而不是只谈实践,而无外宣翻译的理论架构。

(3)研究角度不够多样。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因此,外宣翻译的范围甚广。当然研究最多的便是文化遗产,政治外宣,企业外宣,旅游景点外宣等,而在C刊中对像中国其他的文化,比如中医,武术等外宣材料研究并未发现。这说明可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深度不够,并未选入C刊中,另外也有可能是缺项即无人研究。笔者以为前者可能性很大,深度广度不够。

五、结语

外宣翻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全球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更好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便是外宣翻译的重中之重。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肯定外宣翻译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外宣翻译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层面可以相对多元化,不只拘泥于策略,也要考虑传播效果,受众是否认同。而且加强对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研究,翻译的主体是译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外宣翻译质量。因此,我国外宣翻译研究仍需加强深度挖掘,广度扩展,扎实稳妥地向前推进。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2]徐建国.外宣翻译的名与实: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述评[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0.

[4]周世界.语言统计理论与实践[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3.

吕飞莎(1992-),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吴美萱(1992-),女,汉族,辽宁丹东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F

A

1006-0049-(2017)18-0025-02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级项目“翻译伦理视角下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YJSCX2016-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论文笔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