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础教育改革

2017-09-11杨友琴

西部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目标措施

杨友琴

摘 要:通过简单阐述90年代以来我国所进行的课程改革的历史,进而引出本次课改与以往课程改革无论是力度还目标都是不同的。进而从学校、教师、考试制度等方面思考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 目标 措施

1、 90年代初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1]

基础教育的课程质量我国政府一直都是极为关注的,从90年代初开始,国家先后几次改革或调整基础教育课程,提出构建素质教育的课程新体系。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1991——1993)

90年代初,面对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已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死板单一、脱离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基于无法摆脱的困境,于1991年6月开始国家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修改。本次课改以“三个面向”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建设人才为指导思想。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既考虑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考虑到遵循儿童、少年身体、心里发展的规律,力求为学生生活、活泼、主动的得到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证。此次课程改革较以前的教学计划有了不少改进。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2 适应性的课程调整(1994——1997)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对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本次调整保持全日制中小学课程计划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了各类课程的课程时,减少了周课时总量。为保证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育产生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时间,没有调减小学思想品德、劳动和初中思想政治、劳动科技可的课时。

1.3 全面推進素质教育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98——现在)

90年代,我国中小学课程虽经大幅度的改革、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改革措施让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今天对人才培养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未得到解决。具体表现为:人才规定的多样性与课程目标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偏重知识记忆和学科技能,造成学生基本能力和人格发展方面的问题;地区社会的差异性与课程内容方式统一性之间的矛盾;以选择为基本目的构建的课程内容,学习分量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的需要,是学生负担减而不轻,也是学生失去了用于问题解决、科学探究等能力发展的时间和机会;由于过分强调学科即其完整性,强调面面俱到,有些科目中的少数类容尽管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仍然弃之不舍。在21世纪,这是一个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 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

虽然,基础教育改革实行至今已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首先认识不到位,观念难更新。许多学校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很多教师学习培训不够,或者浅尝辄止,或者断章取义,他们在心理上与课程改革相背离,在行动上总以客观条件的不足来掩盖主观上的消极。其次,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的现象较普遍,对交流、合作及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例如表扬过多,无效的小组学习,画蛇添足式的滥用多媒体等。第三,对新课程标准目标的理解、把握在认识和行动上还存在不到位现象。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及“双基”的差异,教学中如何体现、如何突破是目前我们的困难和问题。第四,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进展不一,有的甚至差距较大,从而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第五,校本教研大而空的课题研究多,缺乏对新课程背景下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3、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建议[3]

为了能让基础教育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针对其中的不足采取相关对策。因此,我们的课改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学习培训

虽然各乡镇、学校都建立了课程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和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课程改革工作有了机制上的保障。我们总结反思时发现,这些机构的职责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效能,也没有真正做到促进课程改革的合力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机构进行相关调整、不断健全,从而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让领导老师透彻理解改革的意义、要求以及目标,而不是为了应付而进行的形式上的功夫。在学习培训方面,加强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培训时必须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陸,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全体中小学教师应该把新课程学习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可以灵活多样,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课堂等培训,没条件的可以通过教育网站观看优秀光碟自主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及时、全面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等等。监督学校在这方面应该有学习培训计划,并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能力的、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使每一位老师都真正参与到课改中,让他们知道其中的利弊,使他们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将课改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为了担心升学率而将课改认为是做表面工作的。

3.2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把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之中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其关键是如何把新的理念转变为广大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或“形式丰富多彩,思想陈旧落后”。努力使课堂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我探究、求异创新”,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其探究精神。

结束语

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能够适应新时代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而进行的,也减轻老师学生的负担而进行的。虽然要达到目标的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坚信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育将更加贴近学生就业等现实生活的需要。转贴

参考文献:

[1] 汪霞著 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安徽教育出版社

[2]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q=%BB%F9%B4%A1%BD%

[3] 胡定荣著 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目标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将梦想变成目标,改变你的一生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阅读练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