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与其改进型PFNAⅡ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7-09-14王汉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

王汉忠

【摘要】 目的 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其改进型PFNAⅡ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PFNA治疗, 观察组患者进行PFNAⅡ治疗, 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与术后1年随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1±0.48)h、术中出血量为(152±56)ml,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5±0.46)h、(247±52)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与术后2 周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贫血、切口感染、髋部疼痛及压疮等并发症;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大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PFNAⅡ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均安全有效, 其中PFNAⅡ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 且术后1年大腿疼痛评分更低、Harris评分更高, 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4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髋部骨折的一种, 多发生于老年群体, 一般因低速损伤引起, 具有较高病死率[1]。当前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主要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 其中PFNA因固定牢固且并发症少而被广泛应用。随着PFNA改进型PFNAⅡ的推出, 为亚洲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了更加吻合的治疗方式[2]。本文即以本科患者为依据, 对PFNA与其改进型PFNAⅡ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收的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4例。观察组中男10例, 女14例;年龄65~81岁, 平均年龄(69.21±4.85)岁;左侧11例, 右侧13例;A2与A3型分别为17、7例。对照组中男9例, 女15例;年龄64~80岁, 平均年龄(68.59±3.91)岁;左侧10例, 右侧14例;A2与A3型分别为1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PFNA治疗, 观察组患者进行PFNAⅡ治疗。两组患者均实施腰麻或全身麻醉后再行手术, 患者在骨科牵引床上采取平卧位, 骨折侧下肢伸直内收, 通过C型臂X线透视机进行监视实施闭合复位。于患者大粗隆近端3 cm实施3~4 cm纵形切口, 将患者外展肌纤维实施钝性分开, 使用C臂X 线机对入口位置与方向进行检查, 满意后进行开槽并钻孔扩髓。对照组患者将术前已经对长度进行预计的PFNA主钉插入, 观察组患者将术前已经对长度进行预计的PFNAⅡ主钉插入, 透视对进钉深度进行确定, 经瞄准器将导针打入患者股骨头方向, 位置满意后对导针进入深度进行测量, 将长度合适的螺旋刀片顺着导针击入并锁定, 最后对髓内钉尾端密封帽进行拧入, 经过冲洗后将切口关闭。麻醉复苏后引导患者开始肌肉主动收缩练习, 术后8 h采用低分子肝素钠, 通过皮下注射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前2 d对患者血常规和电解质进行复查, 1次/d, 第3天对血常规和生化全套进行复查, 注意对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进行调节。术后2~7 d在医护人员引导下通过扶助行器可以进行下床活动, 逐渐锻炼患肢功能进而负重;术后12 d左右根据伤口情况对缝线进行全部或间断拆除。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 统计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与术后1年骨折愈合时间、大腿疼痛评分及Harris 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1±0.48)h、术中出血量为(152±56)ml,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5±0.46)h、(247±52)ml(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与术后2 周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贫血、切口感染、髋部疼痛及压疮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5)周, 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4±

1.8)周,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大腿疼痛评分为(3.5±1.4)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1.6)分(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 评分为(75.5±15.5)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4.6)分(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疾病中比较常见, 由于非手术治疗往往伴随较高死亡率及病残率, 因此首选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中, 则又首选复位内固定疗法。随着医疗水平不断进步,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器械也随之不断进步[3]。

PFNA改变了传统内固定器械头螺钉设计, 通过螺旋刀片进行固定, 减少了在患者骨质方面的影响, 对骨质疏松患者比较适用。但第一代PFNA的设计以欧美人种为对象, 而欧亚人种在股骨近端解剖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性, 导致PFNA并不完全符合亚洲人种股骨近端骨折治疗[4]。2009年endprint

6月, 基于亞洲人种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特点, 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推动了改进型PFNA, 即PFNAⅡ[5]。PFNAⅡ在尺寸上适当地减小, 外偏角被调整到5°, 改进后的主钉在股骨髓腔方面的插入更加方便, 可有效减少患者大腿疼痛发生率;螺旋刀片直径也相对减少0.2 mm, 可有效减少术后对患者软组织刺激;扩髓开口硬钻被改进为软钻, 能够避免对患者股骨近端皮质的破坏, 促使导针更加便捷地插入, 缩短手术时间, 进而减少患者术中创伤[6-10]。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1±0.48)h、术中出血量为(152±56)ml,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5±0.46)h、

(247±52)ml(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与术后2 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贫血、切口感染、髋部疼痛及压疮等并发症;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大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 PFNA与PFNAⅡ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均安全有效, 其中PFNAⅡ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 且术后1年大腿疼痛评分更低、Harris评分更高, 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存欢, 张建华.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11):1627-1630.

[2] 张巍.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策略.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 35(6):360-363.

[3] 张英泽. 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63-164.

[4] 杨国跃, 江汉, 韩立强, 等. PFNA治疗老年外侧壁不完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天津医药, 2014(7):713-715.

[5] 万曲桥, 徐刚, 黄浩新, 等. 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浙江创伤外科, 2012, 17(6):824-826.

[6] 陈述祥, 刘彦, 陈丽君, 等.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4, 35(2):177-181.

[7] 陆晴友, 李增春, 李国风, 等. PFNA及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 32(1):54-56.

[8] 顾龙殿, 瞿春华, 周成欢, 等. PFNA-Ⅱ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8):720-721.

[9] 邓建华, 吴俊, 郭建成, 等. PFNA-Ⅱ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初步报告.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 33(5):336-338.

[10] 陈刚, 叶永杰, 银毅, 等. PFNA与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创伤外科杂志, 2013, 15(4):326-330.

[收稿日期:2017-0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
灵动耳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