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微课研究的现状分析

2017-09-13戴守慧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现状

戴守慧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已经引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在各级各类范围开展微课的竞赛和评比活动。体育微课研究近年来也迅速开展,本文对我国自2011年起在体育微课领域发表的学术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更清晰地剖析我国体育微课领域研究的现状、特点、动态和趋势,为业内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微课;现状;CNKI;文献综述

1 前言

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逐渐成熟,教育亦步入了“互聯网+时代”。课堂已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以互联网为传播基质,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知识需求为目标,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征的微型课程应运而生。

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科,是否也适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目前我国体育微课领域的研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体育微课将来发展前景如何……

针对以上诸多疑问,本研究试从我国自2011年起在体育微课领域发表的学术文献入手,通过统计分析,以期清晰地了解我国体育微课领域研究的现状、特点、动态和趋势,为业内研究者提供参考。

2 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2011~2016)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

在文献检索时确立两个关键词“体育”“微课”,检索范围设为“篇名”以此为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56篇,剔除无关文献,截止2016年4月20日,共得到与本研究相关期刊文献49篇,硕、博士论文0篇。

本研究采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以各种文献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从定量的角度对文献的发表的年份、数量、来源、作者、被引用和下载频次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类;以文献的研究内容为出发点,从定性的角度厘清体育微课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发展趋势。

3 体育微课研究的现状分析

3.1定量分析

3.1.1发文量统计

表1呈现了2011~2016年(截止2016年4月20日)检索到所有体育微课相关的文献数量变化的过程, 2011~2013年微课在我国已经展开研究,各学科的微课研究以多见各大期刊但体育微课方面这3年发表率为0。2014年6篇,2015年32篇,发文量是2014年的5倍多,2016年虽只收录了11篇,但这只是前4个月的数据,按此推算2016年相关文献数量应会产生新高。

由此可看出,我国体育微课研究发展轨迹:体育微课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微课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从第一篇文献——杨青宝和时立新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学微课调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02.)发表至今仅两年时间。体育微课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的数量呈逐年提高的态势。这表明现阶段我国体育微课研究逐步热化,体育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已是时代潮流。

3.1.2来源期刊统计

本研究所统计的49篇文献分布在32本期刊上,其中有1家期刊发表过6篇,1家期刊发表过5篇,2家期刊发表过3篇,4家期刊发表过2篇,其他24家期刊都是发表1篇。

由上表可知,《当代体育科技》和《教育信息技术》两期刊发文量分别占总发文量的12.2%、 6.1%,这缘由两杂志自身办刊的着力点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结合密不可分,这表明体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顺应时代潮流及教育发展趋势。《中国学校体育》发文量占10.2%,这与该杂志曾对体育微课展开了专题讨论,在广大基层教师中国掀起过体育微课研究的热潮有一定关联。这表明未来我国基层教育中加快体育微课应用与开发研究的还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在49篇文献中仅有4篇文献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它们分别是:常彦君的《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发表在《教育评论》(2014.11);邱伯聪的《体育微课的质性、制作与建议》发表在《教学与管理》(2015.03);朱超的《通过微课教学突破体育课程改革》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2015.09); 李颖的《微课在体育顶岗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表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微课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关于体育微课领域的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

3.2定性研究

3.2.1文献研究方向分析

从表3可看出,本研究所选取的49篇文献,关于体育微课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体育微课的概念和特征;体育微课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体育微课的设计、开发、建设;体育微课的运用、应用四个大领域,而对体育微课的管理与评价研究的相对较少。这表明现阶段我国关于体育微课的研究已从理论认知、概念定位走向资源开发及应用阶段,而从课程管理的宏观视角对微课资源的整合、管理方面研究还有所欠缺。

3.2.2体育微课概念的界定

概念界定就是对某个概念定量地划分定义范围。科学的概念界定,有助于人们认知事物的本质特性,进一步厘清事物的内涵与外延。

在选取的49篇文献中有8篇对微课概念进行了界定,只有2篇对体育微课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如蔡志清在《体育微课教学研究探析》中认为“体育微课是利用视频承载,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疑点、难点等,或者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而设计一种教学情景,称作体育微课”;蔡昌文、林羽姗在《碎片化学习下高校体育微课教学内容设计策略》中指出“体育微课则是以体育课中某个运动项目上的技能掌握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录制单个技能学习的步骤方法及重难点作为视频载体,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供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这两位研究者都强调体育微课要以视频为载体,以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为基本内容,显然这两点就是体育微课概念的核心;同时,两位学者的概念界定略有差异,特别是蔡昌文、林羽姗已超出了“微课是一种新的资源方式”的初始认知,拓展到了“一个简短的教与学活动过程”。这表明微课概念不是固化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们在微课实践与认识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完善。endprint

3.2.3体育微课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选取的49篇文献研究和梳理,发现关于体育微课建设、应用的意义凸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源于微课本身。“体育微课”是当今网络时代发展的新生课题,是体育“微课程”建设的需要;通过体育微课教学模式探索,能有效解决传统授课存在的空间拓展问题;同时微课主题突出,技能指向明确;微课短小精炼,便于观摩;微课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容量有限性和资源结构系统性,易于現代媒体的广泛传播。

第二个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在教薄弱项或受身体、年龄等条件局限的项目时,若有相应的微课教学资源作为丰富和补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微课”可以促进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拓展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及课件制作等的基本能力。

第三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拓宽学生体育学习的途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微课内容的选择,主题目标更加明确,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主要的知识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动作等多次播放,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的技术动作认知度和掌握度;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加自主地学习。

3.2.4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是体育微课研究的基础,通过对选取的12篇关于体育微课设计、开发、建设的文献查阅和梳理可知,体育微课设计要遵循教学的情景性;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策略的多样性;师生关系的交互性;教学内容的可控性原则。关于体育微课制作的过程,有3 篇文章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归纳后可知步骤是:第一步是选题,第二步是写教案,第三步是编写剧本,第四步是教学实施与拍摄,第五步是后期制作。关于体育微课制作要包含的要素应包含:课堂导入、 动作示范、讲解要领、分解练习、完整练习、错误与纠正、课堂小结。

综上,完成一件优秀的体育微课作品并不容易,要求开发者不但要熟知教材和技术,了解受众的需求,还要遵循一定规律和原则。以上文献中关于对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规律和原则的介绍,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价值。但随微课提升到“微网络课程”的认知阶段后,微课的扩展性、互动性、动态发展和生长性等特性不容忽视,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开发除遵循以上原则和规律外,还要注意系统性、网络型、互动性等原则。

3.2.5体育微课的运用和应用

关于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方面的形式有自主在线学习型、室内教学插入型、课后锻炼巩固型。应用的领域有:学生体育需求调研应用、体育课程设计应用、体育课程教学应用、体育课后辅导应用、体育课程分享应用。

当然,体育微课的分类依据和应用归属很多,如讲解类、欣赏类、学习类、锻炼类、课堂导入类、课中示范类等,但万变不离其宗,体育微课运用和应用要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受众的实际需求。当然,运用和应用的时机和场景领域的宽广,才能促进微课研究更蓬勃开展。

4 问题与建议

由文献分析可知,我国目前对“体育微课”的研究正处于刚起步阶段,对“体育微课”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个人和团体较少,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相关的文献不多;现阶段的文献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初学者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在体育微课的开发建设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4.1对“体育微课”的概念要进行更为明确的界定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依然有研究者对微课的概念不够明确,甚至有把常态课的教学片段或压缩的整节课作为微课。建议相关学者或研究者要对“体育微课”的概念从时间、内容、手段、载体、形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更明确的界定。

4.2“体育微课”的制作质量要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体育微课”的制作质量依然不高,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微课因为涉及大量的动作视频拍摄,对拍摄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后期的制作要求会更高。建议相关部门要对一线教师就“体育微课”的制作、开发进一步指导和培训。

4.3“体育微课”开发要形成系统性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很多教师对“体育微课”的开发是碎片式的,大部分教师单纯地只为参加比赛或者做某一个研究而设计开发微课。建议研究者至少应从单元的视角为出发点,来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在考虑“微”同时,要考虑作为“课”的整体性。

4.4“体育微课”要建设资源库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已有的一些专业网站中“体育微课”资源堆砌,重复性大,实践性不强。资源建设缺乏设计与交互。资源更新率低,网站运行稳定性差,使用率不高。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建议在建设资源库时能考虑到资源库的共享性、开放性、教学性、安全性;资源库必须网络化、人性化,具备强大的检索技术,同时注重互动评价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金红珍.微课理念引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2).

[2]赖淑梅.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5,(12).

[3]陈进然.对微课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

[4]刘晶.知识性体育教学微课的设计——以跳绳分类之选绳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现状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