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

2017-09-15赵春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7期
关键词:培哚比索洛尔

赵春芳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

赵春芳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 LVE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为(48.97±4.36)mm、LVEDD为(58.44±4.30)mm、LVEF为(47.85±10.84)%, 均优于对照组的(53.52±6.01)mm、(63.45±5.77)mm、(40.79±7.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慢性心力衰竭;比索洛尔;心功能;临床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中常见心血管疾病,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预后差,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故临床中需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实施药物干预[1]。武国霞[2]在研究比索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治疗有效率达100%, 无效率为0,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病情加重, 经过调整药物剂量后均可有效得到缓解, 可见, 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较好。本研究为探讨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依据,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 给予不同治疗方案干预, 并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患者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80岁, 最小41岁, 平均年龄(55.49±10.32)岁;体质量最大70 kg, 最小52 kg, 平均体质量(60.25±5.13)kg。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81岁, 最小43岁, 平均年龄(55.52±10.19)岁;体质量最大71 kg, 最小50 kg, 平均体质量(61.53±5.2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

1.3 方法 两组均按临床常规治疗给予氧气、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 鼓励患者适当体力运动, 预防血栓形成,合理饮食, 以低脂食物为主。对照组给予患者培哚普利片 [商品名:雅施达, Les laboratoires Servier Industrie(法国), 注册证号:H20100716]治疗, 2 mg/次, 1次/d, 每过1周增加一倍剂量, 若患者仍有血压高值的现象, 则增大培哚普利的剂量为8 mg,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商品名:博苏, 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3132)治疗, 1.25 mg为起始剂量[4], 1次/d, 依据其心率及血压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 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LVESD、LVEDD及LVEF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5]依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临床体征消失情况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具体如下:患者经治疗后的心力衰竭等体征基本消失为显效;心力衰竭等体征显著缓解为好转;病情未出现好转, 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D、LVEDD及LVEF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D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为(48.97±4.36)mm、LVEDD为(58.44±4.30)mm、LVEF为(47.85±10.84)%, 均优于对照组的(53.52±6.01)mm、(63.45±5.77)mm、(40.79±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D、LVEDD及LVEF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D、LVEDD及LVEF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亦为危重的临床综合征, 为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表现, 又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 慢性心力衰竭的4年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故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时、科学的治疗尤为重要[5]。

有研究表明, 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及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激发的心肌收缩力受损为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6],故临床中需给予强心利尿措施进行治疗。近年来, 发现心室重构为慢性心力衰竭发展的病理基础, 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为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加重的关键性因素,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的兴奋过度起着重要作用, 故对内分泌的激活进行适当抑制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7-9]。

培哚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类药物, 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减少心肌纤维化,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疗效。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结果表明在培哚普利的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心肌功能。比索洛尔为β受体阻断剂, 可对RASS系统进行抑制, 降低钠潴留及心肌负荷, 对抑制心室重构具有显著的效果, 不仅如此, 比索洛尔还可降低心率及心肌耗氧, 以此改善心肌功能, 提高临床效果。通过研究分析结果得出数据与相关文献基本吻合[10]。

总之,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1] 王翔, 易省阳.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新进展.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1):10-12.

[2] 武国霞.比索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河北医药, 2013, 35(16):2466-2467.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3-10.

[4] 彭俊, 黄自明, 郭观华.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 33(4):419-421.

[5] 张慧, 贺晓丹.研究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中应用比索洛尔的价值.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14):2888.

[6] 高文霞, 纳丽莎, 叶晶晶, 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应答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27(2):115-117.

[7] 刘旭坤.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1):56-57.

[8] 杨兰.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9):4242-4243.

[9] 张磊, 蔡国才, 姜轶, 等.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研究.西部医学, 2010, 22(5):928-929.

[10] 周岩.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处方药, 2016, 14(8):6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66

2017-06-30]

110042 沈阳市德济医院

猜你喜欢

培哚比索洛尔
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Meta 分析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培哚普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MSCs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普萘洛尔修复即刻消退产生的二次创伤*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衰对患者心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阿利吉仑联合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阿根廷货币汇率暂时止跌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谁为啤酒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