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处处有数学

2017-09-14亚库甫·沙吾提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多样化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

亚库甫·沙吾提

摘要:初中数学生活化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作为出发点,将所教內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真正去体现数学源自生活的真理。为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努力做到:创设生活化情境,活化初中教学课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立足于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更乐于学习,“解题”与“解决”并重,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性思维等几点,旨在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多样化;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成为了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为落实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建立教育与生活间的桥梁,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之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将所教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实践教学,在本文中就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有效研究,希望能对同行的教学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活化初中教学课堂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得益于从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出发,并且善加利用,活化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一定要细心捕捉身边可以反映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现象,充分将数学中的一些生活素材挖掘出来,将其与课堂内容合二为一,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再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再逐渐掌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关系。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角”的概念时,就可以借助学生使用的手表、教室的墙角、课桌等生活物品,通过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角有几个顶点、边与角的关系、角的种类等。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独自分析、主动探索,从而不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推动他们自主动钻研、自觉学习的激情是提升整个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步。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也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的。故此,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从实际入手,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子,建立生活化的情境模式,调动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就可以巧借电影《泰坦尼克号》为学生讲解海上航行必须根据经线和纬线绘成的坐标来定位,这是运用了直角坐标的原理展开对新知的学习。另外,导弹锁定攻击目标也需要用坐标来定位。由于涉及影视、科技和武器等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使大家对直角坐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注重知识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激活课堂教学氛围,使他们对数学学科逐渐产生自我认知感,进而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奠定好基础。这里以“方程或不等式”的内容为例。在讲解相关的知识中,教师就可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相关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比较数量或者大小关系。待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后,在此基础上,再借助“方程或者不等式”去主动探讨、解决生活中相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立足于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更乐于学习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间距离的同时,还能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更容易激发出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时,引言中提到“在铁塔、房顶结构、桥梁、吊桥中,从中我们能发现很多三角形,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再如,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先引用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例子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又如“在台球比赛中,当球F撞到桌边D点后反弹击中邻边之后再次反弹,那么球F再次路经的线路是否与之前的FD平行?理由是什么呢?”等,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解答。这对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发挥重要意义。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队列中去。

五、“解题”与“解决”并重,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性思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理论讲解和练习巩固两大阶段。这种教学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练习解题是学习数学理论的唯一目的”的暗示,进而对数学的“教”与“学”产生消极心理。为此,在促进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授予规则框架以及解题模式”转变为“授予发展规律以及解决思维模式”。要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模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不等式》一章内容时,要避免“定义—性质—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为什么学习不等式,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意义”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其次,教师汇集学生的问题后,再将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流程罗列出来,使学生都能在明确学习框架的基础上进入到高效的学习模式上。.最后,教师再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应用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去解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体上来说,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势越来越不可抵挡,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更应该在顺从这一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多多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让生活化教学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给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升全班的学习成绩,让学生都能在生活化的教育中更好地前進。

参考文献:

[1] 王会敏. 生活处处有数学——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 教师 2015年27期.

[2] 顾理正.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20(12):79-80.

[3] 李慧群.基于开放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样化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