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城一曲浣花溪
——明蜀王文集中明代成都的初步印象

2017-09-12胡开全

关键词:成王文集

胡开全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四川 成都 610100)

·巴蜀文史·

少城一曲浣花溪
——明蜀王文集中明代成都的初步印象

胡开全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四川 成都 610100)

明蜀皇城、明远楼是成都几百年来的标志。但明皇城的主人及其臣属的生活工作状态和环境,却少见于文献。本文通过简介笔者从日本拍照回来的《献园睿制集》、《定园睿制集》、《怀园睿制集》、《惠园睿制集》,以及国内一直留存的《长春竞辰稿》五部传世文献,介绍五部文集的作者,尤其是蜀王中的三代贤王事迹,勾勒出“少城一曲浣花溪”的明蜀成都逐渐发展繁荣的初步印象。

明蜀;献王;惠王;成王;锦城十景

新近从日本发现的《献园睿制集》、《定园睿制集》、《怀园睿制集》、《惠园睿制集》,以及国内一直留存的《长春竞辰稿》五部传世文献,是研究明史尤其是四川明史非常难得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拙著《明蜀王文集考——兼论从日本新发现的四部与国内仅存的一部》,从宏观上初步展示了五位明蜀藩王的胸怀,重点突出第一代蜀献王家法的制定与传承。其中涉及到蜀王与当时的名士如宋濂、方孝孺、杨升庵、张三丰、陈南宾等的交往,以及由此产生对蜀地二百多年的影响。本文从地方的角度,展示臣属对五位蜀王及其文集的观感,以及蜀王目光朝下,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如郊外农村景象,士人生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美景,王府内的建筑、花草树木的描述,展示蜀藩王接地气的生活,以帮助人们形成明代成都的初步印象。

一、后人、臣子及名士眼中的五部明蜀王文集

蜀献王朱椿(1370-1423),任蜀王时间为1378-1423年是明朝第一任蜀王,到蜀中制定献王家法,成为总共十三任蜀王中三位贤王之首。另外两位贤王分别是第七任惠王朱申凿(1458-1493),任蜀王时间为1472-1493年;第九任成王朱让栩(1500-1547),任蜀王时间为1508-1547年。三位贤王在位时间都在二十年以上(其他十位蜀王仅第四任、第十一任和王和末代蜀王任职二十年以上),全部留有文集,且在五部文集中体量排在前三。由此可见,被称为贤王,是执政业绩和口碑、执政时间、传世文集等几方面综合的结果。

关于刊刻朱椿撰写的《献园睿制集》,是第六任蜀怀王所作。当时他面临父王登位两年即去世的艰难时局,为稳定王府时局,对外臣和宦官分别严明并重申献王家法,刊刻《献园睿制集》(距献王去世43年)是其现实的需要。在《怀园睿制集》里收录有怀王朱申的两则谕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谕本府文武官

谕承奉司

献王被史籍记载甚多,其自身“好文学,礼贤士,有声”①,他不仅强调对王室子女的教育,对王府下属子女的教育也很重视。“义学,在会通馆街,洪武间蜀府建,延师以教今府文武官军校子弟”②,从而形成“明开国诸王文学首称蜀府……五叶皆有集著录亦盛事也”③,“闻蜀世多贤王,犹其遗范”④。

蜀王府的臣子,对前任蜀王推崇备至,虽然有其作为属臣歌颂的成分在里面,但这些文章在当时应该是公开的,能代表一时的文风。同时里面的一些内容,也能反映出当时人们一些普遍的评价,如将史载献王“以诗书礼乐化一方”的具体化有这样的描写:“既至,惟太祖家法是承,知国之初,首访儒雅,旁求博采,举而用之。以故前后左右皆文行礼法之士,朝夕相与讲明,至理惟身体而力行之。未几而民俗以淳,化行以溥,而蜀郡之民,悉陶于政教之内矣。”而对献王创立的家法,则说:“家法之行,相承不既。迨我睿主殿下,惟恭敬而捧持之,始终弗怠,而斯道之昭明有如日月之行乎天,历千万世而不替者。”

附:

《献园睿制集》后序

成化改元之三年(1467年))五月甲申,敬承殿下睿旨,以曾祖献园睿制诗文编集成帙,示臣观览,欲锓梓以传乎远。睿翰既自序之于首简矣,复命臣序之于后。臣虽愚陋,敢不祗承睿旨,以宣扬盛德之万一乎。臣惟文者载道之器大,而天地万物之著,人伦日用之常,微而饮食衣服之制,威仪动静之节,皆道之所寓也。然是道也,使非文以载之,其何以宣著于当时,流传于后世哉。观夫易诗书春秋礼乐,以有见焉。天启皇明,我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混一六合,临御以来,孳孳图治,博访山林之高蹈,远引与夫鸿儒硕士,厚币以招延之,相与讲明治道,以法制禁令一民志,以诗书礼乐陶民心,故四海之内,人人有士君子之风,比屋有可封之俗。尚虑西蜀僻近边陲,恐民风未淳,化行未洽。

虽然文以载道,道以出治,自然之理也。我太祖高皇帝以诗书礼乐化天下,献园以诗书礼乐化一方。家法之行,相承不既。迨我睿主殿下,惟恭敬而捧持之,始终弗怠,而斯道之昭明有如日月之行乎天,历千万世而不替者。臣预于我蜀睿主有颂也。

长史司左长史臣 杨子荣顿首顿首谨序。

定王虽然在位不到一年,但史籍上评价甚高,“好学循理且工诗赋,善草书,绰有献王之风”⑤。《定园睿制集》的后序中,臣下也强调献王家法的传承,“一令之布,一言之出,惟献园之家法是承是效,不以崇高富贵而怠其求道之心,政务之余,必与二三儒臣讲明正学”。

附:

《定园睿制诗集》后序

成化五年(1469年)已丑春,殿下以父定王诗稿编次成集,将刻以传,命臣序之于后。臣虽愚陋,敢不顿首顿首以敷扬盛德之万一乎。

臣拜手稽首,三读而为之后序。

纪善臣 夏靖顿首谨序。

从刊刻前任蜀王的两本文集看,怀王是一位守成之王,此举也受到臣下的称赞,“我贤王殿下,自登位以来,忠孝为藩,属守成宪,既以父王诗集编次锓梓,以寿其传。”

由于怀王任蜀王时只有16岁,而其在24岁就过世了,政绩不太多。臣下觉得《怀园睿制集》的特点就是“其洪纤高下,昆虫草木之形态性理又昭著”。意即怀王对王府内的动植物描绘颇多,这对后人研究明代王府的生态环境,以及实景恢复王府的自然景观帮助很大。怀王写作题目举例,如星、露、霞、霜、雪、秋雨、秋风、冬雨,如草、李、藤萝、荔枝、禾稼、梧桐、菖蒲、水仙花、梅花、桂花、杏花、芍药、榴花、蔷薇、白菊,如蟋蟀、虎、牛、马、鹿、鹰、蝶、鹤、鹭鸶、鹊、蚕等。

附:

《怀园睿制集》后序

今蜀贤王殿下于政治之暇,备录怀园平昔所著诗文遗稿,编次成帙,将寿诸梓,与献园、定园睿制诗文集同垂不朽,甚盛心也。

集成,殿下亲染睿翰,序诸篇端矣。复命臣能安序诸后。臣拜睹全集,诗五百三十五首,平易浑厚,文十有余篇,纯正典雅,出自睿衷。有关世教,皆道德仁义之所寓,而无半句浮泛怪诞之辞。其洪纤高下,昆虫草木之形态性理又昭著,言意表诚,足以鸣当代文明之盛,追踪古作,脍炙人口,而与先王诸制作,昭示永远,耿耿不磨也。

臣谨序。

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吉日,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右长史 臣梁能安顿首书。

惠王是明代蜀藩三代贤王之一,同时又是蜀藩家教良好的典型代表。按《明史》诸王表,惠王名申凿,定王庶三子,初封通江王。但其“尤警敏,好文,敬礼名士”⑥,“好学能文,亦善书”⑦。就是这样非嫡长子,并非蜀王府的接班人,因其长兄怀王在24岁即早逝,便由通江王承继为蜀王。其间是否有宫廷斗争不得而知,但从其上任后的政绩,以及留下来的文集看,其作贤王的基础是打得很牢的,执政的水平也很高,同时对后世的规划也非常有远见。

《惠园睿制集》的一大特点,是惠王对自己约束很多,并潜移默化地想影响后人,“其雍雍清庙之瑶琴朱瑟乎,其堂堂郊祀之大羹玄酒乎,其英英禁苑之春妍夏媚,超群而夺色者乎。”对于一位年仅36岁即过世的藩王而言,其文采和文思,不可谓不成熟睿智。惠王写作题目举例,如思诚斋、静学斋、率性斋、时习斋、种学斋、直内斋、经训斋、自警斋、友古斋,如德寿堂、草心堂、贞烈堂、一心堂、同爱堂、厚本堂、宝贞堂、安止堂、德星堂,如退轩、野航轩、宇定轩、心远轩、素位轩、琴鹤轩、竹石轩、槐云轩、枕流轩、问月轩等等,在诗中刻意表达“忠孝为藩”的思想。同时为后人研究那八百多间的蜀王府建筑群的功能作用有极大的帮助。

附:

《惠园睿制集》后序

辛酉后七月朔旦,蜀王召右长史臣王景于讲殿东楹,谕之曰:呜呼,肆我惠考先王,稽古右文,游心大道,固尝录其手书,命尔等视草裒汇成帙矣,尔尚序诸编末。

先王文思优长,诗才酝籍,日偕辅弼疑丞既善鸣佳士周旋,容与于广厦细旃之下,迎相可否。更为倡酬,虽溽暑严冬,未尝少辍。是故以典雅温润为宗师。故其文渐熟,平淡冲和为指归。故其诗日妙,其雍雍清庙之瑶琴朱瑟乎,其堂堂郊祀之大羹玄酒乎,其英英禁苑之春妍夏媚,超群而夺色者乎。惜造物者,纵厥才弗侈,厥寿春秋,甫三十有六,即已不讳。不然殆由唐入汉浸淫乎唐虞三代矣。

成王是蜀藩三代贤王最末一位。史载成王“抚恤幼孤,善教世子,导之艺德,严厉戚党,约于规范,创立义学,兴修水利,赈饥救灾,多所全活”⑧。因为有这么多善举,最终获得皇帝赐“忠孝贤良”坊的嘉奖,在当时树立“宗藩首善”的形象,非常难能可贵。

《长春竞辰稿》显示成王是“文教化一方”的集大成者,其在位期间,“好学,手不释卷,日观经史,临法书,作诗属对皆有程要”⑨,被臣下称为“文教之修,风雅之道,彬彬然称盛美矣”,“道化之本源,人文之粹美,庶几扬盛轨,纪清芬,立德立言,垂之不朽。”稍显特殊的是,《长春竞辰稿》有杨慎所作的序,而杨慎本人与几代蜀王关系密切,如被皇帝派到四川祭祀历代蜀王陵,期间与成王之父昭王相处甚洽。之后,成王作《长春竞辰稿》时向其约稿,最后是答应康王为成王文集作序。最后是杨慎的友人简绍芳⑩为《长春竞辰馀稿》作后序,并最终被蜀王采纳。这也成为文集中难得的一篇平民写蜀王的文章。

附:

《长春竞辰稿》后序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八月初一日 长史司右长史 臣游淄顿首谨序

《长春竞辰馀稿》序

蜀成王殿下“长春竞辰馀稿”是睿藻之子册也。升庵杨太史以示,简绍芳恭受,卒业,乃稽首扬言曰:逸豫之音多靡,欢愉之词鲜工,固也。今银潢朱邸开国天府,安富尊荣,蔑尚矣。而侈弗登诸心,怠弗措诸体,游艺苑,穷理窟,搜奇抉,隐掇秘讨元,云翰挥洒,日无漏处。故胜章脱简,凿金玉而罔遗屑,拟宫词百韵,宋元乐府数十阕,皆托永巷、筹景光,推情素形,遇与摸写,造物兴寄尘表,涵育灵哲,以资咏歌者也。先王平八风、制九歌、定七音、以奉五声。使人平心和德,协成其化者,此其意欤。

二、文集呈现的明代成都印象

到万历朝前夕,蜀藩可以说是明代各藩府中财力最为雄厚的一支,这在许多文献中都得到了印证。明代许多人都有评述,杨升庵称其为“天下之首,莫之与京”,中期的名臣谭纶曾在奏折中称“蜀府之富甲于天下”,明代陆在其《病逸漫记》中认为,藩王中“蜀府为最富,楚府秦府次之”;张瀚到过成都后,在其《松窗梦语》中写道“城中为蜀王府,其富厚甲于诸王”。但达到这个程度,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同时,蜀王府的富,并未造成蜀中百姓的穷,其原因是一方面四川有一个藩王府,而且蜀藩子嗣一直不多,占全川财政供给并不多;另一方面,蜀藩王还不断利用自己的影响向朝廷申请减免四川的税赋。成都平原“王庄占十分之七”的说法,就很可能不是蜀藩王盘剥百姓,而是让农民将田产寄于王府名下以减轻税赋的方式。

统观五部文集,能整理出一些成都社会经济发展的线索。献王朱椿刚到成都(1390年)所见景象,在《游江渎庙》序言里有描述:“予到国两月始出游,城中诸寺观,兹当兵燹之后,未复旧日之观。所在宫寺十之一也。况僧徒奔走南北,而羽流更罕其人。昔之以佛以道留名于世者,我蜀中居多,今不复见矣,可胜叹哉。”经历宋末元初的战乱,四川社会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元朝还没有恢复多少,又是元末明初的战乱。就是文中所说的“兵燹”,导致人们祈福和精神信仰的寺庙道观大量减少,“所在宫寺十之一也”。贤能的朱椿就藩时,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自然而然要一展抱负。在他的带领下,蜀王府几代人励精图治,一方面积极向中央申请减免地方税收和进贡的物品,另一方面以延请名师和增加教授待遇等方式鼓励文教,帮助四川多出士子,同时经常捐钱建庙、修桥,支援地方和中央的建设。他们的行动和观感,在文集中也有一些体现。下面简述一些比较典型的线索。

到定王朱友垓(1419-1463)时期,其1461-1462年以世子摄位,任蜀王时间为1463年,主要是恢复农业生产,《定园睿制集》卷二《郊行》一诗,记录了当时成都郊外景象:

古木寒烟外,渔歌夕照边。

落霞光闪闪,归鹰影翩翩。

晚稻如云熟,枫林似锦鲜。

农夫收获罢,樽酒乐长年。

“晚稻如云熟”显示当时农田已经成片的开垦,人口的增长比较快。而“樽酒乐长年”则显示蜀中太平年景比较长,没有战乱,没有流民。

农人

生涯数亩田,妻子播于前。

每遇秋成后,讴歌大有年。

田家

茅屋两三家,栽桑复种麻。

秋来登百谷,鼓腹乐无涯。

“生涯数亩田”、“栽桑复种麻”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是农业社会赖以稳定的经济基础。蜀中的社会治理情况比较好,于是才有“讴歌大有年”、“鼓腹乐无涯”,显示农人怡然自乐的状态。当然,等农民有了经济积累,自然也会思考让子女读书、自己进城经商置业等,整个社会有进步的动力。

锦城十景

浣水风烟接草堂,龟城官柳丽春阳。

扬雄池上鱼吞墨,诸葛祠前柏傲霜。

舟渡霁川依岸近,钟鸣昭觉出声长。

杯浮菊井秋香细,遥见岷山雪吐光。

不仅惠王写过锦城十景的组诗,其孙成王朱让栩(1500-1547年)任蜀王时间为1510-1547年,也写过相同题目的组诗,前后时间间隔约半个世纪。将二者的其中几首从内容上进行比较,则能看出农业社会中经济缓慢发展中的前后对比,这样的做法具有陈寅恪先生提倡的“以诗证史”的意义:

锦城十景(组诗)

(惠王)浣花烟雨

浣花溪上雨霏霏,笼竹含烟趣不稀。

莺友远迷杨柳岸,欧群顿失芰荷池。

微茫不见君平宅,惨淡难寻老杜祠。

此景天成尤胜画,辋川妙笔未为奇。

(成王)浣花烟雨

少城一曲浣花溪,窈窕鲁闻咫尺迷。

翠竹亭亭烟外瞑,红叶冉冉雨中低。

寻幽青杖诗还赋,傍险银鞍酒更携。

成王在《浣花烟雨》中写到“少城一曲浣花溪”,彰显出明中期蜀王的一种富足状态。之后蜀王府被外界普遍认为上升到宗藩首善、首富,为天下富豪。

(惠王)龟城春色

四面江山图画拥,万家楼阁管弦鸣。

纷纷红雨残花落,蔼蔼苍烟细草生。

(成王)龟城春色

锦地绣天花作国,金绳玉局宝为枢,

(惠王)市桥官柳

杨柳依依拂画桥,东风来往任飘摇。

雕栏轻拂黄金缕,石柱低垂碧玉条。

翠影暖藏莺语巧,绿阴凉亲马蹄骄。

少城城外多春色,折赠行人远入朝。

(成王)市桥官柳

二月西城扬暖风,垂杨夹道阴长虹。

黄金穗袅斜阳外,碧玉绿棼细雨中。

殷勤莫厌频封植,千古风流仰杜公。

(惠王)草堂晚眺

杜老遗踪浣水边,晚来纵目兴萧然。

低低茅屋云堂护,蔼蔼桤林鸟自喧。

万里桥南通驿路,百花潭上有渔船。

遗诗满壁传千古,犹有文光烛上天。

(成王)草堂晚眺

遥指西郊旧草堂,少陵遗迹未荒凉。

当年结构幽栖地,千载风骚翰墨场。

南浦云通西阁月,雪山白映锦城黄。

游人仰止祠前水,一曲沧浪引兴长。

从“晚来纵目兴萧然”,到“少陵遗迹未荒凉”,显示成都的名胜文教事业的发展进步,人们已经从物质文明丰收进步到追求精神文明了。

(惠王)霁川野渡

川水澄鲜一派流,行人待渡立沙头。

白烟隔岸停羸马,翠柳临波覆小舟。

况值沉沉红日晚,正当渺渺碧天秋。

北来南去何时歇,两岸相亲有玉鸥。

(成王)霁川野渡

红亭锦水绿涟漪,荡漾晴光晓日曦。

倚棹闲看横渡日,鸣桡喜见放舟时。

凉风习习生频末,小雨斑斑湿荔支。

估客晚来凝望处,梨花沽酒趁青旗。

从“北来南去何时歇”,发展成“估客晚来凝望处,梨花沽酒趁青旗”,显示渡口人流量激增,甚至开起了酒店。客人来晚了,店家还要张望一下。餐饮业的发展也侧面反映出经济的进步。

(惠王)墨池怀古

半亩方塘湛碧天,子云遗迹尚依然。

反骚敏捷多为赋,比易精微更草玄。

背汉岂能希往圣,美新因此玷先贤。

问奇载酒成何事,投阁危身亦可怜。

(成王)墨池怀古

玄亭咫尺锦城边,扬子遗踪几岁年。

篆刻雕虫有科斗,含章词赋见漪涟。

鸿都富贵烟云过,天禄声名日月悬。

更喜榜书存海岳,高山不尽仰先贤。

从“投阁危身亦可怜”到“鸿都富贵烟云过,天禄声名日月悬”,显示蜀中之人,已经从追求富贵,视仕途为风险之途,转变观念,觉得普通的财富只是过眼云烟,更想追求仕进,彰显自己和家族的更高荣誉。

(惠王)菊井秋香

沉沉百尺涌寒泉,绕砌黄花色更鲜。

嗅英举子登科第,饮水高人益寿年。

(成王)橘井秋香

锦里清飚报素商,内亭深院晚云凉。

鹤胎漫忆青天香,龙秘犹传玉井芳。

入镜灵漪江夏色,御风神冽洞庭香。

翁源菊涧成虚语,几度临风寿羽觞。

成王诗句中在色彩和意境上的提升,可以看作是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情趣上的进步。

明良际遇有遗宫,古柏森严入望中。

香叶苍苍能傲雪,高枝矫矫尚摩空。

栋梁国器真堪用,铁石忠心自不同。

玉座金铺迥绝尘,阴廊入地古根屯。

吞吴气护龙髯老,灭魏心穿蚁宝新。

千载冰霜留劲节,两川风雨长苍鳞。

凋零不是涪江树,培植殷勤更有人。

对诸葛亮从仰望,变成“培植殷勤”。从态度到实干,具有先精神后物质,物质发展后又反哺精神的过程。

(惠王)岷山晴雪

突兀高山太白西,层峰耸拔与天齐。

琼林冷艳征鸿没,玉树寒光舞鹤迷。

千仞巍巍明月出,万重岌岌白云低。

千秋永镇邦基固,国政馀闲一品题。

(成王)岷山晴雪

晴日高明雪色新,接天雄镇迥嶙峋。

乾坤万里银关固,巴蜀千秋玉塞屯。

爽气入怀消酒病,寒光到面净诗尘。

朱楼几许云天阔,倚遍雕阑独岸巾。

同样是贤王,从惠王勤力于“千秋永镇邦基固,国政馀闲一品题”,到成王成竹在胸的“朱楼几许云天阔,倚遍雕阑独岸巾”,显示蜀藩的成就让执政者非常满意。

(惠王)昭觉晓钟

月夜扣时心地警,霜天撞处梦魂惊。

上方嘹亮多遗响,还道春容正大鸣。

何事僧家能解悟,海门风顺吼长鲸。

(成王)昭觉晓钟

霁晓禅宫宿雾开,蒲牢声吼出经台。

残星寥落晨鸦起,斜汉逶迤候雁回。

江绕鱼凫仙棹发,桥临驷马使车催。

登临有客还怀古,废苑宣华锁碧苔。

蜀王的心理也从“月夜扣时心地警,霜天撞处梦魂惊”这种时时警醒的状态,到“残星寥落晨鸦起,斜汉逶迤候雁回”的一种逐步安稳的状态。

三、蜀王们提倡的生活方式

臣下经常称赞贤能的蜀王们“游心大道”,即关注理学。关注理学自然就要关注朱熹。《惠园睿制集》收录了两首与朱熹有关的诗,显示蜀王读朱熹的相关著作是很多的,作诗出来,也有提倡读理学书籍的用意。

读朱文公诗

寓情多造妙,适意不求啊。

笃厚宣王化,温柔振国风。

子昂陈子后,感兴意皆同。

朱子

家世相承住考亭,早年受学李延平。

声名高大森乔岳,文采光辉丽景星。

洁静精微书易义,温柔敦厚传诗经。

道参天地知元化,当与诸儒集大成。

蜀王与民间世俗人员及当地姻亲也有交往的过程,当然是其中的优秀份子。如《惠园睿制集》卷五收录的:

邓林员外荣寿堂

父母安康子尚贤,同荣同寿乐无偏。

锦袍被体居三蜀,紫诰颁恩下九天。

入馔香甘玄鹿美,登盘丰洁素鳞鲜。

《惠园睿制集》卷六收录的组诗,是提倡士人情趣生活的最佳体现:

题蒯氏八咏(组诗)

平生义气许谁同,志在操修竭寸忠。

勉力拳拳期报答,小心翼翼贵谦恭。

数竿劲竹凌霜翠,一点方葵向日红。

为国勤劳无懈怠,致身常近五云东。

行义荣官

捐货易粟济边廷,尚义摅诚答圣明。

恩渥喜从天上至,转输曾向塞前行。

济济满堂皆贺客,留传千载有芳名。

墓田结屋得相依,埏隧幽深独系思。

乌鸟来巢知孝感,慕亲似尔古今稀。

施棺周贫

营棺济众德犹深,为掩遗骸士不侵。

布泽浑如周麦意,施恩即是脱骖心。

哀怜暴露应埋正,忍遇孤穷便与金。

恻隐端倪由此见,声名洋溢播儒林。

抚孤教侄

两兄去世隔重泉,二侄虽孤有叔怜。

习武每教挥宝剑,右文常使读群编。

相才只欲如夷简,将略应期作谢玄。

抚爱情深犹己子,芝兰玉树各森然。

构桥利涉

利物功多志独超,散金积石作长桥。

伏波隐现鼋鼍背,映日横斜鼋鼍腰。

渡水自今何用乘,济川有此不须舟刀。

行人来往歌遗爱,免使褰裳跋涉劳。

田园乐趣

田园有乐梦魂清,富贵功名了不惊。

幽径菊松亲手种,平畴来耜早春耕。

常时游涉偏成趣,慎日哦呤可放情。

诗酒遗情

能同赏菊陶元亮,何异观泉李谪仙。

悠然自得其中意,坐对云山理七弦。

四、以实际行动成为藩屏帝室的榜样

这些问题,将来还可以结合文集内容和当时的历史事件,作更加细致的研究。

五、五部文集为动态化研究四川明史提倡了条件

文集作为原始程度较高的史料,历来受史学研究重视。明清以来,随着出版业的飞速发展,众多文集得以付梓并留存,更是为今天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由于饱受战乱,明代四川的文献史料留存相对较少,一直是四川明史研究的一大障碍。本次从日本寻回的四部明蜀王文集,加上国内的那部,总计五部共有2150余页,约七十万字的体量,对于提升四川明史研究具有相当作用。例如本文将五部文集简单梳理,得出明蜀成都逐渐发展繁荣的初步印象,让原来静态的描述四川明史,变成动态化的传述,即为收获之一。另外,五部文集所提供的新材料,同样对整个明史研究有着重要帮助,例如朱椿的文集便对了解明初历史意义重大。同时,五部文集在文献学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最后,蜀藩作为藩王如何高效地,广受赞誉地尽到自己本分,为藩屏帝室作出贡献,对今天地方服务于中央,仍然有很多的现实意义。这是一座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宝库。

注释:

①【明】冯任修,张世雍等撰:天启《成都府志》卷二,《成都纪》,《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1册,第38页,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

②【明】熊相纂修:正德《四川志》卷四,《封藩·蜀府》,1961年传钞明正德十三年嘉靖增补本。

③【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一,《蜀献王椿》,第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⑤【明】熊相纂修:正德《四川志》卷四,《封藩·蜀府》,1961年传钞明正德十三年嘉靖增补本。

⑥【明】朱谋炜:《藩献记》卷二,《蜀藩》,《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757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

⑦【明】郑晓:《吾学编》,《同姓诸王传》卷二,《蜀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2册,第122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

⑧【明】刘大谟,杨慎等纂修:嘉靖《四川总志》卷一,《藩封·蜀府》,《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书》第42册,第21页,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

⑨【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乾集卷下,《蜀成王朱让栩》,第10页,上海:古籍文学出版社,1957年。

(责任编辑:刘晓红)

2017-03-09

胡开全(1976-),男,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馆员,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K248

:A

:1004-342(2017)04-18-10

猜你喜欢

成王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握发吐哺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天一阁藏六种明初文集序录
《郭汉城文集》简介
天一阁藏二十种元人文集序录
洒脱成王
惩前毖后
散文诗章
民主与科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