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

2017-09-12冯可样付斌李雁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5期
关键词:脑缺血

冯可样 付斌 李雁萍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 并探讨其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54例确诊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 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有无侧支代偿将患者分为颈内动脉闭塞组(A组)、有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B 组)和无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C 组), 每组1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丘脑)现象。结果 A组患者的额叶、顶叶、颞叶、丘脑、基底节放射性计数比值分别为(0.82±0.18)、(0.84±0.16)、(0.86±0.14)、(0.78±0.13)、(0.87±0.12), B组分别为(1.02±0.14)、(0.94±0.13)、(1.16±0.24)、(0.97±0.16)、(0.91±0.16), C组分别为(0.87±0.16)、(0.76±0.15)、(0.91±0.17)、(0.94±0.14)、(0.92±0.15)。三组患者丘脑和基底节的血流灌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额叶、顶叶、颞叶的血流灌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灌注损伤的出现与血管狭窄程度和侧支代偿有一定的关系, 尽管二者不可直接对比, 但可以使得脑缺血的相关认识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脑缺血;侧支循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27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很多, 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狭窄或闭塞, 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还有血管的狭窄程度与代偿问题。机体会通过原有的血管吻合支或新生血管形成新的血流旁路, 这种通过侧支血流旁路使原来缺血组织代偿性得到灌注, 进而挽救缺血半暗带细胞, 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的侧支血流被称为侧支循环[1]。目前, 临床上远端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存活变化情况的观察常用到脑血流灌注现象。因此, 本研究将对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以说明侧支循环在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被确诊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54例, 其中男29例,

女25例, 年龄40~70岁。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有无侧支代偿将患者分为颈内动脉闭塞组(A组)、有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B 组)和无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C 组), 每组18例。入选标准:①经相关检查, 判别证实患者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②积极自愿配合实验进行。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会审查批准, 且所有患者均已签订有效的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实验。

1. 2 方法 进行检查之前, 患者应禁食 5 h 以上, 30 min 前患者应口服氯酸钾, 且患者应当在给药前保持安静, 之后进行99 m Tc-ECD 740MBq(放化纯度超过90%)静脉滴注。断层显像检查在患者休息30 min后进行, 并保证图像采集的过程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 同时尽可能排除刺激显像的其他因素。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阅片应由核医学科2位以上专家完成, 脑血流灌注显像需通过视觉来观察各断层放射性分布状况, 患者在进行脑血流灌注检测时, 出现的异常放射性变化(如缺损、增高或减低)基本表现在多个层面或某一脑区的3个断层。运用镜像比值法测量脑血流灌注现象中的丘脑、顶叶、额叶、颞叶以及基底节的放射性计数比值, 异常比值一般不足0.90[2]。比较三组患者脑血流灌注(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丘脑)现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两组采用t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丘脑和基底节的血流灌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额叶、顶叶、颞叶的血流灌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病变血管远端的血流灌注会在颅内动脉处于狭窄或闭塞状态时出现减少, 这就引发了自身调节功能代偿, 因此, 为有效缓解不同程度脑缺血症状的同时就导致了侧支代偿的出现[3-6]。临床中, 被确诊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脑梗死, 而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又与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关系, 故而, 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然而, 对病变血管远端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进行预测时, 仅仅依据是否具有侧支循环以及通过脑血管造影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检查判断是远远不够的, 在实际的临床康复中, 起重要决定作用的是缺血脑组织剩余灌注[7-10]。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发生时, 有、无侧支代偿的患者在颞叶皮质存在明显不同, 且有、无侧支代偿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额叶、顶叶血流灌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然而, 在颈内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都具有侧支代偿的相同情况下, 血流灌注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足以证明, 颞叶在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时最先被累及, 继而累及的范围即随着颈内动脉远端脑组织缺血范围的扩大而扩大。三组患者丘脑和基底节的血流灌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额叶、顶叶、颞叶的血流灌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脑灌注损伤的出现与血管狭窄程度和侧支代偿有一定的关系, 尽管二者不可直接对比, 但可以使得脑缺血的相关认识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耿海洋, 李松柏, 关丽明, 等. 一站式CT灌注成像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情况. 放射学实践, 2015, 7(8):811-816.

[2] 赵云辉, 马著彬, 高新疆, 等.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关系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 23(7):553-557.

[3] 赵云辉, 马著彬.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1, 10(4):250- 252.

[4] 赵云辉, 马著彬, 许乙凯.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DSA和MR血管成像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38(10): 1056-1061.

[5] 张艳玲, 迟路湘, 陈康宁, 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Willis动脉环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7(5):417.

[6] 陈济铭, 张涛, 郑惠, 等.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脑缺血关系的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32(5):714-719.

[7] 何洁, 翟勇, 许英路, 等.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枝循环与脑缺血的关系探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 18(3): 221-224.

[8] 吴竹青, 汪国宏, 王小强, 等. 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7(5):463-465.

[9] 孙涌津, 朴翔宇.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相关性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雜志, 2012, 21(35): 3933-3934.

[10] 郭洪伟, 吕伟, 曹秉振.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与脑侧支循环的关系. 实用医药杂志, 2012, 29(7):577-579.

[收稿日期:2017-04-25]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缺血
蒙药嘎日迪-13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黄芪和三七成分结合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作用
枸杞多糖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NF—κB,TNF—α,IL—6 和 IL—1β表达的机制
探讨丹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
芝麻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七氟烷预处理后对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颈动脉重度狭窄脑缺血支架术后CT灌注变化
我国针灸实验研究论文的主题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48例临床分析
晕厥的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