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2017-09-12曹宁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反思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曹宁

摘要: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走下讲台,走向学生,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引发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反思

一、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授课中我却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在听了一些老师的公开课后,我发现不少教师僵化的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的,也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就被终止了;有的小组学习,几个学生各自将答案一对便完事了,根本没有合作,没有讨论,结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就这里看看,那里站站,有的还干脆干自己的事去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在教学中不少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我们不禁要思考的是,“合作”只是学习方式最佳的摆设吗?究其原因,有的是组成合作的小组不能够有效地搭配成整体,小组内没有能够起到骨干作用的核心人物;有的是学生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的是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不明确,或是对小组学习的调控不当。

首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要科学。合理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每组中必须具备一名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小组长。通常在小组活动的时候,他可以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偏离学习目标时,能够掌握好分寸,以至于不偏离讨论的话题。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利用每一小组成员所带的物体,让他们富有创意地拼摆出各式的事物。这时候,组长就充分地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给小组其他成员分工,最后,每一组摆成了一件作品。如天津电视塔、高楼、火车、机器人等。每组还要有一位书写规范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习中,每组中有一个这样的学生,我们每次在书写数学或算式的时候,让每组都有一个学习的目标。如有条件的话,每组最好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学生。这样我们在小组游戏的时候由这样的学生来带动每一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其次,任务要得当合作学习的任务要难易适度。如果合作所要完成的问题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这样,小组合作则是流于形式。对问题不能有实质性的深究。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決不了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设计好小组合作的任务,巧妙地抓住学生的质疑,精心地设计好问题。

再次,程序要清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尤其是讨论交流中,有时往往是乱哄哄的一片,看似讨论激烈其实没有实效性。导致讨论以后也没有寻求到最佳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交流,而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最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得出最后的结果。

二、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虽然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三、重视课堂评价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是“导向”。在课堂上把握好评价的时机,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欣赏他,激励他,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更自觉的学习。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富于变化,富有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还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性评价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找准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个性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比如,对于平时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在他上黑板扮演非常认真时,教师就可以赞赏他这次写字时认真的态度。然后,他便会带着这种积极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他的下一次作业。另外,我还注意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比如,在学生朗读或回答问题后,我都邀请学生来评价。开始学生大都只会挑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我就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一个人,既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四、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另外,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思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