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12佘勇
佘勇
摘要:可以说,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科学的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死”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起来,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进步,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综合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就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应用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技术又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重点推崇的教学工具之一,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原本单纯的课堂生动形象化,而且也突破了课堂狭小的天地,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此,笔者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去是极好的教学手段,而如何将其落到实处,有效地应用其中,就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就如何将信息技術有效的应用到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中去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达到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激发,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星空的相关内容时,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资源进行充分的课前调查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课堂氛围中真实的感知遥远、美丽、神秘的星空,从动态的画面中感受九大行星的不同特点,位置变化,这样一来,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好像在星空旅游一样,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让学生对当堂知识学习的兴趣达到最大化,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星空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科学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而小学生的心智又尚未成熟,又缺乏完善的生活体验,所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学生认为比较困难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往往就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反而在教师多变讲解自身仍旧不能理解的时候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事实上,教师即便是对同一内容的重复讲解,即便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由于教师心态的不同或者其他因素使得每一遍的讲解过程仍旧是有所不同的,教师越讲情绪就会越激动,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就会越来越大,而此时,如果教师如果将这些难点知识做成微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需求来控制播放的次数和速度,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学习的压力,整个教学效率和效果自然而然就能够有所提升。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表达一些自己用单调的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同样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例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的相关内容时,相比枯燥的语言,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日食和月食的动态过程,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当学生观看视频提出“月亮怎么不见了,这个黑影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之后,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也就成功了,此时,讲解日食月食的专业知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知识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更快更好的让更多的小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四有新青年,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相关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植物从种子到张苗,长高,开花,结果的过程和其中涵盖的多种知识,如果单纯的靠课本的文字和画面很难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时根本看不见、摸不着这些植物,没有办法感性的获取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不足,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看见课本呈现的植物之外,还能展示更多相关或者是完全不一样植物的生长历程,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的见识得到有效的增长,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而要想确保其实现价值最大化,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完全取代课堂教学,将多种新型的教学技术有机的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慧成.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J].小学科学,2012,(11):109.
[2]冯玉荣.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 2015,(15):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