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综合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
2017-09-14潘宝伟索磊黄庆红关美芹孙睿姝
潘宝伟+索磊+黄庆红+关美芹+孙睿姝
【摘要】 目的 探讨孕期综合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98例早孕建卡孕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对照组孕妇只接受常规孕期教育指导及产前检查, 观察组主要针对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1个月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15 d及产后1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为(4.48±3.06)、(4.11±3.25)、(3.39±3.17)分, 对照组分别为(5.46±4.13)、(5.18±3.47)、(4.46±4.55)分;观察组产后7、15 d及产后1个月的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综合心理干预可缓解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 促进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综合心理干预;产后焦虑、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10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1]。孕妇受孕后, 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 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孕妇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孕期、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并发症、新生儿预后以及新生儿的养育[2]。围生期孕妇是情绪障碍的高风险人群, 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10%~15%, 多数发生在产后2周, 4~6周会出现明显的症状[3], 表现为数天或数月的短期情绪不稳、哭泣、焦虑不安、伤心流泪、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紧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沮丧、精神错乱和健忘等[4]。由于孕妇对精神类药物存有顾虑, 因此孕期综合心理干预已经成为广大学者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中选择9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 采取分组的形式, 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 以探讨孕期综合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早孕建卡的9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 全部孕妇自愿参与研究, 身体状况良好, 既往无精神病史。随机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观察组孕妇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27.5±4.9)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2±1.4)周;包括初产妇35例, 经产妇14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2±4.7)岁,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5±1.6)周;包括初产妇36例, 经产妇13例。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孕妇只接受常规教育指导及产前检查, 定期向孕妇讲授孕期保健、分娩知识、产前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观察组主要针对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综合心理干预, 主要内容如下。①制定详细的孕期综合心理干预计划, 了解孕妇的性格、喜好, 针对不同孕周期孕妇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详细的护理干预措施, 每例孕妇在孕期共接受4次一对一心理干预和≥10次的电话随访。在与孕妇沟通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心理诉求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②认知行为干预:了解孕妇的自动化思维、复杂的负性思维模式, 潜在的功能性假设, 分析不符合逻辑的思维, 发现不恰当的行为, 通过心理互动, 最终实现由现实的、具有适应能力的认知方式代替不正确的认知[5]。对孕妇及家属对抑郁症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同时教给孕妇一些分娩过程的放松技术, 减轻对分娩的紧张与恐惧。③对家属教育:对孕妇家属进行统一培训, 告知孕妇存在产前抑郁心理, 营造积极温馨的家庭氛围, 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与照顾, 特别是对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属纠正错误思想, 积极向其宣传男女平等的意义。告知家属的支持可以帮助孕妇度过抑郁症高发期。④帮助孕妇接受角色转换。鼓励孕妇现实的看待新角色, 提高处理新角色的能力, 在心理上接受角色转换[6]。可采取描繪新生命、迎接新生命等方式, 让孕妇对新生命充满了期待, 可消除孕妇的不良情绪。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妇干预前、产后1个月, 由专业人员指导所有入组产妇进行SAS及SDS评定。在产后7、15 d及1个月采用EPDS对产妇进行评定[7]。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干预前、产后1个月SAS及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为(41.26±4.54)分, 产后1个月为(36.48±6.12)分;对照组干预前SAS评分为(40.98±4.62)分,产后1个月为(40.75±4.58)分;观察组干预前SDS评分为(40.95±5.42)分, 产后1个月为(36.45±5.29)分;对照组干预前SDS评分为(40.55±6.64)分, 产后1个月为(41.12±6.56)分;干预前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1个月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后7、15 d及产后1个月的EPDS评分为(4.48±3.06)、(4.11±3.25)、(3.39±3.17)分, 对照组分别为(5.46±4.13)、(5.18±3.47)、(4.46±4.55)分;观察组产后7、15 d及产后1个月的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3 讨论
妊娠、分娩对孕产妇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及心理应激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心理社会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孕妇在孕期都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 离预产期越近反应就越强烈[8]。产后此类产妇通常会处于充满压力并且情感脆弱的母性适应期, 约有35%的产妇产后会出现产后心绪不良[9]。产后心绪不良是与分娩相关的一种情感综合征, 是由于女性在分娩后, 随着性激素、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变化, 使其身体、情绪、心理等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累积会引发产后抑郁症[10]。抑郁严重者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给家庭、婚姻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心理专家表明, 对产后抑郁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综合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改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 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焦虑、抑郁疗效观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5):665-666.
[2] 陆爱军, 陈勇, 闵益华, 等.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作用. 精神医学杂志, 2012, 25(6):446-448.
[3] 齐钢桥, 陆强, 陈兴阳, 等. 综合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6):491-492.
[4] 刘叶红, 高静. 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102, 9(1):138-139.
[5] 杨蜀云, 合浩, 阮治, 等. 产前综合心理干预对围产期抑郁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 2016, 22(4):85-87.
[6] 饶梅书.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观察. 今日健康, 2015(10):106.
[7] 万春花, 吴佳聪, 莫朝霞. 团体心理干预对孕产妇焦虑抑郁控制的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7):1378-1380.
[8] 袁春蕾.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 大家健康(旬刊), 2015, 9(10):192-193.
[9] 林秀红. 孕期心理干预及健康保健对预防产后焦虑抑郁的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10):1528-1530.
[10] 夏偉红, 苏沧桑.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全科护理, 2008, 6(12):1043-1044.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