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7-09-13张仝
张仝
摘要:大学体育课的发展,需要学生与教师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其中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了解、研究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看法和对体育课的发展所抱有的期望。研究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了解其对体育课的爱好、动机以及行为反应,并找出其影响因素,对于改进体育课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情感,调动其积极自觉地上好体育课,使学生获得健康、完整的人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态度;影响因素
一、关于态度及体育态度的理论分析
首先,对于态度的研究属于心理学角度的描述,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态度的认识及定义也不一样,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从个体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了的一种心理准备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而在《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把态度定义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态度的变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意向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体育态度也可以遵循心理学角度的定义,也包括三个层面也即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中获得的。它指向于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体育态度形成之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态度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同时又是外界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不言而喻,体育态度调节着人们对诸如是否参与体育活动、参与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如何参与体育活动等问题的抉择,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行为及其对锻炼者所产生的身心效果,也影响着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是在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下和在家庭及社会体育氛围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并经长期孕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反馈过程。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形成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体育影响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环境这两种外界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過程中应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从主观因素来看,大学生自身参与体育课的动机会影响其对体育课的态度。而从目前来看,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动机是多样化的,学生们选择体育专项课的动机主要集中缓解学习压力、培养顽强意志、从运动中获取快乐、学习运动技术、喜欢体育运动、培养集体精神等方面,总体上是积极的。同时,情感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这些因素包括同学的影响、体育老师的影响、个人的兴趣等方面。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提醒我们,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激发和培养。体育情感是体育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认知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这些因素包括学生能认知自己体育方面的才能、促进个人的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水平等方面,当学生的额认知层次达到这样的高度后,其对体育课的态度便是积极乐观的。
从客观因素来看,首先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有巨大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社会或学校举办体育俱乐部、体育媒体和比赛现场欣赏。不同的学校的体育传统与风气并不一致,具有良好体育传统的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对于培养大学生运动能力方面更加有优势。而体育媒体或现场比赛则是更加直观的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基本都会用手机上网浏览各中信息,其中便包括体育类的节目、直播,因而注重体育媒体的构建对于培育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使其在观看体育直播的同时,产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向往的情感动机。社会或学校举办体育俱乐部,目前来看比较流行的是健身房,无论是校内还是社会上的机构,虽然有盈利的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大力的宣传对于培养大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高校的体育教学也是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重要因素。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态度,高水平的教师更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付诸实践,进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而如果教师本人滥竽充数,不但不能让学生信服,错误的教学还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其次,学校的场馆设施作为硬件,如果缺少必需的体育教学设施将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积极性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学设施的缺失往往会限制体育教师课程实施手段的灵活性,从而使体育教师对课程实施做出消极地反映。相应的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也就会受到消极的影响。最后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与否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一部分,需要所有大学管理者的重视,努力做到上行下效,树立爱体育、爱运动的风尚。
三、引导大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积极态度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价值观的建立受其生长的土壤环境的影响,中国基于历史原因素来重视知识教育而多于体育教育,因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模棱两可、可有可无。而正确体育价值观的树立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及生活理念融入进去,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使其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不仅仅是一门选修的课程,而是现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的一门必修课。
(二)着重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兴趣爱好的进一步即为习惯,大学生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之前,必然要培养其对于体育的兴趣,但是由于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兴趣的养成,诸如体育教学形式枯燥无味,传统的言传身教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在加上体育教材过于刻板,内容重复缺乏新意,因而难以吸引学生。以及体育教学项目脱离实际,学生进入社会后并不一定能够继续学习。因而高校想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入手,改革后才能有成效。endprint
(三)重视学生的需求。
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有效地激发体育动机的关键。如果学习过程符合学生正在寻求的情感体验,则这个过程本身就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应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能力适合学习任务的难度,同时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分派任务,从而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主权。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只有引导学生对体育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改变其体育态度。为此教师要对学生不断地进行积极反馈;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明确各种因素的可控性;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谨慎地比较学生间的差距;给予学生自主权并培养其责任心。
同时,教师应随时利用强化手段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的奖励行为或降低学习任务难度是否有利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明确规定应获奖励的行为、条件和标准。例如,这次的成绩要好于上次的成绩或努力程度有所提高才能给予奖励;奖励不能过量,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控制他们的行为;应使学生明白,奖励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能力、努力和自我价值的标志,这样有利加强内部动机。
(五)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加强教学体系改革。
体育设施是彰显大学体育风气必不可少的硬件标准,完善的体育设施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也能激发学生参與体育锻炼的热情。因此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从多方面塑造校园体育传统。
有效地改变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新鲜感,转移因学习内容枯燥引起的心理疲惫,促进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应尽最大努力改革所需的教学环境条件外,应把主要教改目标放在对于课程的教学体系的改革上。改革的方向应是使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使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体系适应新时期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杰·科克利.体育社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刘一民.体育行为学[M].人民出版社,1993.
[3]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明慧.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薛誉.影响大学生体育课态度的教学因素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