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电图分析及对迟发性脑病的预测意义
2017-09-12王春艳李俊
王春艳 李俊
【摘要】 目的 探寻一氧化碳(CO)中毒急性期的脑电图(EEG)对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102例急性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在入院时、治疗后以及出院时进行EEG检查, 治疗后32例发生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 设为观察组, 70例未出现DEACMP症状, 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EEG异常例数, 并比较两组EEG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在入院时均做EEG, 其中有28例为中-重度异常, 表现为背景慢波化, 25例为轻度或边缘性异常, 余49例为正常EEG。治疗35 d后观察, 观察组中-重度异常EEG患者为27例, 对照组为1例, 观察组正常或轻度异常EEG患者为5例, 对照组为69例,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重度EEG异常的急性CO中毒患者更易发生DEACMP, 其EEG表现与临床病程发展平行, 早期监测EEG对预测迟发性脑病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脑电图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25
本院为职业病专科医院, 数十年来收治气体中毒的患者较多, 其中急性CO中毒患者占绝大部分。急性CO中毒是一种以急性脑组织缺氧性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病变, 其中部分患者在治疗恢复后, 经过“假愈期”, 突然出现DEACMP,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该病发病涉及多种因素共同参与, 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研究急性期CO中毒的EEG是否能更好的判断迟发性脑病病情及评价预后, 本研究对本院102例急性CO中毒患者均行EEG检查和EEG随访,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CO中毒患者, 临床资料完整, 全部患者均有明确的CO急性中毒史, 为吸入工业生产煤气、矿井炮烟、家庭煤炉煤烟及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煤气意外泄露等, 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2], 排除脑炎、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及痴呆史患者。其中男60例, 女42例;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5.4岁;急性中毒昏迷时间2~72 h。其中有32例患者在CO中毒20~31 d出现了DEACMP, 设为观察组;其余70例未发生DEACMP症状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用数字化脑电监护仪检查, 选用头皮盘状电极, 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 安静、闭目状态下检测CO急性中毒时的EEG结果, 同时采用高压氧舱、吸氧、营养脑细胞、减轻脑水肿降颅压、扩血管药物等综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EEG异常例数, 比较两组EEG情况。
1. 3 评定标准 参照《临床脑电图学》标准, 判定为正常、边缘性EEG及轻度、中度、重度异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2例患者在入院时均做EEG, 其中有28例为中-重度异常, 表现为背景慢波化, 25例为轻度或边缘性异常, 余49例为正常EEG。治疗35 d后观察, 观察组中-重度异常EEG患者为27例, 对照组为1例, 观察组正常或轻度异常EEG患者为5例, 对照组为69例,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急性CO中毒是因为CO浓度过高, CO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产生过量碳氧血红蛋白, 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携带氧气, 且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极高, 不易解离, 导致患者出现以急性脑组织缺氧性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病变[3]。一般情况下, 急性CO中毒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有效治愈, 但有12%~30%的患者在经过2~60 d的“假愈期”后, 突然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大脑皮质局部、锥体及锥体外系功能及精神意识障碍, 即DEACMP,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尚无临床或实验室检验方法能准确预测此类脑病的发生率, 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史、中毒程度、昏迷时间和初始治疗效果等相关[5]。其发病机制有多种说法, 其中被多数学者认可的发病机制为:急性CO中毒后虽脱离环境得到治疗, 但继发的脑血管损伤仍在发展, 脑血液循环进一步障碍, 脑细胞仍处于缺氧状态, 髓质内动脉供血不丰富, 多为一些较细的深穿支动脉供血, 更易受缺氧的影响, 同时还可发生苍白球区坏死、软化, 继之出现髓质广泛脱髓鞘改变[6, 7]。所以脱髓鞘病变易出现部位是大脑皮层髓质(尤其是额叶), 双侧基底神经节或双侧苍白球[8]。EEG检查能客观反映广泛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功能受损, 在DEACMP的假愈期, 临床症状虽然一度改善, 但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受损持续存在, 因此EEG对此期的敏感性高, 表现出多种非特异性异常改变, 能够预测患者是否发生DEACMP[9]。
在本研究中, 出现DEACMP的32例患者均在急性CO中毒时出现了EEG的异常改变, 其中5例为EEG正常或轻度异常, 27例為EEG中-重度异常, 发生DEACMP的患者中毒急性期的EEG中-重度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DEACMP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从而提示CO中毒急性期EEG明显异常(中-重度重度异常)的患者较EEG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DEACMP。患者中毒急性期的EEG异常程度与检查当时患者的临床情况有关, 在意识障碍时检查为重度异常, 在清醒后1~2 d内检查为中度异常, 2~7 d时检查为轻度异常, 此期的临床症状缓解但EEG仍出现异常的临床下改变。而己经发生DEACMP患者的EEG异常率达到100%, 其中90%达到中-重度异常, 同时在研究中发现, 随着DEACMP的转归变好, EEG表现也向好的方面转化[10]。endprint
综上所述, EEG能客观的反映出CO中毒患者脑部损伤的程度, 与临床表现有非常密切的平行关系, 此项检查安全、经济、简单易行, 可重复检查, 对迟发性脑病的预测、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判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Betterman K, Patel S.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of carbon monoxide intoxication. 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2014(120): 971-979.
[2] 溫韬, 赵金垣, 赵伯阳.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与内源性一氧化碳.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2(20):71-73.
[3] 马全有, 郭琴, 邢志广, 等.脑电图预测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研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6, 13(4): 240-242.
[4] 刘枢晓,牛丽丽,张晓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EEG观察.临床神经电生理杂志, 2007, 16(4):217-221.
[5] 刘力学, 樊双义, 夏学林. 6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电图分析及对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5):567- 570.
[6] 郭艳平, 杨清成, 刘建敏. 脑电图及事件相关电位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4):2813-2814.
[7] 穆俊林, 顾仁骏, 张宁, 等. 脑电图检测对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分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8):609-611.
[8] 赖春进, 闫丽红, 程喜红, 等. 脑电图在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对迟发性脑病的预测及疗效评定.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 21(3):152-154.
[9] 付盈菊.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02例临床分析. 山东医药, 2009, 49(31):94-95.
[10] 初菊, 黄生万.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脑电图60例诊断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2):2275-2276.
[收稿日期:2017-0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