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分析
2017-09-12梅链娇
摘 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的初衷是为了能更好地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使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很多企业把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作为一项盈余管理的工具,在实务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减值会计在上市公司实务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与对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总体概况。其次,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揭露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针对如何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减值会计应用状况提出改进建议,使其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变化需要,促进资产减值会计的规范化。
一、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总体概况
本文以沪深股市38家上市公司2014年-2016年年报为样本,虽然样本容量比较小,但超过了数理统计中对大样本的规定基数30个,并且选择的样本涵盖了除金融保险业之外的绝大多数行业且在各个行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其中,根据监证会行业板块的分类,本文选择了4家农林牧渔业企业、3家采掘业企业、10家制造业企业、3家电力供水供气企业、2家建筑业企业、2家交通仓储业企业、3家信息技术业企业、3家批发和零售贸易企业、2家房地产业企业、3家社会服务业企业、3家传播与文化产业企业。
通过对以上上市公司2014-2016年年报进行統计,计提和转回或转销各项减值准备的样本大致统计数据详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约有90%的上市公司计提了坏账准备,有70%的公司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0%的企业计提了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企业约占20%,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进行计提和转销的上市公司更是少之甚少。
由于一般流动资产减值可以转回,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可以转回,除了比较特殊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非流动资产,股票债券类存在价值波动,减值允许转回。非流动资产一般价值减少以后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制度上规定减值不允许转回。所以,80%的上市公司在三年内基本将坏账准备转回,大概50%的企业转回了存货跌价准备,但对于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些资产而言,准则规定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操控利润的行为,但仍有一些企业对其变相转回进行转销,使其增加了当期利润。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现状存在的问题
1.可收回金额的确认和计量难度大
资产减值在实务中的运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它依赖于准确的市场价格作为确定依据。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信息和价格市场不流通,使上市公司获得市场价格的难度增大,缺乏可操作性,很难捕捉的准确的市场信息,使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
2.计提减值准备的弹性大
虽然新会计准则中对于一些长期资产作了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便不能转回的规定,但对于一些流动资产,它的计提主观性仍然很大。譬如存货可以按类别或单个项目等计提,应收账款可以采用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但只要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等批准,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计提方法和规定计提比例,各种减值政策的选择和减值迹象的判定都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然而企业的目标是盈利,那么他们势必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计提政策来进行计提,不仅丧失了各个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而且企业计提随意也会造成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3.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
资产减值的本意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但同时它也变成很多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公司法规定对于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会被ST处理,即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就会有退市风险。对于一些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不被ST处理,他们势必会在亏损的第二年提高利润,此时计提减值准备便成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当期利润,他们会选择少计提甚至是不计提减值准备,抑或是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当期冲回,从而来达到减少费用的目的,增加了当期利润,使企业扭亏为盈。
对于一些盈利的企业,有时为了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会在盈利的年度多计提减值准备。假如以后年度经营管理不善,则可以把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这种通过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的行为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真实状况的了解,使其利益受到损害。
4.资产减值状况披露不充分
通过对样本上司公司年报的分析,大多数上市公司基本都对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金额做了披露,但很少有企业解释导致资产发生减值的原因,没有对为什么要对资产进行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的原因进行披露。并且准则还要求披露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但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把可收回金额折现率的选择和可收回金额确定过程进行披露。这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持有怀疑态度,外部监管部门也无法确切了解到企业是否存在利润操控的空间。
三、如何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资本市场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信息市场不够开放,使上市公司无法利用有效途径获得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另外,价格市场上的不透明使公允价值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增加了获得市场价格的难度,随之也难以确定资产减值的程度。因此,资本市场的亟待完善在资产减值会计中愈加显得重要。
2.修订资产减值会计政策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起步晚,很多政策法规都存在不完善之处,使一些上市公司有漏洞可钻。因此,我国应结合自身经济环境,借鉴国际会计准则。endprint
譬如对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作出限定,抑制企业随意计提减值准备的主观性。对于存货跌价准备和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转回应明确转回的条件和范围。另外,从样本上市公司可知,虽然对于长期投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限制他们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操控利润的渠道,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无法保证,资产的真实价值无法公允反映。因此,建议允许将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但不是没有限度的转回,可以设定适当的限额。只有有了相对统一的政策规定,才能减少财务人员的主观性,增加不同企业之间会计计量的可比性。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有效监督程序及时发现公司减值准备处理中的问题,加强资产减值内部控制。优化治理结构,分离不相容职务,健全资产减值的授权审批制度,如基层财会人员对于计提和转回的减值准备应交由上级层层审核,减少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中的随意性。
4.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我国应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加强对资产减值的披露,提高审计质量。
譬如在资产减值披露过程中,不仅披露减值准备的金额,还应当针对企业计提或转回的减值准备原因进行解释,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更清晰地了解资产减值准备对财务报表的重要影响。对于一些比重数额比较大的减值准备,应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程序,减少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5.提高谨慎性,降低主观性
为了降低计提减值准备的主观性,企业应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持资产减值危险意识。譬如通常具备什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判断资产有减值迹象等。另外,财务会计人员应加强学习,遵守职业道德,提升自身素养,使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更加规范和合理。
参考文献:
[1]龚群.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4,03.
[2]郭庆凤.规范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的建议[J]经济论坛,2010,8:70.
[3]吴欢欢.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2015,06.
[4]闰贤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2011,11.
作者简介:梅链娇,女,汉族,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读学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