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分析

2017-09-12武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5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感染

武杰

【摘要】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情况, 分析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抗原抗体(LMA);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含量。结果 研究组中检测出1项或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48例, 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8.0%(48/100);对照组中检测出1项或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2例, 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0%(2/50)。研究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V-RNA阳性38例, 自身抗体阳性23例(60.53%), 研究组HCV-RNA阴性62例, 自身抗体阳性25例(40.32%),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后会出现自身免疫反应, 且HCV-RNA阳性患者反应更明显, HCV感染者须进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 以便更好接受治疗。

【關键词】 丙型肝炎;血清自身抗体;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40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C)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 是一种由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 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 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1]。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 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2, 3]。近年来,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研究发现, HCV 感染者血清中多可检测出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自身抗体, 进而加重丙型肝炎症状[4]。本文通过对10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 总结HCV感染患者与自身抗体的关系, 以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 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丙型肝炎, 其中男58例, 女42例, 年龄22~78岁, 平均年龄(52.45±12.20)岁, HCV-RNA阴性62例, HCV-RNA阳性38例。同时, 选取同时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受检者经检查排除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引起免疫功能改变的疾病患者, 且3个月

内未使用任何免疫制剂。其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龄20~72岁,

平均年龄(48.81±11.5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IF)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间接免疫荧光样本前处理仪IF Sprinter及所有试剂均购自德国欧蒙实验免疫制品有限公司。所有检测步骤均按照说明书严格进行。ANA、AMA的靶抗原分别为HEP-2细胞和猴肝组织的冰冻切片、鼠肾组织的冰冻切片, 将稀释至1∶100的血清与生物载片一起温育30 min, 放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抗体, 进行再次温育30 min, 之后洗片, 甘油封片, 于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结果[2]。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anti-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抗肝抗原抗体谱。所有试剂均购自德国欧蒙实验免疫制品有限公司。所有检测步骤均按照说明书严格进行。将检测膜条置于温育槽内, 放入1.5 ml样本缓冲液, 孵育5 min, 去除槽内液体;放入1.5 ml

已稀释至1∶100的血清样本, 孵育30 min, 去除槽内液体, 以

1.5 ml缓冲液清洗膜条3次, 1次清洗时间为5 min;放入1.5 ml

底物液, 温育10 min, 用蒸馏水清洗膜条3次, 1次清洗时间为1 min。晾干后观察膜条结果[3, 4]。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5] 观察患者的阳性率。阳性:组织或细胞内有特征性绿色荧光出现或滴度≥1∶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受检者自身抗体阳性情况对比 研究组中检测出1项或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48例, 其中AMA 6例, ANA 32例, SMA 1例, ENA 8例, LMA 1例, 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8.0%(48/100);对照组中检测出1项或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2例, 其中AMA 1例, ANA 1例, 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0%(2/50)。研究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研究组患者HCV-RNA与自身抗体阳性关系对比 研究组HCV-RNA阳性38例, 自身抗体阳性23例(60.53%);研究组HCV-RNA阴性62例, 自身抗体阳性25例(40.3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endprint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 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病毒的疾病, 最常见的感染方式[6-8]:不安全注射做法;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够彻底;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该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感染, 其严重程度从持续几周的轻微病症到终身严重疾病不等。大量慢性感染者会出现肝硬化或肝癌。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4]。

近年来, 临床医学研究发现肝炎病毒与自身免疫有一定关系, 病毒感染能够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自身免疫则由靶细胞的抗原成分改变或病毒蛋白与正常组织细胞的同源性而导致, 进而使患者出现自身免疫反应[9, 10]。有数据统计, 在众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检测到AM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而约有1/3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以ANA、AMA、SMA为主的自身抗体, 其可加重损伤肝细胞, 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也使自身免疫成为HCV损伤机体的重要因素之一[5]。本文通过对自身抗体与丙型肝炎的研究, 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 HCV感染后可损害免疫系统, 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并进一步加重损害肝脏, 使病情加剧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 HCV感染者有必要檢测自身抗体, 一旦抗体呈阳性, 就表明自身抗体已导致体内免疫功能出现紊乱, 这时HCV感染者应立即就医, 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所以自身抗体检测与研究对临床医学治疗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冼育成.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与意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6(18):122.

[2] 黄金保, 徐秀亮, 胡义忠, 等.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变化. 检验医学, 2015, 30(7):731-733.

[3] 冶丽娜, 蒋莹.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北京医学, 2013, 35(3):171-174.

[4] 龚希平, 周镇先, 黄菁, 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17):37-39.

[5] 徐振兴, 滕菁, 毛乾国, 等.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3):391-394.

[6] 华琳, 刘兰侠.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月刊, 2010(5):451-452.

[7] 吴云忠, 路遥, 申戈, 等.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0, 24(4):282-285.

[8] 王春妍, 胡东胜, 陆伟. 天津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7(1):93-95.

[9] 覃益华. 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115例结果分析.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4):1292-1293.

[10] 涂业桃, 张筱惠, 邓剑.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相关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23):3546-3548.

[收稿日期:2017-0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感染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
丙肝核心抗原和丙肝抗体联合检测在丙肝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证明
IL—6、IL—12、 IL—33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沉默的杀手:隐匿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