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路径分析

2017-09-13刘忠坤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方式方法新时期

摘要:在我国,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教师则是党校教学工作的最重要资源,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新时期,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必须遵循目标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原则,以“互联网+”为契机,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新时期;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方式方法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对党校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带着光荣感和使命感去传道授业,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员。”这充分表明了,新时期党校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不负历史使命的重托。

一、新时期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的原则分析

1.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主要是指新时期创新党性教育方法方式,以实现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目标为原则。例如廉政教育目标是以提高党校教师对最新廉政理论和形势的掌握,那么就应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线,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辅以研讨式教学等等;如果教学目标是为了提升党校教师防腐拒变的能力,则可以选择案例式教学法或现场教学法,再加以讲授式教学的运用。

但并不代表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的教育目标只对应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从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目标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加以整合,综合运用,以促进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教育目标实现。

2.交叉性原则。

交叉性原则是指新时期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的各种教育方法交叉运用的原则。一方面,各种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例如其他教育方法难以脱离讲授式教育法而独立存在。另一方面,因各种党性教育方式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如果在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的教育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整合,优势互补,就能促进党性教育功能的最大程度发挥。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新时期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的教育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已定式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创新方式与方法。在党校教师党性教育过程中,以党性教育目标为中心,以实现党性教育目的为关键,可以根据党校教师年龄、学科等实际情况,对已定式的党性教育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增加一些恰当地形式,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和方法。

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新时期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的教育中,教育方法以利于实践为最终选择标准,不能拘泥于已定式的教育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党校教师党性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打破条条款款的限制,根据实际党性教育过程,及时的、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的运用,最终实现党校教师政治素養提升的目的。

二、以“互联网+”为契机,创新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教育的形式

1.以“互联网+”为导向,加强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穿透力。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作用日益明显。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不仅体现了互联网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更为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提供了保障。在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的教育过程中,互联网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发展。

新时期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过程中,应以“互联网+”为导向,积极发挥互联网对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作用,合理运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拓宽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目标、激发党性教育活力、培育新时期党校教师的党员意识,主动适应党性教育的新要求,努力塑造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文化品牌。

因此,在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互联网+”为导向,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穿透力。

2.以“互联网+”为载体,增强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吸引力。

在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教育中,“互联网+”会促进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并促进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以达到满足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需求。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渗透,网络知识的更新也日新月异。在党校教师党性教育过程中,以“互联网+”为载体,丰富的网络知识资源,能够为党校教师的党性教育的学习与构建提供充足的信息,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开阔了党校教师视野,对其工作实践带来重要帮助。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获取更具有时代特色的党性教育内涵,加以整合,及时更新并充实党校教师党性教育内容,提升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吸引力。

3.以“互联网+”为手段,强化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约束力。

“互联网+”不仅仅是促进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传播与应用,更营造了浓厚的网络知识环境,造就了社会各领域和行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了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社会创新大发展。因此,“互联网+”在社会领域中与各行业的协同发展,会极大促使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最终形成社会经济及各领域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将会促进党校教师党性教育发展新趋势的形成。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必将促进党校教师党性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使未来的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以“互联网+”为手段,不仅更好的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而且更能够促使党性教育在空间的延伸与教育时间的自由。在“互联网+教育培训”的时代,必将会呈现政治素养知识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的新格局。

因此,在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教育过程中,要以“互联网+”为手段,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约束力。endprint

4.以“互联网+”为途径,增强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感染力。

重塑结构和尊重人性是“互联网+”的两大重要特点。“互联网+”重塑结构特点主要是指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促进新结构的重塑。当然,在信息化大发展环境中,互联网对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也具有重组功能。“互联网+”尊重人性的特点是指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

在党校教师党性教育中,以“互联网+”为途径,遵循“互联网+”重塑结构和尊重人性的特点,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党校教师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成,最终实现卓有成效的党性教育效果。并且以“互联网+”为途径,以人为本,尊重党校教师的学习过程,尊重党校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党校教师的学习个性,尊重党校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创造性,促进党校教师政治素养的发展。

因此,在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修养教育过程中,要以“互联网+”为途径,创新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尊重人性,增强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感染力。

三、以方式方法为载体,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教育的效果

1.以成人学习特点为切入点,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教育的针对性。

美国成人教育者梅里安曾表示: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是成人教育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实用性和功利性是指成人大多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应对当前工作的需要,而投入学习的,并希望所学内容能够直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或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而学习的职业性,主要是指成人学习多希望对实际工作带来帮助,例如提高工作效率等。而且成人学习的干扰因素众多。有自身生理上的因素,例如记忆力减退、思维活动减慢等;也有客观因素,例如工学矛盾带来的疲惫感、学习环境是否安静等。并且成人学习对授课内容、培训师来源和授课风格,都存在一定的偏好差异。

因此,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教育,应以党校教师学习特点为切入点,注重以人为本,遵循成人学习规律,了解党校教师学习目的,制定党性教育目標,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针对性,进而提升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教育的效果。

2.以方式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增强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教育的震慑性。

成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学习特点,决定了党校教师党性教育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有所差别。并且适用于成人学习的教学方法处于不断地变化过程中。定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时期内,能够满足成人学习的需求,但是很难满足成人持续学习的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成人第一次接触到新颖的教学方法,会极大的激发成人学习的动机,但如果对同一学员反复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其学习兴趣会逐渐减退,甚至会出现厌烦或厌倦的情绪,即使课程内容非常受用,也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弊端,对基层干部视觉、听觉和感觉等感官刺激程度不同,进而对于课程内容的适用性也存在差异。

因此,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教育,应以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以政治素养教育内容为依托,以党校教师心理特征为基础,综合分析教学方法的利弊,合理优化党性教育方式,创新党性教育方法,刺激党校教师内心感悟,增强案件警示教育的震慑性。

3.以廉政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发挥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教育的导向性。

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教育中,首先要教育倡廉,注重分类施教,注重因人施教,注重因事施教,要积极利用资源,开辟廉政教育基地,进行现场警示教育。第二要典型导廉,充分挖掘、积极提炼勤政廉政方面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举办专题讨论,增强腐败风险意识。第三要文化宣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寓廉于“文”。使廉政文化在各个方面得以体现,党校教师置身于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中。最终使党校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因此,新时期党校教师党性教育,应以廉政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平台,发挥典型示范教育的导向性,大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大力展示廉政文化建设成果,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交流,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提升廉政文化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苏建新.党校教师姓党应把握的三个方面[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5):7-8.

[2]李颖.坚持党校姓党 做政治过硬的党校教师[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6(1):7-8.

[3]谢玲伶.新形势下坚持党校姓党,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16(30):74.

作者简介:姓名:刘忠坤,男,1982--,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方式方法新时期
加强高校党建 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简论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培养路径
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方式探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高校辅导员必须提升政治素养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